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南腔北调集》

吴熹

<p class="ql-block">鲁迅《南腔北调集》版本初探</p><p class="ql-block"> 吴熹</p><p class="ql-block">一、标题:</p><p class="ql-block">1、鲁迅图书版本,初探。近代(1840—1911年)现代(1912—1949)正在这一段中国近现代历史之中,作为图书版本,起着凝聚历史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2、什么是图书版本这里我要介绍的书,不是普通的书,有四个价值:</p><p class="ql-block">「1」、版本价值,在一般书店找不到,版本书的价值即显示出来。</p><p class="ql-block">「2」、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3」、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4」、收藏价值。</p><p class="ql-block">3、就是具有收藏鉴赏价值的书。收藏有品味和档次的,品味最高的是书,因为品味越高,内在价值越深厚。书要研究:什么人写?何人读?何人评?何人收藏?收藏是有乐趣的,一是审美可以得到满足,一是投资可以得到回报。既是一种投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p><p class="ql-block">二、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仪表不能用漂亮来形容,不能和梅兰芳比美,但认识鲁迅的人,都说鲁迅幽默、和蔼,有着浓浓的绍兴口音,说起话来,有一种苍劲的旋律;走起路来,像一股风,从不左顾右盼。他自己在说笑话的时候,别人大笑,他自己却不笑,很受年轻人的喜欢。他的整个人都有一种暖意,和他的冷峻的文字形成了一种反差,鲁迅永远都叼着香烟,爱喝酒,常常微醉。衣兜里装着糖果,不时地会嚼糖。饮食起居随随便便,白天的时候忙于公务,晚上在一盏油灯下面独自写作。一支香烟,那么白天呢?他有可能在思索,可能心情是非常沉郁的,或者是有一种苍凉的感觉,当第二天早晨,他揉一揉眼睛,然后又开始了一天普普通通的工作,那么别人看起来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呢,他的文字却改写了我们的历史,今天的人们还在分享着他的生命的热力。我叙述的这段文字是作家孙郁所写的。1902年赴日学医。鲁迅早年学医是为了想单纯地通过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从而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后来,鲁迅先生发现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所以,鲁迅先生才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1908年回国后,先后在绍兴,杭州教书。</p> <p class="ql-block">1912年应蔡元培的邀请,到教育部任职。1918年级积极参加文化革命活动。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18年五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开始写杂文,以后应用这一文体战斗了一生。1921年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1923年第一个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又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两集共收作品25篇,是那时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1930年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一生注意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约135万字汇编为16本杂文集,南腔北调集是其中的一部。毛泽东曾给予鲁迅崇高的评价,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三、为什么近现代时期的图书具有收藏价值?近代为前期:1840—1911(共71年)现代为后期:1912—1949(共37年)共108年后期即1912—1949年间出版的平装或精装本图书。“版本”区别于“抄本”,平装在于区别于线装。平装书在藏书业里,分为新平装和旧平装。旧平装:1912—1949年出版的书,统称旧平装。</p> <p class="ql-block">1949—至今出版的书,统称新平装。旧平装书具有收藏价值,原因有四点:1、战乱多2、历史短3、精品少4、名家多“五.四”前后,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学术思想大师包括:郭沫若、陈寅恪、陈垣、顾颉刚、胡适等。另外有鲁迅、茅盾、闻一多、郑振铎、(左联)柔石、夏衍、田汉、翟秋白等。这些人全是重量级的大家。</p><p class="ql-block">1、初版本的收藏收藏新文学的人都比较重视一本书的初版本,这是无可非议的。即称初版,出版的时间就比较久远,有纪念价值,不是随手可得的。如鲁迅第一版《南腔北调集》。初版本是相对于重版本、重印本而言,指第一次印刷,发行的著作。初版本保留了作品的原貌,可以和以后出的多版次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就是在进行版本的研究工作。谁一旦发现第一手资料,谁就有了发言权。*初版本受欢迎,还有审美方面的原因。不能缺损,包括外封面纸。*文学书籍被当成古董,价格受作家,批评家,研究家的名誉地位的影响。*1995年中国书店“本世纪稀见书刊资料拍卖”会,其中初版书占一半以上。同样一本书初版比再版</p> <p class="ql-block">参考价定的高一倍。鲁迅《南腔北调集》杂文集,鲁迅著。1934年三月上海同文书店出版。内收作者1932年至1933年所作杂文51篇。其中包括《我们不再受骗了》,《论第三种人》,《为了忘却的纪念》等重要文章,鲁迅在题记中回答某些人攻击他演说“南腔北调”时说:“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并因此而取名。</p><p class="ql-block">2、装帧独特的书:《毛边本》毛边书,或称毛边本,书装订后,不切边,让读者一页一页裁开,边裁边看,增加亲切感。不是出版社偷漏了一道工序,给读者平添麻烦,而是有文化韵味,与鲁迅在二、三十年代推崇有关。自称“毛边党”。毛边书一般由作者或编者赠送,颇难获得。</p><p class="ql-block">3.签名本和题签本的收藏一本书只有作者的签名,称签名本。如梁晓声。一本书扉页上有上款,有作者的签名,称为题签本。同时有二个人的名字,内涵丰富了。如鲁迅赠许寿裳。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水浙江绍兴人1902年赴日留学,与鲁迅结为挚友。曾共同筹办过一些刊物,1909年回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南京临时政府,教</p> <p class="ql-block">育部参事,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教育厅厅长,北京女师大校长等职。1946年赴台湾任编译馆馆长,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1948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65岁。许寿裳与鲁迅相识既早,更有同乡之谊。作为鲁迅的挚友,许寿裳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6年6月25日,许寿裳受陈仪之邀赴台湾,任省立编译馆馆长。因台湾同胞都说日语,看日文,国语、国文程度太低,所以许寿裳要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台湾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在台期间,他极力地宣扬鲁迅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后又结集成《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一书发行,引起极大的反响。研究者认为,许寿裳意图透过鲁迅思想的传播,使得过去鲁迅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够再度在台湾掀起,达到台湾文化重建目的。然而由于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紧接着陈仪下台,第二天编译馆被一纸文告裁撤。而许寿裳本人也在1948年被杀害,许多人将他的死指向国民党的政治暗杀。主要作品有: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鲁迅年谱等。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尽沧桑,它的价值终于被人们所认同。搜寻新文学充满艰辛和磨难,可以说,在收藏</p> <p class="ql-block">书的同时,也是在收藏作家的情感,也是在收藏一段凝重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