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庭——李颜如的一家》

山野村人

<p class="ql-block">《革命家庭——李颜如的一家》</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红卫</p><p class="ql-block">一.国各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颜如</p><p class="ql-block">(第1节)</p><p class="ql-block">在我写《国各庄名人录》的时候,一个很熟悉的名字总是绕不过去,那就是李颜如。他是国各庄村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也是国各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提到李颜如的名字,在国各庄村那一定是家喻户晓,没有不知道的。如今,七十年过去了,建国初的老一代人都被人们淡忘了。</p><p class="ql-block">李颜如,祖上世居国各庄,他的父亲叫李荣久。李荣久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李应,次子李华(即:李颜如),三子李印。李荣久还有一女,嫁与本村戴左青为妻。</p><p class="ql-block">李颜如(原名:李华),他生于1902年,取妻孔庆棉(东新庄镇孔庄子人)。李颜如和他父亲李荣久一样,也生有三子一女。长女李金铭,次子李树森(化名:李茂林),二子李树轩,三子李树乔。</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颜如十分仇恨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的侵略,他是个热血男儿,但这时他已是人到中年,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去前线杀敌。他和国各庄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国各庄早期的党员有李松林、戴祝山、李颜如、张殿清、王林、王臣、王子元、赵山等人。李颜如被选为国各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党的领导下,国各庄很快成为小有名气的抗日根据地,被誉为"小盘山"。包森领导的冀东军区十三团和兰小川领导的遵化县大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村子里成立了武装民兵班、妇救会、儿童团,在南山设置了"消息树",配合八路军,掩护群众,筹集军粮做军鞋,保卫家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2节)</p><p class="ql-block">据李颜如的妻子孔庆棉生前回忆:"1942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掩护一名八路军,李颜如被日本鬼子抓去用刑,灌辣椒水,还把两个胳膊绑在扁担上,用铁烙铁烙,前胸都被烫坏了,打得遍体鳞伤,仍然没有说出是养伤的八路军,是孔庆棉说是娘家亲戚,才把李颜如放出来"。</p><p class="ql-block">李颜如的家人,妻子和儿女,从小受到李颜如的教育和影响,积极支持他的工作,为抗日做贡献。1946年冀东一带得到了解放,实行了土地法大纲,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李颜如先送自己的大儿子李树森(李茂林)参加了革命工作,接着又送二儿子李树轩参加了革命工作,1947年5月,又送小儿子李树乔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注:后来三个儿子李树森、李树轩、李树乔都成为国家离休干部)。</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国各庄就是个大村,是遵化县最大的村子。国各庄建国初期就有1700多人,人民公社时有17个生产队,1个林业队,文革时达到900户,3600多人。(注:说国各庄大,是因为它是一个大队。如:平安城、马兰峪、石门都是由几个大队组成)。</p><p class="ql-block">1949年,李颜如任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支部的领导班子有:书记李颜如,大队长王臣,治保主任王子元,妇女主任齐玉清,还有王林、张殿清、戴云波等人。</p><p class="ql-block">李颜如在六十年代,在村子里口碑很好,在平安城十里八村是很有名气的,因为有工作能力,上级领导信任,1957年被调到平安城大公社当了社长,后又调到平安城修配厂当主任,在修配厂上任后感觉身体不适,就自己骑车去县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黄胆性肝炎,后又去唐山治疗,不久去世,终年59岁。</p> <p class="ql-block">二.抗美援朝归来的团政委——李树乔</p><p class="ql-block">(第3节)</p><p class="ql-block">李树乔,男,汉族,1932年3月15日出生,遵化县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李颜如,母亲孔庆棉(东新庄镇孔庄子人)。李树乔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李颜如,1938年前后入党,是国各庄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也是国各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还曾当过平安城大公社社长。他的大哥李茂林(原名:李树森)1945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二哥李树轩也在1947年参加了革命工作。李树乔小时候就参加了儿童团,在村子里站岗放哨。还送过鸡毛信。