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是从孔子网上买到这本书的。不久发货方焦急的电话我:有签名的你还要吗?我暗喜,要啊,寄吧。我反问她:你为啥要问我呢?她说有人不要签过名的书!?bu。昨天收到书时济南大雨瓢泼,这在这个季节是不常见的。3.25日,就是昨天,因为我要赶飞机请邮政快递早点过来,他答应了。十点多我打着伞去收快递,拆了包装,啊,还挺厚的一本书,沉颠颠的,我随即装入行李包中。。。十一点多我们就去机场准备飞海南了。疫情期间我也就不打开书来翻阅了。今天,3.26日中午当我翻开书看了几页后,眼泪就止不住了……</p> <p class="ql-block">我说呢,时空交集!位于江湾的上海市图书馆,这不就是我的母校同济中学嘛。现如今改作杨浦区图书馆。今天3.30,偶尔瞥了一眼东方卫视片花,正好看到了熟悉的孔雀厅画面。文革时从66年停课闹革命起我们就在家玩。因为我们不够大不能去全国各地串联。那就游泳呗,二军大因靠着江湾体育场、上海体育学院、空政干校周围共有四个游泳池,所以子女中出了一批游泳好手,能通过五千米体能测试的组队畅游了长江(12公里),还游了黄浦江。本人忝列其中。本该68年秋季进同济中学,结果又被推迟到了69年的4月。记得那年要迎九大,好几个晚上集合在点着一个小灯泡(40w?)的大走廊里排练葵花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早先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市图书馆,与上海市博物馆即现在长海医院影像楼,钟鼓面面相对而立在民国市政厅(现上海体育学院所用)的两侧。后来是同济中学,我曾在二楼的教室听过课,为了插队落户而学习工基、农基。69年11月我们随二军大搬迁西安。二军大75年又回归了上海,而我们这些已经步入社会的子女留在了西安。78年恢复高考,俄从西安休探亲假回来在其孔雀厅里(那时已经破旧不堪)听过几节数理化复习课,受益非浅。现在这是杨浦区图书馆,大杨浦的头们终于肯放下身段回到五毛场拾宝了。</p> <p class="ql-block">我1972年底进厂,领到工作服后在苏制的四军大教学大楼前打卡。</p> <p class="ql-block">我多年前写下的一些文字,是为留着记忆。</p> <p class="ql-block">王家广,王老与我们工友们合影。那时王老已经62岁了,每天从西安南郊挤公交到东郊我们堡子村的厂“劳改”,因为厂里交代给我看管他,是历史FGM,要注意界线。我们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之交,他给我讲他被关押时每天被逼着一遍又一遍的拔“金草”,用他那四川口音,现在看到他的诗时我才知道是劲草,泪目。他教给我看青花有十三个层次,带我去他家看当年作为轻工部首任陶瓷处处长常驻景德镇时命题烧的青蛇和白蛇,说本来还有一个普罗米修斯的…文化GM时让红卫兵砸了不少。他还送我一对当时湖南醴陵厂烧的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的图案作装饰的茶杯,年代久了搬家时不知去哪里了。他鼓励我试着烧青瓷(这里没有办法烧还原焰,只能用铬配色)。用原上挖出的土配黑釉, 做出各种小坛小罐。他试图说服厂长拿到苏州全国陶瓷展上去,可是一个自付盈亏的小厂经费有限只能作罢。</p> <p class="ql-block">跟着李工他们学习颜色釉的配制</p> <p class="ql-block">李工在我们厂里建了一个倒焰窑烧高温颜色釉、结晶釉,我有时候值夜班记录窑温。烧窑师傅说我长着一付资产阶级的面孔,一双工人阶级的手,能干,劳模。冬天上釉,手要泡在冰冷的釉缸里,还拔过指甲。出窑时有时冷却的不够,刘海都能燎了去。一双帆布手套很快就烂了。这是我在五指山五元店里买的杯子,锆黄、镉硒红、矾蓝、钴蓝、铬绿。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不咋样,但价位还是不错的,好像三元一个(没准他一元进的货)。我看着喜欢就挑几个玩玩。</p> <p class="ql-block">刘雪明师傅</p> <p class="ql-block">高爱展、刘雪明和我</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只有一件的东西上面是仿青釉、下面是黄土黑釉。三角形,三面刻三种兰草。从塑形翻模注浆上釉到烧成都是本人一手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李工他们研制的结晶釉和棕色釉的细瓷小泡菜坛子</p> <p class="ql-block">1974年厂里还派我去广东佛山石湾陶瓷厂学习配釉。那时候从广州到石湾真不易啊,要利用火车、船、大巴三种交通工具。说话也听不懂,与人交流靠文字。我和连心平、徐秀珍三个人去的。