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走兽”种类、形象及寓意

d z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宋《营造法式》中记载:“……套兽施于子角梁首,嫔伽施于角上,蹲兽在嫔伽之后……”“其走兽有九品,一曰行龙,二曰飞鳯,三曰行师,四曰天马,五曰海马,六曰飞鱼,七曰牙鱼,八曰狻猊,九曰獬豸,相间用之”。明清故宫基本沿袭了上述制式,只是“嫔伽”被“骑凤仙人”所取代,“飞鱼”消失,增加了“斗牛”,另外还有就是太和殿的孤例“行什”,形成了“骑凤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一格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建筑脊顶用“筒瓦”以相互叠压的方式盖住,为避免大风大雨时筒瓦移位,古人用铁钉将瓦片钉死,防止移位滑落。为防止铁钉生锈,古人在铁钉加了一顶帽,可能是出于美观,继而出现了站在钉帽上的走兽,所以,“走兽”在建筑上所起到的作用相当于一颗钉帽或是钉帽的一部分。在设计“走兽”种类和形象时,古人出于考虑建筑风水的原因,选用了传说中有着辟邪、防火等神力的神兽,希望能够起到镇宅辟邪、灭火防灾的作用。随着“走兽”体系的完善,逐渐纳入了建筑礼制的范畴,形成了依照建筑等级和规模依次减少数量的礼制规范。下面主要讲一下“骑凤仙人”和“走兽”们的相关来源、神话、寓意。</p> 骑凤仙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凤仙人这个形象的来源有三个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骑凤仙人是战国时期田齐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齐湣王,“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王解而却。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之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据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齐湣王在被追兵追到大江边,前无去路,忽见一彩凤飞到面前,载其飞过江面,摆脱追兵。从这个传说来说,“仙人骑凤”取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种说法是“骑凤仙人”</span>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总想借助于姜太公的身份,得以升官。姜子牙知道他没有真才实学,劝阻他不要过于贪图权贵,如果爬到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职位,没有真本事坐稳位置,弄不好会一败涂地。人们把他立于屋脊之上最前沿,以警世人和那屋脊上的神兽们,敦促他们都要坚守岗位各司其职,不可善离本职,好高骛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种说法是“骑凤仙人”就是姜子牙,因为在当年封神之时,姜子牙没有得到一个神位,他索性就坐在了屋顶之上俯瞰众生,监督众神,在紫禁城之上也帮助皇帝监督文武百官。</p> 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龙,鳞虫之长,四灵之首,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图腾,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也是明清皇权的象征,所以能占据走兽第一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注:《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p> 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文解字》中说到:“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由此可以看出凤也是一种代表祥瑞的神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凤性格高洁,传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凤,有时代表皇帝,如“凤邸”(帝王即位前所居的府第)、“凤诏”(皇帝下的诏书),有时也代表皇后,如“凤冠霞帔”“凤辇”等。总而言之,凤是高贵、高洁且代表祥瑞的神鸟。</p> 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狮子与佛教渊源极深,比如,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青狮,“狮子吼”比喻佛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大智度论》曰:“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所以,狮子是吉祥、勇猛威严的象征,用以镇守宫殿,镇守宅院,驱魔辟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龙凤狮”作为“走兽”的第一梯队是毋庸置疑、不可替代的。</p> 天马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马,神马。传说天马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是祥瑞之兽、忠勇之兽。天马拥有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拼搏进取的无量勇气,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p> 海马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马能入海入渊,逢凶化吉,是忠勇、祥瑞之兽。海马和天马可通过背后是否有翅膀进行区分,天马和海马共同彰显了皇权威德通天入海,遍及五湖四海。</p> 狻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狻猊在古文献中是和狮子同类的猛兽,勇猛无比,《尔雅▪释兽》中说:“狻猊,食虎豹”,有镇灾降恶的寓意,百兽率从。但是,普遍情况下,狻猊是古时狮子的古称。故宫“走兽”中狻猊与狮子可从头顶的毛发区别开来,狮子头顶是卷曲的螺髻一般的毛发,狻猊头顶毛发是披着的。</p> 押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押鱼,海中异兽,外形似古代的“虬龙”,即有角的小龙,尾部带有鱼型尾鳍,是鱼与兽相结合的神兽,传说它能兴云作雨,翻江倒海,将它放在殿顶就是取其能唤雨控水来灭火之意。在故宫“走兽”中时唯一有鱼尾巴的,可通过这一点进行辨认。</p> 獬豸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獬豸,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异物志》载:“东北荒中有售,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处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有主持公道、能辩是非曲直的意思,是正义的化身,象征皇家的正直和无私。</p> 斗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牛头,身上有龙鳞。《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也是取其可镇灾防火、兴云作雨、能逢凶化吉之意。故宫“走兽”中仅龙、押鱼、斗牛三者身体有鳞,且斗牛的头造型如牛首,可予以辨认。</p> 行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什是猴子形的走兽,背生双翅,手持宝杵。行什背插双翅,手持金刚宝杵,能降魔除妖,与传说中的雷震子形象相近,具有防雷和消灾免祸、惩恶扬善的超凡功力。行什的使用是个孤例,只出现在故宫太和殿建筑的屋顶上,是建筑至高无上等级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上面可以看出,古人选择这十种形象作为“走兽”,或取其高贵吉祥之意,或取其防灾灭火之意,体现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时至今日,古人虽然已逝,但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在评论“走兽”所说:“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