1947年5月,年仅15岁的李树乔就被父亲送入部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冀东部队为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进关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李树乔参加过打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大军南下,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等战役。李树乔的小女儿李艳红回忆说:"父亲去抗美援朝,家里都不知道,几个月没有音讯,奶奶就以为人没了,很是伤心了。又过了几个月,才知道去了朝鲜战场。父亲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记得父亲讲,那时正是数九寒天,父亲的脚趾盖都被冻掉了,当时的环境特别艰苦,后勤供应不上,穿没得穿,吃没得吃,还要与敌人战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志愿军,我们的父辈是有怎样的一种毅力,是有怎样的一种信念,战胜困难,战胜敌人。我们的志愿军是多么的伟大,又是多么地让人敬佩啊!父亲不仅立过功,而且受过奖。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枪林弹雨,多次负伤,九死一生。也是他福大命大,多次从枪林弹雨中闯了过来,他得过六块奖章,他由参军时的小战士,逐步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从1947年到1957年,整整十年,他从一个没有枪高的小战士,成长为一个年轻英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4节)</p><p class="ql-block">1957年春节回家探亲时,由父母做主在老家订了婚。1957年8月1日,李树乔与妻子刘玉珍结婚,妻子是平安城镇小丰台人,结婚后,李树乔去郑州炮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永登县高炮五师任团政委。文革后曾在北京画报社,甘肃省平凉军工厂(304厂)任军代表。1975年转业到甘肃省电信局任军代表,通信管理处处长,电信器材一厂(党委书记),后又任省机要局局长。李树乔为党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为党为革命战斗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李艳红说:"在六、七十年代,家里生活比较困难,父亲的工资除了拉扯我们全家,还有我八十岁的奶奶,粮油不够吃。父亲早上上班从未吃过早点。下班回到家里,吃饭都紧着让我们吃饱,还说吃饱了才能好好学习,才能为国家做贡献。父亲常常是饿着肚子工作,有一次都被饿晕了,就这样父亲还一直坚持工作,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礼拜天。父亲的事太多了,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p><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13日,李树乔在兰州陆军总院做了结肠癌手术。2005年还带上了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这是他的第七块奖章!在这十八年与病魔的斗争中,对李树乔来说,又是一次人生的考验,刚检查出来结肠癌后,吃饭、吃菜都很困难,但是他开水泡米饭,硬是往下咽,还说"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看到听到这一切,我们做儿女的,不得不敬佩父亲有这样顽强的毅力而感到敬重。是的,父亲在这十八年来,与病魔抗争,与时间抗争,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父亲语言不多,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那样的威武、庄重和高大"!</p><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26日,李树乔在兰州逝世,终年76岁。李树乔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李树乔与刘玉珍生有二子二女,长女李艳民,次子李维军,小女李艳红,弟弟李维宁(2018年因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三.央视军事记者——李维田</p><p class="ql-block">(第5节)</p><p class="ql-block">李维田是李树轩的小儿子,生于1961年5月,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李树轩,母亲霍素芝(刘官屯人)。李维田姐弟5个,大姐李艳春,二姐李艳培,大哥李维平,二哥李维更。</p><p class="ql-block">李维田,原为唐山广播电视台资深编辑记者,大学本科学历。他1979年11月入伍,1981年10月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历任战士、报道员、新闻干事、央视军事记者等,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日报》、《河北日报》等省以上报纸、电台发表文字、照片、稿件上千篇。1989年5月专门从事电视新闻报道工作以来,先后在央视播出新闻、专篇400多篇,并多次在央视军事新闻评比中获大奖。2019年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及证章。</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把时光播回到1996年的春节,某集团军爆出一条新闻,宣传处新闻干事李维田在中央电视台、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人民子弟兵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两个大奖,《北京军区某部官兵在潘家峪话今夕》、《军人如何过好大礼拜》,独占鳌头……</p><p class="ql-block">1979年11月,18岁的李维田从河北遵化农村入伍,来到天津南郊的解放军某部,掀开了他人生的崭新的一页。