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孝庄下嫁之谜

霓裳飞舞

<p class="ql-block">《大清疑案》第五章 孝庄文太后下嫁之谜</p><p class="ql-block">霓裳飞舞/文</p><p class="ql-block">“太后下嫁”是清宫疑案之一。“太后”,指的是孝庄文皇后,她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是她死后的谥号,她闺名叫布木布泰,贵人的意思,是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下嫁”说的是顺治时期,已经丧夫的孝庄嫁给了执掌朝政的小叔子多尔衮。</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太后是否真的下嫁了?三百多年来,争议不断,真是迷雾难辨,疑团费解。</p><p class="ql-block">1643年9月,皇太极突然离世,还没有来得及定下皇位继任者。王公大臣僵持不下,最后找了个折中的法子,就让庄妃的儿子,年仅6岁的福临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p><p class="ql-block">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下北京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在景山上吊自尽,大明王朝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接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挥师入关,女真人由此开始逐鹿中原,定鼎河山。在此次占领中原的过程中,有一位将领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便是多尔衮,即阿巴亥的二儿子,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为清朝的开国奠基立下了不世之功,从此地位显赫,礼绝百僚,常人更是难以达到。但这样一位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却和一桩宫廷密闻扯上了关系,这便是孝庄太后下嫁一事。</p><p class="ql-block">就在当年的九月十九日,清皇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领八旗劲旅护送幼主顺治从盛京迁都北京,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自此入主中原。在小皇帝的身边,一个头戴凤冠的年轻女人一边护着他,一边望着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个年轻的女人就是他的母亲——孝庄文皇后。</p><p class="ql-block">电视剧《孝庄秘史》的热播让大家对孝庄传奇的一生充满了好奇,《孝庄秘史》把孝庄和小叔子多尔衮之间的情感纠葛描绘得凄美缠绵。那么他们到底是不是一见钟情的痴情男女?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对于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说两人在皇太极驾崩之后就结了婚,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种说法是两个人非但没有结婚,还相守以礼,保持着纯粹的皇嫂与小叔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关于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有几大论据:</p><p class="ql-block">(一)太后下嫁说</p><p class="ql-block">第一: 持太后下嫁说的人认为,顺治六年(1649),多尔衮的王妃病死,孝庄与多尔衮随即举行了正式的婚庆大典。于是,太后下嫁作为天下最大的绯闻,在当时迅速传播开来。</p><p class="ql-block">关于这点,南明抗清主将张煌言写了一首《建夷宫词》的诗即为佐证:</p><p class="ql-block">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p><p class="ql-block">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p><p class="ql-block">张煌言写的这首诗非常出名,和他的抗清事迹比起来,这首诗的影响更大。</p><p class="ql-block">诗的意思是说,给太后做寿的酒变成了交杯酒,热闹的慈宁宫里,礼官昨日刚刚研究出新的仪式,是太后进行大婚的仪式。</p><p class="ql-block">在张煌言的这首诗中,又是“合尊”,又是“太后婚”,百官庆贺,喜盈宫门,太后的寿酒变成了婚宴的喜酒。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简直就像一幅太后下嫁写真图。张煌言是与孝庄同时代的人,他的诗影响很大,被视为太后下嫁说的直接证据。</p><p class="ql-block">第二:孝庄为保全顺治帝皇位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皇太极暴病驾崩后,皇长子豪格以及皇弟阿济格、多尔衮都是手握重兵、呼声很高的皇位竞争者,而当时孝庄的儿子福临只有6岁,没有任何竞争力。