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寨怎样升级为偏头关 偏关县 山西镇总兵府】<div><br></div><div> 2021年金秋十月,全家去了晋西北,寻游三关是主要目的之一,但放在了环游的尾段。偏偏入偏偏,从河曲进入偏头偏脑的偏关县就逢阴雨天。且这风风雨雨很有情意,从偏关开始,就潇潇洒洒地为我们一路洗尘,不知疲倦地陪我们直到看完雁门关才放晴。而且这雨是越下越大,到了宁武、代县就不是洗尘了,直接洗人;到了雁门山18险,那就是烟云雨雾迷濛,有如穿行在云雾的隧洞中,能见度只是能见左右壁与前后车而已,恍如在游戏中。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饱历风雨,也是别有一番情味在心头。。</div><div> 此次出行虽然只有五天,却看到了多少祖国的大好河山风物——看了大同火山群、大同古城、云冈石窟;游历了自杀虎口以南的晋西北内外长城;从北到南领略了一番入晋黄河的风采,看到了黄河黄,也看到了黄河清;又在晋西北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五台山、恒山这五大名山的腹心带横越了一遭;从桑干河、汾河、滹沱河这三大名川的源头地驻足瞻观。而且实属幸运的在连绵的秋雨雾障中完成了瞻仰三关的目标,不虚此行。</div><div> 晋西北归来后发了几篇文章,现在把秋风秋雨中穿越三关四地的寻寻觅觅整理一下欣赏。还是先从偏头关开篇——</div><div><br></div><div> 偏头关,别再说它在“黄河边上”,距黄河何止几条街啊?至少有20里地。偏头关就在偏关县城;在那爿被什么丫角山、塔梁山、黑坨山、双凤山这些黄土大梁围定的那块盆地上。地势东高西低,故称偏头,后来简称偏关。</div><div> 这里古称林胡,并不怎么出名,很荒凉,至今走在那里的公路上,也觉得是很闭塞,到处是黄土梁茆沟壑。本来计划在此住宿,但被城边子的状况吓跑了,直接去了河曲投宿。</div><div> 到了五代残唐的北汉时代,刘崇在太原称帝,才在这里修了一个寨子,叫偏头寨,因为这里地势险要,地位要冲。过了黄河,就是河西河套高原,那里在汉晋时代是匈奴的居地,被称为“套虏”(就是河套的贼寇的意思);唐宋时代的突厥人,明代是蒙古兵,都从那里东渡黄河入侵。北面则是蒙古高原上各时期的游牧部族南下攻掠,称为“南下牧马”。所以,这里渐成军事要地。</div><div> 元朝时,这里由寨升为偏头关,于是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div><div> 到了明初,对北方边防进行了重新规置,晋西北的防线由长城前出到东胜州(托克托一带),设了一个强大的东胜卫,还有若干卫所支撑周边。偏关也就显得不怎么重要,至少是属于北部边防的第二、三线地位。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代,形势大变,他把长城外几百里的土地都送给蒙古人,可以直接牧马到长城下。因为他造反夺权的靖难之役中,借助了蒙古朵颜三部的铁骑相助,所以战后把元大都开平、兴河、东胜的防线全放开,使北部边防线收缩了几百里。东胜卫一线的各卫所在明英宗时代的土木堡之变后,都收入到了长城内,使长城成了边防线。朱棣是大明亡国的首恶,他的这个举措为后代留下来无穷后患,不细说了。</div><div> 东胜卫一线后撤到长城内后,偏头关的位置前出,成为了边防一线,不断加修城池、关防,到了万历年间,这个小寨子就变成了偏关县、九塞屏藩,又成了三关的总兵府。成了明代北部边防“九镇”之一的山西镇(太原镇)的所在地。统管晋西北的黄河长城与内外长城。所以称它为“三关之首”名副其实。大约百年后,这个总兵府才移驻宁武关,但偏关仍不失其拒战河西、塞北入侵前锋的战略要冲地位。</div><div><br></div><div> 10月3日从河曲回偏关后,也只是登山看了复修的偏头关城楼与文笔塔两处景观,城区中心的景观也无暇光顾,宁武、代县、雁门关、应县,还有这么多地方要看,时间实在捉襟见肘。下面还是“图说”吧——</div> 手绘晋西北外三关之首——偏关图示 手绘图明代偏头关防守的黄河长城 手绘晋西北内外长城与三关图略 手绘偏关县城区图略 手绘九边重镇——明朝北部边防九大军区图示 从河曲东行到了偏头关收费站,也就进了偏关县。看那路面的水,天上密布的彤云重重,当时的寒意又一丝丝从后背袭来。<div><br></div> ”黄河入晋第一县“ 与 ”三关首御”的铭文石柱与大牌坊,偏关人的信息传达意识可比宁武县的人强多了,不用问,都用标牌告诉你是什么。 县城“三关首御”大牌楼,真豪华啊,罕见的三楹九楼 城区内,关河上的马梁桥,一座河桥都有标牌,给偏关县点赞,这里人爱家乡啊!偏关河从东部流来,穿城而过,西流20里,过了关河口长城汇入黄河 直接去看高耸在城西大梁上的偏头关楼,梁上的烽台残址 10月3日第一次过偏关县城在县城西面的山梁下远拍偏关 阴云下的偏关城楼 偏关大梁山坡上的民居与烽楼残台 山脚下的窑洞民居 城郊长城下的现代建筑 到处的黄土大梁 城西的黄土塬 偏关通往黄河长城线上的一座座烽台不时突兀的闪现在梁顶塬上 去河曲路上停车到黄河边上看看吧,关河壮美,但土地太贫瘠了啊 寺沟村以西的黄河公路桥,再向西就是河曲地界了吧 10月4日从河曲回来,观偏头关的古城楼景区。景区两部分组成一面是关楼;一面是明代名臣良将万世德纪念广场,一体相连 驱车登梁顶看城楼 阴雨天山梁上很冷啊 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万世德的高大塑像,偏关是他故乡 万世德小传碑文,大明国一位生历不凡,难得的名将好官,治政爱民不贪,治军严整不败,一生的南征北战,东征援朝,军功累累乡人引为家乡的骄傲,当年在古城的中心鼓楼旁就为他立过碑 雄关、名将,相逢风雨中 万世德纪念广场的棂门,四柱镌刻楹联颂德 雨下大了,打双伞呢 雨中的偏头关城楼,虽然是复建之物,不失名镇雄关古风 关楼全景 下了关楼的西山梁去城东南的塔梁上去看文笔塔,这大台阶如天梯般长,也许宣示着历史上的仕途蹭蹬之艰难 文笔塔大梁下的偏关县政府楼 塔梁公园入口处 塔梁之上的文笔塔广场沐雨瞻观 文笔塔全称“文笔凌霄塔”塔形如唐代雁塔,造型如笔头,喻笔魂、状元入仕之路;晋西北特重视,屡见此类塔。 塔梁上鸟瞰城区,看着这片盘状的城区,回望身后的文笔塔,忽然想起了少年时代听说的咏荷花的对联:”反扣罗盘压地理,倒悬朱笔点天文”。 下午两点多了,去宁武县看宁武关。东行到了偏关县东界的收费站。再见了,偏关县。<div>河曲太曲了,偏关太偏了,也许一生只能来一次吧,留下这些珍贵的镜头为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