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士春的美篇

孙士春

牙病寻医记 <p class="ql-block">  牙痛也是病,虽然不要命,困扰可不轻。刚过了年就牙痛,最厉害时半边脸肿了,三天后,脸肿消了,牙龈上出了个豆粒大的脓肿,过了半个月也未消除。我先到市中医院口腔科,挂了黄医生(有病人称黄主任)的号。黄医生大约四十多岁,看后说是根尖炎,需从牙上打个小孔到根管施药,換4~5次药就好了。我同意这样治疗,但是钻了三次,没找着根管。随后让我到一楼拍了口腔全副牙的X光片,黄医生说可能根管钙化,中间闭塞,沒办法无功而返。</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一周,肿仍未消,有朋友给我推荐了郭祥敏口腔。郭原是牡丹区医院口腔科主任,五十多岁,自己创办两处口腔专科医院。我就诊的这所医院位于中山路,三楼上悬挂的“郭祥敏口腔"五个大字赫然在目。我等了半个小时,郭医生诊治约5分钟。诊断如中医院相同,治疗也一样,还是钻孔找不着根管。又拍了个单独患牙的牙片,说是有根管。又让另一位高年资女医生继续钻继续找,还是沒找到。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p><p class="ql-block"> 保守治疗吧,吃了一周的阿莫西林、甲硝唑,同时用漱口水和药用牙膏,从发病都一个多月了还未好,我心里着急,想废了这颗牙,拔掉完事。但还是不忍心,这牙它是初犯啊,况且位置也很显要。抱着再试试的想法,拨了医专附院口腔科张景华老师的电话。张老师很热情,邀我到她们科看看,并说附院有口腔科专用的CT,可以旋转拍摄,三维成像,根据放大的影像便于寻找牙根管。</p> <p class="ql-block">  因附院位置有点偏远,只是每年查体来一回,查完体就怱怱走了,对医院设施缺乏了解。到院后张老师给我介绍了马艳茹医生,她看上去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有沉着坚定的医生气质。前面的诊断都沒问题,治疗方案也一样,关键是找着根管。张老师马医生她们在电脑前根据CT拍片研究了一番,证实前面打孔的方向有点偏,又重新调整方向,马医生施治,张老师指导,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打通了根管。在一颗切牙上打一头发粗细长20mm的小孔直至根管,眼要尖,手要稳,心要细,确实不容易。除了掌握专业理论外,还需要一种“工匠精神”。马医生一会鉆钻,一会又用探针探探,打通根管用了近半个钟头。如果沒有担当,浅尝辄止,将前功尽弃。为马医生全心全意对病人负责任的执着精神点赞。</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由于根尖的封闭状态,口服药作用有限。找到根管后施药,药效直达牙根尖部位,不到一周牙龈肿块基本消除,又换了一次药,困扰我一个多月的牙病彻底痊愈。</p><p class="ql-block"> 感谢附院口腔科的医生。最后,还想对我校退离休的同事们说一句话:有病切勿乱投医,就去附院吧,少走弯路。</p><p class="ql-block"> (孙士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