教研是课程与教学的纽带,是优化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也是教师专业精进的必修课。为了培养教师学习性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3月23日上午,惠州仲恺中学数学接力课教研活动在我校日新楼三楼阶梯教室举行。 首先由郭丰纯老师和陈增福老师的《8.1.1 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开启这次教研活动的序幕。<br><br> 本节课,郭丰纯老师先让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物品,抽象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除此之外,郭丰纯老师事先准备好教学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空间实物及模型。接着,陈增福老师让学生类比棱柱的研究方法,并说明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本节课中,两位新老师的教学过程流畅,思路清晰,表现都很不错! 而后,王诗琳老师和祝嘉隆老师的第二节课课题是《7.2.1 复数的加减法及其几何意义》。王诗琳老师以复习旧知,引导学生理解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祝嘉隆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复数减法法则,并探究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整个过程,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性强,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接力课教研活动的展示结束后,全体数学老师在日新楼三楼阶梯教室进行评课。首先,陈增福老师和祝嘉隆老师作为代表,讲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课堂效果等方面,并希望在场的老师批评指正。 对此,杨昕雯老师点评郭丰纯老师和陈增福老师的课前准备充分,针对这节概念课,建议可以举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第二节课,昕雯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逻辑严密,板书精彩,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理论过多,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演练。 付晓兰老师对四位新老师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并指出他们课堂的不妥之处。第一节课中,两位老师讲解例题时举出了不太正确的的反例。第二节课中,祝嘉隆老师讲解减法例题时应该先去括号。 蒋振老师也认真地分析了两节课的优缺点。蒋老师认为第一节课中两位老师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个不错的引入。除此之外,两位老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力,体现了两位老师的教学素养。对于第二节课,蒋老师点明教学设计的主线明确,但是诗琳老师在课堂前半部分有点赶,建议诗琳老师在证明加法交换律的几何法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来。 作为新老师的“师姐”,邓燕怡老师肯定了新老师的表现。对于第一节课,燕怡老师建议多扩充几个例子,而对于第二节课,燕怡老师建议祝嘉隆老师应该让学生对例2的思路进行补充说明。 潘爱辉老师建议郭丰纯老师和陈增福老师可以多用身边的物体进行举例辨析。王诗琳老师和祝嘉隆老师的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衔接自然,但两位新老师的经验不足,例题设计太少,建议他们展示例题的解题格式,给学生多一点练习的时间。 刘谋智副校长肯定了这次接力课教研活动。 一节精彩的接力课,是年级教师团队智慧的体现,是上课教师个人不懈努力的结晶。建议新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导学案,并尝试总结一下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而对第二节课,要求新老师给学生多一点画图的体验,以及加强学生的训练量。最后,刘谋智副校长表示接力课可以更好地帮助新教师提升自我,并建议新老师多研究教材教辅,备好学情。 此次接力课展示活动,为教师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展现我校教师的风采,将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自觉修炼内功,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身内涵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向纵深发展。<div>(单位:仲恺中学数学组 /图文: 陈锦倩 /审核: 董保荣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