入伍不到三个月,李维田被选为文化教员,因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肯干,被营树为学雷锋标兵,在全营组织的轻机枪实弹射击中,10发10中,受营嘉奖一次。1981年3月被选送到师教导队参加预提班长集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李维田在高板训练中摔伤了,左小腿粉碎性骨折,李维田伤心透了。病室护士刘俊兰得知他是训练场上受伤的"武状元",对李维田格外照顾,为他唱歌讲故事,想方设法开导他,帮助他从痛楚中解脱出来。李维田深受感动,便写了封表扬信,偷偷寄到北京军区《战友报》报社。</p><p class="ql-block">7月28日,稿子在《战友报》显要位置一字不落地登了出来,病友们拿着报纸争相传看,夸李维田不但枪打得准,还是个文秀才。三个月后,李维田出院回到连队的第二天,团里来通知,要他到机关报到。到了团部,李维田才知道是让他当"兵记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6节)</p><p class="ql-block">从此,李维田踏上了艰辛的新闻采写之路。几个月的时间里,李维田先后在《战友报》、《天津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稿件10多篇,年底获师新闻报道二等奖。1981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引滦入津工程拉开战幕,李维田没黑没白地奔波在工地,采写部队官兵在引滦入津大会战中的典型事迹。一年多时间,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200余篇,年底上级为李维田荣记三等功。第二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年破例转为志愿兵。</p><p class="ql-block">1991年初,李维田调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专门从事电视新闻报道。(注:李维田的妻子叫柳玉娥,平安城镇京五营人,他们在1984年8月9日结婚,结婚第二年生了小宝宝李悦。1993年李维田已是副营职军事记者,按规定家属可以随军,妻子玉娥和女儿李悦来到了部队,玉娥的工作同时得到了妥善的安排)。</p><p class="ql-block">"徐国栋班"是1964年全军大比武时涌现出的典型,班长徐国栋曾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20多年后,脱下军装的徐国栋在北京某公司当了总经理。李维田从部队进京采访,邀请徐国栋到老部队向新战友言传身教。</p><p class="ql-block">为充分展示新老两代官兵的精神风貌,李维田扛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随"徐国栋班"的战士们上陡坡,攀悬崖。夜训时为拍到高质量的真实画面,李维田和战友们忍着蚊虫叮咬,一道伏在草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抢拍镜头,家中七岁的女儿李悦发高烧39度5,妻子打电话催他回去看一下,李维田却舍不得离开训练场。他连续奋战两个昼夜,制作了《新一代精兵》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一位曾参加那场大比武的老战士给电视台打电话:"徐国栋虽然离开了军营,但徐国栋班的精神却在部队生了根,徐国栋班永远是一个战斗的集体。</p><p class="ql-block">作为新闻官,李维田感到不能及时将部队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报道出去,就是自己的失职。</p><p class="ql-block">1991年9月,集团军某团班长韩清利,在为中央军委首长做军事汇报表演中,冲锋枪射击10发10中,被官兵誉为"神枪手"。李维田来到连队跟踪采访。在连队组织雨中射击训练,李维田将摄像机套上防雨罩,来到训练场,在雨中爬高下低。塞外的初秋,雨中夹杂着几分寒意,瓢泼大雨浇得他浑身打颤,加之又饥又饿,李维田眼前发黑,几次险些摔倒。在雨中,他咬着牙拍完了韩清利雨中射击10个10环的整个场景。</p><p class="ql-block">十天后的9月30日,晚19时45分,《走访神枪手》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时,电视机前的李维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李维田现居唐山,他和老伴玉娥都已退休,女儿李悦在唐山广播电视台《唐山新闻》当编辑。</p> <p class="ql-block">四.维田小传:潜心研修中医二十载</p><p class="ql-block">(第7节)</p><p class="ql-block">经福成哥的引见,我加上了维田的微信。在与维田的交谈中得知,他自1997年转业到唐山广播电视台以来,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潜心研修中医二十载,取得了不料的成果。</p><p class="ql-block">"你是怎么想到学中医的"?我问。</p><p class="ql-block">原来,维田在部队患了低尾椎骨病,在军队医界"大佬"301医院和全国骨科中心积水潭医院久治不愈。一次探家,在本村老中医梁甫家串门,老中医闻知维田的情况,便给他开了一些药,他按老中医的指教内服和外敷。七天时间,高等医府、著名专家治不了的病,竞被乡村土医生"拿下"。维田惊喜不已,想不到中医这么神奇!中医可以治大病,可以治西医治不了的病,可以治疑难杂症!从此,在他的心里播下了立志学中医的种子。</p><p class="ql-block">中医博大精深,从古到今有关中医药方面的典籍浩如烟海。转业以后,地方工作比部队宽松得多,可以静下心来结合自己的病痛研修中医。他想:待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医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尝试给普通的老百姓治治小病小灾,为底层的老百姓办点实事、善事。