连学翻模,徐学雕塑。回来时我用一百元钱买了一旅行袋的次品工艺瓷,家里留了几个,其它的送了人。多年以后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和老公又从广州自驾去了一趟石湾,又收了几件东西。</p> <p class="ql-block">车间门口</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徐秀珍,她是从美工团调来专门搞雕塑的。右刘雪明,后排龚静和我。</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的工人和试制组的工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茜老师的爸爸是四十年代留法学美术的。轻工所雷鸣的爸爸是上海的连环画大家。老师们还拿些印刷精美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其他画册给我们观摩。所以我九十年代初就去看敦煌了,那时开的窟还多些。近来看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文物,那才叫震惊啊,好东西都叫王道士卖了。</p> <p class="ql-block">假日里去碑林看字。老师们想提高一下我们这些青工的文化素养,让我们假日里去碑林(那时还莫有陕博),去半坡村遗址,大雁塔学习。故留下一些135的照片。西安美院的樊文江、徐人伯,美工团的王茜老师还教我们画画、做雕塑……多年以后当我泡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看东西时有个美国人好奇的问我是不是搞专业的?是吗?</p> <p class="ql-block">朴素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博物馆里展出收租院</p> <p class="ql-block">半坡遗址</p> <p class="ql-block">魏焱当年认真地学习,后来毕业于西北轻工学院陶瓷专业</p> <p class="ql-block">多年后我两次去西安都住她家,我发现了几个不寻常之处,一是她家的厨房布置的简直就是我们车间的翻版,中间一个大工作台,地上堆着各种原料口袋,只不过不是石英、长石钛白粉,而是大米、白面和各种杂粮了。二是她家也用现在少有人知的大拇指热水器。三是她穿的鄂尔多斯的羊绒衫居然与我的式样相同!都是纯色的,小立领上有点青铜器纹样。顺带提一句:我二次高考时穿了一件有青铜器云龙纹的短袖,运气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和王鹰</p> <p class="ql-block">和陈琦</p> <p class="ql-block">记者给摆拍的,老师付带新徒。上过摄影展,上面给我的照片,是不是比那时一般的照片好些?</p> <p class="ql-block">烧成的三彩马还要描啥,行家一看就该笑了。这件衣服是借王鹰的,比较新,但我有点撑不起来。</p> <p class="ql-block">据说中国建设70年代某一期的封面也有一张,可是搜不到了。文革后这本1952年宋庆龄创建的杂志改名为今日中国</p> <p class="ql-block">去兴庆公园写生。前排左起魏炎、我、徐秀珍,后排左起申安吉,我们厂当时唯一一个大学生,毕业于西安美院雕塑专业,后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中间是陈沛云,唐三彩历史上的传人,解放前就开始做三彩。右是金学仁。</p> <p class="ql-block">陈琦和王鹰在外地写生,后来双双考进中央工艺美院</p> <p class="ql-block">徐秀珍老师和王鹰</p> <p class="ql-block">出口创汇的唐三彩</p> <p class="ql-block">后来厂里也仿过一些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1978年我考上上海化工学院(78级),厂里的干部姐妹们在一起留念。李秀芝是书记,魏焱是技术员,郭琴是会计,香是出纳,我是宣传干部。</p> <p class="ql-block">西安邮电大楼。录取通知书我是在电话里接听的,当时我在市里新城广场附近的工艺美术公司开着会。电话里她们嚷着说要拿糖来换,于是会后我就到东大街钟楼附近西安最好的点心店买了糖。口袋里还剩下一点散银子刚刚好好能去钟楼附近的电报大楼给家里报个信。电报正文每字7分,地址3.5分。地址必须清楚,剩下的散银就只限四个字了,还要说清楚是谁,行为,标的。于是:玮录上化,刚好把钱花的光光的。感谢我们这个集体小厂还让我这个六年工龄的以工带干带着四级工的工资上上海上学,他们明知我是回不来的。于是,我,成为了我们班的首个首富。