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在和最崇高的人“对话”,读书也是一种心灵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建设浓郁书香的校园,萍乡市翠湖小学语文组举行了主题为“徜徉文本秘境 探寻教学艺术”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p> <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教师们利用闲暇时间用心品读推荐书目——《崧舟细讲文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使读书沙龙活动顺利开展,语文中心教研组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相关事宜,制定了一系列活动方案,让阅读真正落地有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24日下午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读书沙龙活动在大家的期盼中如期举行,全体翠小语文老师齐聚一堂,点亮了翠小语文星球,充满科技感的签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读书沙龙活动由李希根、李安琪两位老师主持,活动分为知人论世、擦亮语言、潜入思维、回归课程四个环节。</p> 知人论世 <p class="ql-block"> 第一环节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作者和书籍,让大家更进一步走进作者,了解书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崧舟细讲文本》是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全新力作,全书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典型课文入手,囊括课文中的典型体裁,提出了十大文本解读策略,为语文教师理解和教学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p><p class="ql-block"><br></p> 擦亮语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崧舟老师曾说过: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老师的立身之本。文本解读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全体书友一起打开《崧舟细讲文本》,再次回顾书的自序,在平静的心态中进行文字的阅读及咀嚼,享受文本的浸润与滋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品读完书的自序之后,杜娟老师对文本解读概念作出深入浅出的阐释,为后续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提供了明确的指引。</p> 潜入思维 <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老师们收获了一段丰富的阅读经历。文中十讲也让大家感触颇深。或顿悟、或疑惑、或着迷……这些都是值得分享的。在潜入思维环节,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个人见解。</p> <p class="ql-block"> 彭益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到,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受制于学生的认知特征、接受能力,我们还要站在学生和编者的角度,对文本做出有界的解读,尽可能让文本解读的成果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理想的文本解读就是要做到既能深入又能浅出。</p> <p class="ql-block"> 王珊老师结合书中《慈母情深》的课例,谈到了自己以往上这堂课的亲身体验,谈到自己是如何解读文本,怎样让学生明白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母亲的不易与慈爱,也反思到解读文本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分析才能抵达文本隐蔽的精髓之地,才能深刻、精准地把握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 曾莉老师提出文本解读要分析矛盾,首先要学会寻找对立的双方:对立的一方是什么?对立的另一方又是什么?这种矛盾又是怎么统一在事物中的?最后,这样一对矛盾在这个文本中究竟要表达什么,表现什么?回答了上述问题,才算完成了一次基于矛盾分析的文本解读,结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陶罐与铁罐》,在揭晓寓意的过程当中,就是带领学生学会找到这个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个矛盾,铁罐的优点恰好是陶罐的缺点,陶罐的优点也恰好是铁罐的缺点,然后从而揭示出这个故事的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和自己短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没有矛盾,就不会有文本的生成,没有矛盾分析,文本解读就寸步难行。</p> <p class="ql-block"> 文小花老师提出文本解读策略之一—“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孟子在《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也就是说,吟他的诗,读他的书,就要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就要了解他的人生阅历、人格特质。在对这个人有了充分、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去诵其诗、读其书,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其诗、其书的精髓和奥妙,甚至成为他的知音。</p> <p class="ql-block"> 郑小芳老师提到《崧舟细讲文本》中,最让她感触深刻的是王崧舟老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经典童话故事的文本解读,让她对文本有了新思考,崧舟老师对故事的结构层层剖析,让她发现了自己之前没有考虑到的空白领域,人性的需求是分层的,需求的强烈程度是逐步提升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感悟到,文本解读的越深才发现可以挖掘的东西会越多,我们教师要静下心来研读文本,品读文本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才能给课堂上的孩子们带来丰盛的语文盛宴。</p> <p class="ql-block"> 赖英老师指出文本解读要观照语境,必须对文本做整体性把握。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用得好,但绿字并非王安石首创,为什么王安石的这首诗中“绿”这么出名,只有联系整体的语境,才可以判断这个意象好不好。诗中写道“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写的是乡愁,古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草绿和思归也是相连的,才明白这首诗句句写乡愁,字字写思归。对于文本的解读,我们必须基于语境,最后又回到语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的精彩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将本次读书沙龙活动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br></p> 回归课程 <p class="ql-block">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老师的立身之本。以读者的姿态来,最终回到课堂,是教师的原始使命。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参考书中所讲文本策略,结合自身体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文本《青山处处埋忠骨》进行原生态解读。</p> <p class="ql-block"> 曾莉老师所在的教学相长组先用分析矛盾的方法,找到主要矛盾:通过描写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揣摩毛主席的内心,感受到他有深沉的父爱,但他却把儿子送上朝鲜战场,这就是伟人的胸襟。再用到知人论世的策略了解到当时的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还有许许多多像毛主席这样的父亲,像毛岸英这样的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大爱与小爱的选择更是国与家的抉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的文本解读或是条理清晰的列表,或是生动美观的思维导图,或是形象直观的绘图……形式多样的成果无不体现大家思维碰撞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下一次美好将不期而遇。活动的最后大家纷纷推荐了一本本自己喜欢的教育专著,这些将作为下期读书沙龙共读书目的重要参考。</p> <p class="ql-block"> 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在这孕育生机的春日里,我们与书籍携手同行,共赴了一场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通过此次读书沙龙活动,我们更深地领悟了阅读的意义,也将继续保持阅读的热情,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己,在阅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