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关归来话函谷——灵宝魏函谷关

河东人家

魏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孟村北寨北、黄河南岸、弘农涧西侧,离周秦函谷关5公里。 据光绪二年(1876年)《灵宝县志》载,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欲西灭张鲁,陕西关中诸将领以为是要攻击他们,马超、韩遂等起兵反曹,屯兵潼关。当年七月,曹操从洛阳统40万大军西征,路过弘农县境。因感函谷关古道崎岖艰险,行军不便,即命许褚于古函谷关北十余里处,靠近黄河南岸的西塬头上,另辟新道,“滨大河以转运”。这条新路从衡岭北端迤逦西上,直至西塬顶上,到西寨新村方与函谷故道重合,然后下坡入稠桑驿。这就是当年曹操所辟之运粮道。 清代学者顾祖禹在所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说,三国曹魏正始元年(240年),弘农太守孟康,在曹操新辟运粮道山口处,新建关城,设关卡。人们为有别于王垛村的古函谷关与新安县的汉函谷关,习惯上称魏关、大崤关、金关,俗称新函谷关。自从有了魏函谷关,逐渐取代了古函谷关的地位,使新关渐次成为当时中国东西交通之孔道,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于战火。 清康熙壬戌年(1682年),对魏函谷关进行过重修。关门是一门三层硬山顶四檐建筑。关楼门洞上最早方雕刻有“紫气东来”四字。 魏函谷关前地面较开阔,因近水陆码头,交通较方便,商贾游客多行此道。久而久之,这里就有了居民商旅,还建有祭祀老子李聃的三清殿。 1920年10月12日,穆湘玥在《豫西灾况查勘日记》中对函谷关古道有详细描述:“去灵宝三里,为函谷关,即秦之古函关(笔者注:此处应为魏之函谷关)也。关前有渠,石子星布,渠水浅窄,而支流四出,不归一源。予等乘马涉渠而过(见图九)。 函关两翼,众山罗列,绵亘甚长,山势陡峭,难以攀登,于中辟路,以通车马。关隘系新修,有望楼一所,屋瓦洞穿,乃光复时为民军夺守、官兵由对面枣林炮射之遗迹也。 关门有石刻一联,为‘不许田文轻策马,愿从老子学骑牛’。入关即为函谷,两山壁立,中道几同羊肠,仅容一车往来。约二三里,有半圆式之空地一,乃备两车相让处也。然此半圆式之地,亦只容一车。故每当连骑车绵,此往彼来,拥塞道中,互相争持,恒停顿终朝,难进寸步。必须情商,一方退让,始能前进。故有仅过一函关,而费时至终日之久者,人畜并困,深叹行路之难。此番予等经过有军队前方开道,尚遭拥塞(见图十),其他概可想见。 昔人谓丸泥可以封函关,信不诬也。此种窄狭巉峭之山谷,实为征途所罕见。” 1923年初秋,康有为西赴西安途中,路经灵宝作短暂休息,在魏函谷关游览时,为魏函谷关关楼题写了“天下为公”四字,后为此关楣批。 1932年4月19日,许崇灏在《陕西历史古迹和社会民生考察日记》中写道:“黎明到陕州,因路基新成,须换较轻之机车行驶。上午8时始开车,沿黄河行,经灵宝到函谷关。沿途所经各地久经旱灾兵祸,人烟稀少,田野荒芜,大不如民国六年(1917)时之情况,为政者若不从速共谋建设及生产方法,以补救之,豫西一带,将无遗类矣。11时抵函谷关,下车登关游览。关口对联‘未许田横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依然如旧,惟函谷关三字之石碑,已半埋黄土矣。” 1937年日本进犯中原,在山西隔黄河炮轰魏函谷关,后又用飞机轰炸。1944年5月,关楼毁于战火。1959年,三门峡大坝蓄水,魏函谷关被淹没,现古道和烽火台尚存。 在老乡枣园里,老灵宝县城遗留的唯一建筑——火车洞,系陇海铁路改道前的弘农涧河12号隧洞,被我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比对老照片,隧洞被泥沙淤积了大半,加上桥的高度,现在的弘农涧河的水位要比原来高差不多五六米的样子,河水比原来要小得多。 经笔者目测,再三比对老照片,基本找到了魏函谷关的大致位置。魏函谷关就在它身南大约30米处,大致在现在南北向的这条小路边上。关门比隧洞口偏东10米左右,关门地面比隧洞口地面低10米左右,比现在枣园的地面要低七八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魏函谷关仍巍然屹立在那里,已被埋到一层以上了。 在孟村枣农张会谋枣园里,还有少许瓦片隐约其中,似乎有一点点魏函谷关的影子。听他说,原来瓦砾遍地,都被拣拾倒到东边河沟里了。而300余米的12号隧洞的一部分也变成了他的储藏室,靠崖隧洞的土崖经水冲剥削及淤积,已没有原来高峻陡峭的样子了。 沿着魏函谷关古道边新修的乡村公路,驱车到西塬顶上接近西寨新村的魏函谷关古道遗址,已感受不到它原来的“深险如函”“丸泥可封”的奇险了。 魏函谷关及古道成为了历史。漫道雄关,也只能凭前辈们留下的珍贵老照片了。 附:一百年前的函谷关老照片 1907年8月24日,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拍摄的灵宝县魏函谷关 1907年8月24日,河南灵宝县,函谷关古道。法国人爱德华·沙畹拍摄 1914年魏函谷关 1923年整修一新的魏函谷关“天下为公”照片 魏函谷关关门近景 魏函谷关上老子造像及青牛图 魏函谷关上老子壁画 魏函谷关上老子出关图壁画 魏函谷关等待过关的商旅 老子庙后修路的工人以及关楼的背面 魏函谷关附近修建的陕潼公路 魏函谷关关内山道 魏函谷关关前一条土路挡住了弘农涧 魏函谷关-弘农涧把木桥冲毁后拍摄 游人过关留影 魏函谷关-这个关城墙上写着“紫气东来”,老子庙也坍塌不在了 站在魏函谷关看黄河 民国20年(1931年)12月,陇海铁路灵宝至潼关段竣工。图为陇海铁路改道前的弘农涧河铁路桥原貌。右侧为护桥和12号隧洞及值班房,左边就是魏函谷关关楼。 魏函谷关1936年,张佐周摄 陇海铁路改道前的弘农涧河铁路桥原貌与现遗址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