但孝庄就是有手段,靠着多尔衮的支持,最终把幼子福临扶上了皇位宝座。</p><p class="ql-block">皇太极去世时,庄妃才三十二岁,一个是三十出头的寡妇,一个是只知玩要的顽童,怎样才能撑起战火纷飞中的大清江山?</p><p class="ql-block">在当时,顺治虽名为皇帝,但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实际是睿亲王多尔衮。这个多尔衮,与皇太极是同父异母兄弟,按裴分是顺治的叔叔。他在清军入主中原的战争中曾屡建战功,入关后手握重兵,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连皇帝的大印“玉玺”也搬到睿王府内使用,小皇帝顺治随时有被废掉的危险。人们认为,孝庄为了保住儿子的天子宝座,而委身下嫁于小叔子多尔衮。</p><p class="ql-block">至于是孝庄的主动情愿,还是多尔衮的胁迫,具体是哪年哪月始结秦晋之好,双方只是同居,还是举行过正式的婚庆大典,这些在正史上都没有记载。</p><p class="ql-block">认为太后下嫁的人指出,太后下嫁之事,是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得不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是巩固皇权的一种政治手段。后来的岁月表明,太后下嫁之举稳住了权倾朝野的多尔衮,稳固了幼年顺治的皇位,稳定了刚刚入关还在开拓中的大清江山。</p><p class="ql-block">第三:多尔衮曾被称为“皇父摄政王”。</p><p class="ql-block">持下嫁说的人特别强调,在顺治朝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的父亲自居,称号就叫“皇父摄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多尔衮才有可能被称为“皇父”。</p><p class="ql-block">当然,多尔衮的称谓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顺治元年(1644)还称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1645),改称“皇叔父摄政王”;到了顺治五年(1648),便定称号为“皇父摄政王”。人们认为,多尔衮称谓变化的过程,恰恰反映了太后与多尔衮的婚姻由隐秘到公开的过程,反映了天下臣民对皇室这桩特殊婚姻逐渐认可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顺治朝刑部题本,其汉文批红即有“皇父摄政王”字样。而且,当时的朝鲜也注意到这一情况,在顺治六年(1649)二月的《李朝实录》中,特地记有“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p><p class="ql-block">1650年,三十九岁的多尔衮打猎跌伤致死,顺治下诏定其罪,其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等言,不免让人想入非非,揣测其中深意。</p><p class="ql-block">那么如果“太后下嫁”之事属实,为什么顺治帝会先默许,后定罪呢? 史学家给出的解释是,早期顺治需要多尔衮的帮扶,所以只能对“下嫁”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后来顺治逐渐长大,大权在手,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此事不符合道德标准,深以为耻,所以不允许将其写入正史。</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在顺治八年(1651)历数多尔衮罪状的诏书中,还有一条大罪是“亲到皇宫内院”。很明显,这是斥责他一度淫乱后宫,人们认为应当与太后有关。</p><p class="ql-block">第四:顺治帝曾透露过重要信息</p><p class="ql-block">顺治十七年,其乳母病逝后,顺治帝的谕旨中,提到幼年时与母亲孝庄分宫而居,常累月不见。而能阻挡一对皇室母子相见的,只能是当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多尔衮,人们认为,当时孝庄应该是已经下嫁,所以不能自由探视自己儿子。</p><p class="ql-block">第五:孝庄独自葬在风水墙外</p><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六年,75岁的孝庄太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她嘱咐康熙说:“太宗(皇太极)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安葬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吧。”</p><p class="ql-block">孝庄死后未与丈夫皇太极合葬,这与皇家丧葬制度不符,由此引发后世很多猜想,其中有不少人认为这与“太后下嫁”有关。</p><p class="ql-block">按清制,孝庄太后去世后,棺柩应抬到盛京与皇太极同陵而葬。然而孝庄却要求葬在清东陵,因此给孙子康熙制造了一大难题,直到康熙去世,这个难题都没解开,孝庄太后的棺柩就一直放在东陵的“暂安奉殿”中有38年之久。