</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的时候,维田的父亲患了冠心病,医院决定放支架,由于经济条件不允,改为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奇效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维田对中医深信不疑,针对心脑血管病已成常见病、多发病的现实,便将其做为研修的第一个目标。他说,他本人心血管也不太好,就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三七和丹参是活血化瘀的两味药,一次,维田在中药典籍中发现,古人认为三七"生服"的作用是活血,"熟服"则是补血。于是,他将三七研末"生服"。贵在坚持,维田一服就是8年,每天早饭前,晚饭后各服3克,用他的话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维田的心血管病每年都要发生几次,每次输液少则一周,多则十几天,血管扎得变硬。8年后的今天,不但心血管病去了根,而且精、气、神具佳。</p><p class="ql-block">古时候就有"治未病"的理念,所谓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维田告诉我,三七、丹参既治疗心血管病又预防心血管病,所以坚持下去,会给你一个年轻、健康的心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8节)</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十人九胃"。维田说:"最常见的胃病是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中医治胃病的组方中必有白芨(主要作用是抗菌消炎,修复胃黏膜)。这味药,煎汤服之。他想到白芨黏性较大,如果将白芨研散喝下去,药末直接黏在肠胃上,杀菌消炎效果更佳,白芨研散是维田的独创,经患者服用,一般一付就能痊愈了。在维田居住的小区附近,他治胃病是一绝。</p><p class="ql-block">近些年,国家对妇女免费"两癌"(子宫癌、乳腺癌)筛查,发现患癌比例逐年增加,这引起维田的沉思,决心涉足这两类疾病的研究,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p><p class="ql-block">独到的理念和视角,令维田豁然开朗,他认为这两种病是现代病,是生孩子少,违背自然规律所致。他比喻,子宫即房子,如果长期无人居住,就会积满灰尘,人就会生病,生孩子就等于清扫子宫。乳腺是复管泡状腺,分泌乳汁,腺体需要不断被吸吮,才能畅通,腺体不畅,不通则瘀。维田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追求多子多福,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那时很少有"两癌"疾病,妇女们都比较长寿,有的活到了八九十岁。两相对比,维田很兴奋,感到基本佐证了自己的观点,更坚定了突破治疗妇女两种病的信心,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果。</p><p class="ql-block">维田告䜣我:"去年这个春节不轻松,七天假期值了两天班,还要抽空去看看老爷子"。原来,他说的老爷子是一位寿已80,肺癌晚期的老人。进入腊月这位癌症患者已胸腔积水,一次要抽出七百余毫升,眼看就要"吹喇叭",其儿女慕名来请维田"挽留"老父,维田便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答应试一试,服了维田开的中药后,老爷子的生命迹象显露了转机,能自行排尿了,重要的是一次能排出六、七百毫升,有了精神。这说明胸腔积液下行,用中医的说法是"通了"。老爷子治到此,却离不开维田了,总希望维田陪在身边。所以,维田有时间就去陪他说说话。维田说:"人病到这个程度,说彻底治愈不现实,如果在肺癌初期,甚至中期找我,效果肯定是更加可喜的"。</p><p class="ql-block">据了解,目前维田已经研修上百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已经为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上千名腰椎间盘突出、痛风、过敏性紫癜、痣疮、粉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疑难杂症患者解除了病痛。</p><p class="ql-block">最后,维田告诉我,糖尿病、痛风及皮肤病等已列入研修计划,学习中医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参考书目.《军旅人生——李维田的幕后新闻》、《冀东"华佗"李维田》。</p><p class="ql-block">2.参与调查者:李艳春、李艳培、李艳红、赵云侠、李连柱、梁明、王桂珍、李玉林、梁福成、李维田、戴云兰。</p><p class="ql-block">3.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022-3-22</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红卫(笔名:山野村人),河北省遵化市人,现住京东燕郊。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和遵化市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作家理事会唐山分会理事。当过农民、工人、小学教员,供销业务员,图书出版发行员。酷爱文学,多年笔耕不辍。于北京、省市各大媒体报刊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主攻小说、诗歌、散文,并出版长篇小说《蓝天上的彩虹》。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时代的发展,作品多见于网络。曾在《遵化文史》、《燕山诗文》、《畿东文化与艺术》、《芳菲文艺》、《江南诗画艺术院》、《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辽西大地》及河北、北京、广东、内蒙古等公众栏目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