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3月23日至24日濮阳县实验小学举行2022年度语文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b></p> 赛前准备 <p class="ql-block"><b> 本次比赛教师发展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采用同年级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授课时长30分钟。由学校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抽签决定参赛年级的授课次序,为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奠定了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近年来,学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情提出“四会”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课堂逐渐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明显。参赛老师们独具匠心的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扎实的基本功,</b><b style="font-size:18px;">让孩子们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里快乐学习,得</b><b>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肯定。</b></p> 一年级《棉花姑娘》 <p class="ql-block"><b> 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定准教学目标,落实有效教学。语文课堂中要“引着飞”,切忌“牵着跑”。在教学过程中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孩子感受文本之美。</b></p><p class="ql-block"><b>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知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一年级的丁璐、刘亚飞、李红利三位老师参加了比赛,老师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生字之间的相似部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b></p> 二年级《雷雨》 <p class="ql-block"><b> 《雷雨》⼀课是小学语文⼆年级下册的内容。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变化。</b></p> <p class="ql-block"><b> 梁茂华老师在本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识字读词,把识字和图片结合起来,具体形象;把识字放到句子里,多角度识字;把识字放到文本中,随文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又带领学生感知字的意思,使得本节课充满立体感。</b></p> <p class="ql-block"><b> 樊巧英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并没有像平时教学时逐字讲解,而是通过挑战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比赛中识字、兴趣中理解。先识后写、现学现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整节课孩子们表现都很自信。</b></p> 三年级《海底世界》 <p class="ql-block"><b>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b></p> <p class="ql-block"><b> 娄瑞敏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孩子们都能产生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教和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加上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显得其乐融融。</b></p> <p class="ql-block"><b> 王利老师处理教材得当,讲课诗情画意,语言规范流畅,设计与众不同。她巧妙运用“四会课堂教学模式”,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兴趣为起点、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实实在在地落实了《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b></p> 四年级《海上日出》 <p class="ql-block"><b>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课文描写了伟大的奇景、美丽的大自然景观,通过学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想象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想象优美的风景和伟大的奇观,在读中生景,景中生情。</b></p> <p class="ql-block"><b> 宋喜玲老师经过范读、指名读、 齐读、默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指导学生边识字边学文,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b><b style="font-size:18px;">对内容的理解。用心设计、安排紧凑、</b><b>字词落实扎实。</b></p> <p class="ql-block"><b> 刘慧慧老师比较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读,始终是这节课的主旋律。课堂上,她给学生留出比较充裕的时间,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标、有任务、有空间地读。理解之前读,是为了读中理解;理解过程中读,是为了体会情感;理解之后读,是为了强化个性化的感悟。</b></p> 五年级《杨氏之子》 <p class="ql-block"><b> 《杨氏之子》是一篇简短、风趣的语言艺术类课文。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b></p> <p class="ql-block"><b> 闫艳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品析”再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展示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b></p> <p class="ql-block"><b>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读懂文言文,首先要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教学中,徐翠娜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读通、去读懂,在合作探究去理解文本,弄清文言文的大意。</b></p> 六年级《两小儿辨日》 <p class="ql-block"><b>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故事共分三部分。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人物、事情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b></p> <p class="ql-block"><b> 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极大转变。在刘丽娜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们走进文言文,读中探究,议中探究,合作探究,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真真切切地口语表达和实实在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消除了胆怯心理,理解了乏味的文言文知识,同时体会到两小儿辩日的内涵。</b></p> <p class="ql-block"><b> 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把我们的语文课变成推动孩子全面发展的课堂,关注他们对美的体验与感悟。千里之层,起于垒土。濮阳县实验小学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教学上锤炼功夫,积累经验,做教育路上奔涌的后浪,奔流不息,奋斗不止!</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教师发展中心撰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