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聚焦“双减”背景下的思政课质量提升,近日,第三小学举行了思政课教学技能展示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余天敏、杨群两位老师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课前精心设计,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以情感人、寓教于乐,充分展示了我校思政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大家寻共识、聚亮点、找差距、改不足,收获丰硕。</p> 课堂实例一《我们的好朋友》 <p class="ql-block"> 余天敏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好朋友》。课前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余老师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语言,谈话式的导入,立刻拉进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大家纷纷举起小手,畅所欲言,想要与同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分享自己与好友相伴的点滴快乐</span>。课上能够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教学设计的过程要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感受,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周围的生活。余老师的课堂更是贴近生活实际,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逼真的</span>生活场景移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沉浸在角色扮演的欢乐中,做到了“学演结合”,也使学生们学会了演中思、思中悟。在教师引导和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自然悟出朋友相处之道——要互相尊重、关心爱护、文明交往。</p><p class="ql-block"> 教学要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从而完成道德的自我建构。余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设计了制作友谊卡环节,合唱一首歌结束本课,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感受到友情的重要性,来之不易的友谊——需要自己用心珍惜,以诚相待,互相帮助,友谊才能深厚永久。</p> 课堂实例二《应对自然灾害》 <p class="ql-block"> 杨群老师执教的《应对自然灾害》。“双减”政策下要把时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把方法教给学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杨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借助图片、影像片段等不同的形式辅助教学,发挥资料信息的辐射作用。课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能密切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span>通过合作探究应对灾害的技巧,再结合自己所搜集材料,使得学生的原有经验在解决问题中,真正地得到丰富和提升。</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贴近,课上结合时事,教师</span>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另一个不可抗力——疫情,面对当下的疫情形式,学生产生了无限遐思与回忆,纷纷积极举手,分享自己想为疫情做的事情。学生上台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环节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实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抗灾意识,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通过课例研讨活动,第三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达成共识: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双减”背景下,每位思政教师都要努力争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p><p class="ql-block"> 第三小学党支部积极响应习总书记上好思政课的号召,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丰富、多元、灵活、有趣的思政课程,以思政课程为抓手,打好“双减”政策落实落细“组合拳”。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积极研究、创新教学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学思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授课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运用,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努力让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有意思,将有温度的小故事讲得有深度。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面对生活、走近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