每个月当我收到厂里43元的汇款单时,心里别提有多受用了,那时每个学生一个月的饭菜票不过九元。</p> <p class="ql-block">20年后,1998年我回厂去看看,徒弟送我一堆东西有我以前做的,还有厂里的特色唐三彩。</p> <p class="ql-block">在王鹰工作的半坡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98年和厂里的老友们一起</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随陈琦去了景德镇,在老窑场前。我们骄傲地告诉后辈:我们从小烧窑出身。</p> <p class="ql-block">和陈琦</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同时进厂的工友</p> <p class="ql-block">6000年前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半坡村的鱼纹及人面吃鱼纹究竟是图腾是氏族符号还是最早的中国文字符号雏形?我们在半坡文创园聚会。</p> <p class="ql-block">俺俩的羊绒衫是一样的!她穿的灯芯绒衬衣我也有一件,什么叫不约而同啊。</p> <p class="ql-block">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厂里聚会,这是我离厂四十一年后的重返。呵呵,都老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厂已经抹去了,即将变成某个地产商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当年只有104个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在改制大潮中屹立不倒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要知道周围那么多国营大厂都消失了,工人也散了。厂里产品主要分三类:耐火砖、泡菜坛子牛头罐大黑碗和唐三彩,还有一点压电陶瓷。后来不能生产后以其位于西安至临潼秦兵马俑的中间地理位置之便设置涉外工艺品大卖场而维持多年。厂子将所有的人员都送入了社保,最后以卖地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厂有洗泥池、有堆煤场,有数个大窑,还有一块闲地种着麦子。谁知道几十年后这西安堡子村的地居然也值钱了,也高楼林立了。沧海桑田啊!</p> <p class="ql-block">最后再留个念想吧。这里曾经藏龙卧虎,这里也有风云际会,这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些毫不修饰的旧影像具有非凡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热爱它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堡子村近况。我们厂后期甚至成了工艺美术公司干部愿意下来安置的好地方,厂里还在自己的地上盖了一座楼,每家只要出五万元即可购买。冥冥之中,这一切都归于我们厂善待那些受苦受难的专家们获得的福报吧。</p> <p class="ql-block">石鲁的女儿石丹和陈琦。陈琦的女儿刘楠北大毕业,现在是蜜芽网的CEO,魏炎的女儿陕西省文科状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24岁获得剑桥博士,2010年我和该小朋友结伴坐灰狗大巴从俄亥俄出发去游览了芝加哥。我的女儿高考也被北大录取,同时全奖去美国读本科。所以文化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即使岁月蹉跎了些。</p> <p class="ql-block">从陶艺家陈琦的书中摘录。陈琦中国美协陶瓷组评委,西安美院教授。</p> <p class="ql-block">西安美院徐人伯教授的字</p> <p class="ql-block">大唐西市,巨大骆驼歌舞伎俑,象征着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我们厂也出过这玩意。真正的载歌载舞。</p>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后重去碑林</p> <p class="ql-block">昭陵六骏,适逢央视的一个节目组在拍摄中。</p> <p class="ql-block">导演给了我他们在昭陵六骏(重建)原趾拍的照片,高山仰止气象万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