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现象</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偶然闲逛到一个热门购物中心,看到它的一楼有几家电动车厂家分设的各自品牌体验店,展示多辆新能源车。</p><p class="ql-block"> 昨天,车行经过核心区,就在主干道旁边,发现原来用于奢侈品的一组店面,也换成了电动车展示店。</p><p class="ql-block"> 这有点让人疑惑不解?原来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相比开在郊区的传统4S店,购物中心的体验店面积小和租金贵。而且这些体验店做不到4S,也就是集销售(Sale)、服务(Service)、零配件(Spare Part)和信息反馈(Survey)于一体。体验店只能做到1S,只有销售(Sale)功能。品牌在体验店之外,还必须另建服务中心,这比起“前店后厂”的4S模式,运营成本要高出不少。</p><p class="ql-block"> 有专家对此作了专门的分析,现阶段新能源车企还处于: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是追求单店效率最高;而是要快速提升销量、让自家品牌的市场份额最大化;所以要搞战略性投资,按十年期来作回报预期。简单说就是现阶段砸大钱和烧巨资,轰开市场,树立品牌形象。</p><p class="ql-block"> 此如,有家公司就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做到20%的市场占有率,这样才能抢占未来的主动权。因此,它们就不能按传统和习惯的营销方式来工作。对新的渠道建设,开什么门店?开在哪里?一定是围绕“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个核心目标来展开的。传统的4S店模式是“人找车”——想买车,就去4S店逛逛;而体验店的模式是“车找人”,哪里有潜在客流,就把店开到哪里去,最大范围触达潜在客群和吸引眼球。</p><p class="ql-block"> 还值得注意,新能源车主的年龄结构比传统汽车车主更加年轻,76%的车主是26~45岁,这与购物中心的主力消费群体高度重叠。而且,购物中心体验店除了有销售功能,更重要的是树立起高端品牌形象。店面租金是很昂贵,如果单算坪效肯定不划算,但其实这相当于是投入的一笔广告费。</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咱们这个新一线城市出现的这一新现象,在北、上、广、深早已有之。</p><p class="ql-block"> 有报道称,城市中最热门的大商场,新能源车企争着进去设店。去年,两家同时看中北京三里屯的一个500平方米店铺,最后有一家本土车企以更高价格胜出,据说年租金上千万元。更夸张的是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的一家车企的体验中心,上下两层共3000平方米,年租金达8000万元。</p><p class="ql-block"> 还有记者注意到,新能源车企的进驻,也能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去年12月份,一家车企开在深圳万象前海的体验店,除了一层的销售展区,二楼还有一个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第三空间,包含厨房、图书馆、咖啡厅、亲子中心、共享办公区等,吸引消费者到这里喝咖啡、看书、聊天、休息、遛娃,与购物中心的定位一拍即合。此外,双方还可以搞出大声量的营销活动。去年北京合生汇购物中心联合新能源车品牌搞购车节,声势浩大,吸引了3000多名消费者前来试乘试驾,为购物中心和新能源车企双方都增加了不少曝光度,实现了双赢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公园监控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