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17日上午,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栋致电武安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档案馆馆长尹文哲,说2018年初到武安采访时,对档案部门开展“三到三服务”活动印象深刻,特别是致力于村史村志的研究和服务,为乡村振兴献智出力记忆犹新,有没有关于冶陶镇固义村村史村志的祥尽资料和关于傩文化更早的档案记录。</p> <p class="ql-block"> 尹文哲接到这个“任务”后高度重视,当即责成副馆长邵慧敏到库房进行查找。3月18日上午,尹文哲分别与文旅局、方志办、冶陶镇负责同志和有关文化名人联系,深入冶陶镇、徘徊镇了解有关情况,第一时间为张栋记者提供了《中国•武安傩戏》《武安博览》《武安村典》《冶陶村志》《固镇村志》《王二庄村志》等书籍和光盘,希望从中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线索。为找到更为久远的“武安傩戏”档案记录,尹文哲和他的同事们仔细查阅生涩难懂的民国时期《武安县志》和有关馆藏档案,虽然没有发现固义傩戏起于何时,但《武安民俗》《魅力武安》《武安大辞典》《武安农耕文化》《美丽乡愁——武安市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等档案资料都有描述。《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辑粹》明确记载:武安傩戏历史久远,起于何时,尚待考证,但据专家从固义傩戏的规模、阵容和角色进行考证,该傩有北宋时期(960-1127年)宫廷大傩的遗风。关于固义傩戏面具的来历,该村傩戏剧目《点鬼兵》中说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唐山县镇殿村,即现在的河北省隆尧县境内,具体情况待进一步考证。据村民传说,大型傩戏《捉黄鬼》,是明代中叶(约1500年)固义村民丁端从河北省蔚县境内的小五台山学来。该村现存傩戏抄本最早的距今已有187年,即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宣传武安,尹文哲还向张栋记者介绍了武安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在“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超千亿的奋斗目标,介绍了档案部门“武安向千亿目标奋进、档案为项目建设服务”的工作思路,坦言研究傩文化本身就是个大的文化项目,档案部门一定全力为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传播武安文化搞好服务。张栋表示,非常感谢武安档案部门的支持,愿意携手合作为武安发展贡献绵薄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