到了雍正三年,才将其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p><p class="ql-block">有人称,这是因为孝庄自觉改嫁而无颜面对皇太极,而雍正作为曾孙,也感到这件事很是丢脸,故而将其葬在陵区大门之外,罚她永远为子孙看守陵门。</p><p class="ql-block">第六: 满族旧俗</p><p class="ql-block">当时满洲有收继婚的风俗,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继承父亲的一切财产,同时也要续娶继母;兄长死了,弟弟继承兄长的一切财产,同时也要续娶嫂子。因此,当时正值盛年的孝庄文皇后与壮年的多尔衮结合,也是符合满族习俗的。</p><p class="ql-block">第八:“太后下嫁诏”</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近代学者刘文兴在《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中所撰的跋中写道,宣统初年,内阁储存档案的大库围墙倒塌,他的父亲刘启瑞当年任内阁侍读学士,奉命收拾内阁文库档案时,竟然见到了顺治时的“太后下嫁诏书”。</p> <p class="ql-block">(二)反对下嫁之说</p><p class="ql-block">第一,</p><p class="ql-block">先说说张煌言的“太后婚”一诗。张煌言是明朝遗臣,一生与清朝势不两立,最重要的是,这个张煌言远在京城千里之外的江南,一生没到过京城,诗中绘声绘色的描写,无非是想象而已,所描绘的情节多有杜撰讽刺之意,不能当真。从常理来说,张煌言借诗抹黑新统治王朝,是非常可能的。</p><p class="ql-block">他出于对清朝的势不两立有可能编造出太后下嫁的故事,因此他的诗不可信。</p><p class="ql-block">如果是名正言顺的成婚大典,宫廷的起居注是应该有记载的。既然是符合满族旧俗的,就没有什么可值得隐瞒的。像《清史稿·多尔衮传》中,就对多尔衮构陷豪格,强纳豪格之妻为妃作了记录。</p><p class="ql-block">第二,</p><p class="ql-block">在影视剧《孝庄秘史》这部剧中讲述了孝庄文皇后(孝庄太后)一生的故事,剧中她和多尔衮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互相倾慕,本已私定终生,谁知在命运的捉弄下,孝庄却成了多尔衮哥哥皇太极的女人。</p><p class="ql-block">孝庄原来的名字叫做布木布泰·博尔济吉特,她出生的家族并不简单,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落。而多尔衮所处的是建州女真,和蒙古草原相隔非常远,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剧中两人自幼便在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可能发生的。</p><p class="ql-block">那么会不会是在布木布泰长大的过程中,他们生出私情来的呢?看样子也不是。因为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相见过的次数寥寥可数,第一面是在布木布泰姑姑与皇太极大婚的宴席上,他们各自代表亲属出席,按照年份推算,当时他们一个3岁,一个才2岁;他们第二次见面是在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的婚礼上,当时布木布泰不过才12岁,多尔衮也才13岁,俩心智尚未成熟的小朋友,要说他们对彼此一见钟情,这个可能性似乎太小了。</p><p class="ql-block">那么两人之间到底是怎么传出有私情的流言来的呢?原来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多尔衮曾病重过一次,满族比汉族要开放得多,对很多事情也没那么多忌讳,所以皇太极就派了自己的女人布木布泰去照顾多尔衮,一来二去,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生出了暧昧。当然这也只能算是推测,因为正史中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二人有暧昧举动的文字记录。</p><p class="ql-block">一切都是人们的猜测,加上那时大清入关没多久,汉字并没有普及开来,也没有专门的史官记录这些事情,即使多尔衮真的曾爱慕布木布泰多年,因为无人记载,自然也就没有流传下来的机会了。</p><p class="ql-block">所以,电视剧中多尔衮与孝庄的爱情很大概率是不存在的,真实历史肯定与你想象的不一样,远远没有电视剧中那般美好……</p><p class="ql-block">第三,</p><p class="ql-block">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君王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孝庄文皇后自己还曾认传教士汤若望为“码法”(满语父亲之意),因此不足为凭。</p><p class="ql-block">还有,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可能仅仅是在地位和称呼上的尊敬而已,当年周武王称姜太公为“尚父”,就连项羽这样的豪杰都称自己的谋臣范增为“亚父”,所以这并不能成为太后下嫁的证据之一。