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此时春回大地,天地明净,万物萌发,百花齐放,让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如何从农历节气演变成了以祭祀先辈人文教化的节日,这要从我国古老的“寒食节”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有一天人在路上饥饿将毙,被随行臣子介子推割取股肉所救,晋文公说:“等我将来得势定会重赏”。 </p><p class="ql-block"> 十九年后,晋文公果然当上了国君,却把重赏介子推的事给忘了。介子推不争,背上老母隐居绵山。 </p><p class="ql-block"> 后来,晋文公得知此事,幡然想起,追悔莫及。遂亲自带人上山寻找介子推母子,却不见他们的踪影。此时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放火烧山,逼其母子出山。晋文公遂令放火,介子推死不下山,最终与老母一起被山火烧死在一棵树旁。 </p><p class="ql-block"> 晋文公伤心至极,为了常念起介子椎,将此树砍伐,用此木做了一双木履,穿在脚上,看在眼里,不忘介子推。将介子推母子厚葬于绵山,将绵山更名为介山,立祠纪念,并昭示天下,介子推母子哀亡之日,禁烟火、吃冷食,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郑县志风俗志中所载:三月清明,从冬至起,数至一百零五日整,即为凊明。一般清明前两日是“寒食节”,因为两个“节”时间相近,农耕时代,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节气”深入人心,所以农业的节气“清明”渐渐替代了“寒食节”,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节日一一“清明节”,“寒食节”渐渐被人们淡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州地区有“早清明,晚十一”之说。清明节的前几天,人们就开始上坟、扫墓、添土、摆供、烧纸、敬香、祭奠亡故的亲人。如家有新娶的媳妇,要向祖先报喜,盛装行上坟拜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非常适合郊游,踏青、登山、划船、放风筝、荡秋千等户外活动。清明节前后因植树容易成活,在清明节期间开展全民植树节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在黃岗寺村,建了一座革命烈士陵园。清明时节,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烈士陵园献花祭奠,追思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