</p><p class="ql-block">皇太极死后,清军入关,奠定清朝一统天下的人是多尔衮。多尔衮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真正对皇位最有威胁的人。孝庄是否会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曲意逢迎?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肯定存在的。孝庄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要保住儿子的皇位,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得比任何人都狠才行。</p><p class="ql-block"> 为了稳住多尔衮,她给多尔衮上了一个“皇父摄政王”的头衔,甚至不惜以身相许都有可能,这在当时满洲贵族的传统中并不丢人。孝庄恨多尔衮,却又不得不依靠多尔衮,至于二人之间有没有真感情,外人无法知晓。</p><p class="ql-block">又有人说“皇父”二字,也仅是清初亲贵之爵秩,并非是伦常的称呼,所以不是“父亲”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第四,</p><p class="ql-block">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召集议政王贝勒、固山额真、内大臣、议政大臣会议。又于同一天,多尔衮纳和硕肃亲王豪格福晋博尔济锦氏。此时,距豪格冤死不到两年,多尔衮就将其侄媳妇、侄儿寡妻娶为自己的妻子。这些事情很清楚地记载在清初的历史资料之中。</p><p class="ql-block">豪格妻,系多尔衮元妃之妹。顺治六年十二月,元妃病故,一个月后,就娶了肃王豪格之妻。</p><p class="ql-block">关于多尔衮与豪格妻博尔济锦氏的关系,迄今,仍有多种传闻。据说,此女长得很美,早被多尔衮看中,且已私通。为达到霸占此女的目的,多尔衮不惜屡次打击豪格,并多次派豪格离家出征,便于他与此女私会。最后终将豪格迫害致死,把他所喜爱的侄媳娶为己有,变为自己的大福晋。</p><p class="ql-block">多尔衮娶豪格之妻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清世祖实录》将此事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按照辈分来说,多尔衮是豪格的叔叔(豪格乃皇太极长子),豪格是多尔衮的侄子,那么豪格的妻子就是多尔衮的侄媳妇。叔叔娶侄媳妇,这个关系可真够混乱的。</p><p class="ql-block">更奇葩的是,这个侄媳妇嫁给多尔衮后,才7个月的时间,诞下一子,看来多尔衮之所以急着娶侄媳妇,是因为他们俩早就关系不一般,他们也算是奉子成婚了。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命途多舛,没多久就早夭了。</p><p class="ql-block">关于多尔衮的这个举动,从情理和常识推断,他和孝庄没有结婚。如果他们之间真有夫妻之实,多尔衮却还要娶豪格的夫人为妻,很显然就是对孝庄的蔑视和伤害。</p><p class="ql-block">第五,孝庄文皇后之所以葬在东陵的风水墙外。是因为,她临终留有遗言,因与儿孙感情深厚,希望死后也能常伴在儿孙身旁。但是东陵的主陵是她的儿子顺治,陵区里的其他任何一个位置,都是由顺治陵衍生出来的,只能埋葬顺治的后世子孙。这样,把孝庄文皇后葬在陵区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合适的。因此,才葬在了东陵的风水墙外,陵号取“昭西陵”,说明她是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是一个系统的,而不是清东陵系统中的。同时,从北京方向去祭祖,首先到的也是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这也是符合祭祖顺序的。</p><p class="ql-block">第六,就是那份被提到的“太后下嫁诏”。除了刘文兴说他的父亲刘启瑞见过,至今,在任何文献中都没有人找到相关的记录。严肃的史学家在记载历史的时候,都不会以野史和传闻为根据,而在正史里又找不记载,因此,“太后下嫁”说是不足为信的。</p><p class="ql-block">第七,多尔衮死亡后的清算。</p><p class="ql-block">对于多尔衮的死,史书上是这么说的,1650年,多尔衮前往古北口外打猎,因为战马受惊 ,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严重跌伤。处理伤口的时候,极为草率,只用了石灰涂抹伤口,救治不得要领,不久伤势突然加重,不治身亡。</p><p class="ql-block">这太让人意外了,一辈子玩鹰居然被鹰啄瞎了眼睛。要知道,骑马打仗是多尔衮的看家本领,他的这个死法,显得太过于随意。</p><p class="ql-block">多尔衮死了,最高兴的人,恐怕就是顺治了。</p><p class="ql-block">掘墓鞭尸,看看顺治的报复有多猛烈。</p><p class="ql-block">多尔衮死了,顺治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接受现实,毕竟,他在多尔衮的压制之下生活了七年,虽然有一肚子的委屈,但是,他没有任何实力反抗,只能默默接受。</p><p class="ql-block">这一次,他依然是惯性而为。</p><p class="ql-block">他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为多尔衮修建了豪华的陵墓,用皇帝之礼将他下葬,并追封他为“义皇帝”,庙号“清成宗”。</p><p class="ql-block">这就意味着,顺治间接承认了,多尔衮当了七年皇帝的事实,并以追封的形式,承认了他的身份,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就是大清十三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成宗多尔衮,世祖福临,圣祖玄烨。</p><p class="ql-block">可惜,两个月后,发生天翻地覆变化。</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大臣苏克萨哈出面,告发多尔衮曾经有谋逆之心,私自在家里做龙袍,紧接着就是多尔衮曾经的政敌,纷纷开始告状。</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的顺治才明白,多尔衮是真的死了,笼罩在他头上的阴影没了,他才是大清真正的皇帝,他的大权,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于是,顺治对多尔衮展开了疯狂的报复。</p><p class="ql-block">他让人彻底毁坏了多尔衮的豪华陵墓,把多尔衮从棺材里拖出来,然后无情的鞭尸,最后将尸体抛之荒野。</p><p class="ql-block">你活着的时候,我拿你没办法,现在你死了,我就要疯狂的出气。</p><p class="ql-block">对于这段历史,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他所著的《鞑靼战纪》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座豪华尊贵的陵墓,一群官兵围住了陵墓,将其破坏,陵墓成为一滩灰烬。亡者被他们挖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腐朽气味,周围的官兵不时辱骂,可是上面的命令却不得不从。</p><p class="ql-block">开始时,大家有所不忍心地说:对不起了王爷,要是你索命就去找那个下令的人吗?随后他们用棍子敲打尸体,等破坏到一定程度,又用鞭子抽打,随后还将尸体的脑袋砍掉,将尸体暴露于大众视野……”</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顺治还剥夺了他“睿亲王”的爵位,把他从皇家玉蝶中除名。他要做的,就是让多尔衮从他的生活中消失,彻底的消失。</p><p class="ql-block">顺治的这一切所作所为,孝庄太后没有出面做任何的阻止,也许,她委身于多尔衮,真的只是出于被迫,出于政治联盟,出于为儿子谋取帝位。</p><p class="ql-block">如果她下嫁了,但凡她和多尔衮有一丝丝的感情,她都不会让儿子这么干。</p><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第一,</p><p class="ql-block">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孝庄太后根本没有下嫁多尔衮。但面对多尔衮如日中天的权势和地位,她不由得要想办法和多尔衮亲近,以保护自己和年幼的儿子福临,而这种亲近在历史记载上也就造成了诸多误会。</p><p class="ql-block">第二,</p><p class="ql-block">多尔衮死后,对他的清算表面上是顺治发动的,可事实上,当时福临才十三岁,要想对一个成年人进行挖坟掘墓的报复,显然不符常理。由此可以将孝庄太后看成是福临背后的主使人,其清算程度之凶狠,远远超过一般憎恶和怨恨的报复。翻阅史书可以看到,自清军入关后,满人针对自己人还没有如此凶狠的前科,更何况还是多尔衮这样为大清朝立下不世功勋的人,而且根据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很难找到让福临如此痛恨多尔衮的理由。因此,这其中背后隐约有孝庄太后出于对政治层面的考量。</p><p class="ql-block">从多尔衮死后地位的一落千丈和挖坟掘墓这一事件来看,他和孝庄根本不可能有夫妻之实。</p><p class="ql-block">所以,太后下嫁这件事情可能纯属子虚乌有,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生态导致他不得不与多尔衮的关系走得过近,引起了人们的怀疑而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霓裳飞舞,女,太原人,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政治专业,国际诗词协会会员。酷爱文学,擅长山川湖海人物,文史地理类题材创作。众多诗歌散文被国内著名朗诵艺术家、文化名人、电台播音员等朗诵。散文《走近黄埔军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二等奖。现代诗《啊!巍巍秦岭》获2019年诗人乐园文学最高成就新闻奖。有作品入选《大国传世诗人》《草根诗集》《中国最美游记》《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华夏实力诗人》等丛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