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和你一起这样虚度时光,——湖隐茶室记

周中华

<p class="ql-block">就像苏堤之于西湖,岳阳楼之于洞庭湖;园林之于苏州,宽窄巷子之于成都。每一处山水、每一座城市必有一处让人温暖留恋的地方一样。对于金沙湖,如果没有湖隐茶室,就会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人,美则美矣,却少了趣味,仿若一桌美食,却忘了放盐。</p> <p class="ql-block">湖隐茶室伫于金沙湖北岸,一间木屋,正面对一湖碧水。</p> <p class="ql-block">湖本已隐身闹市,而茶室又隐身于湖光绿茵之中。在一排排楼房和湖的间隙,茶室像一个邻家女孩,羞涩地站在水边,质朴而宁静,不着铅华,不施粉黛,安静地待在草木云影间。</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好的时候,仿佛满湖都是碎银子,微风一吹,晶莹剔透,让人浮躁的心一下子就会沉下来,沉下来,直至沉入湖底。看着满湖的波光,你内心所有的坚硬都会在瞬间瓦解,会变得湖水一样的柔软。</p> <p class="ql-block">依窗而立,不论是冬日的萧索,还是春日的繁华,亦或夏秋的茂盛浓密。你都会觉得此刻,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在轻柔的音乐声中,你端着一杯茶,嗅着那些经过时间而又在水中舒展的叶子隐隐释放的茶香,就会忘记生活里所有的不幸、委屈、艰难、灰暗、绝望和忧伤……</p> <p class="ql-block">罗兰·巴特提出过“作者已死”的概念,即文本的意义并不是由作者决定,读者也是一个开放的主体。站在茶室的窗前,你会觉得这被限制的视野里,你也参与了大自然的造化,此刻,时间变得慢了下来,甚至让人觉得它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往复,绕了一圈,又落在原处或相差不远的位置。就像生活,仿佛从未远离,一如往昔。</p> <p class="ql-block">在小津电影《晚春》中,周吉在女儿出嫁后,独自在家削梨,镜头很长。削至一半,果皮断裂,随后是寂寥的空镜头,像是留白或沉默。</p> <p class="ql-block">是的,站在茶室窗前,仿佛岁月静止,又或是一直在不知觉的流逝,就像一段留白或沉默。</p> <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这样的时刻,不说话,可以没有音乐,让时间静静的飞一会儿,飞一会儿,飞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等等灵魂……我们走的太快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湖隐,就像岁月需要留白和沉默。</p> <p class="ql-block">在诗集《一只狼在放哨》里,阿巴斯写道:“对某些人来说/山顶是一个用来征服的地方/对那座山来说/它是下雪的地方。”我喜欢这首诗的意象。有些作品,就像山顶的白雪,不试图彰显意义,但只要存在,就能让世界睁开眼睛。</p> <p class="ql-block">是的,对于湖隐茶室,它的存在,就像山顶的白雪,不用彰显意义。只要存在,就能让世界睁开眼睛。</p> <p class="ql-block">在湖隐,你才知道,我们需要山,需要月亮,需要雪,需要诗,和星空……</p> <p class="ql-block">张新颖老师在他《清单》一诗里列出了他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物,有这样几句----不喜欢的:文学评论、头头是道、故作低沉的声音/喜欢的:李宗盛、阅读、写作、一个人无所事事、喝茶、晒太阳……不喜欢的:风景这个词、窗子打不开的酒店房间/喜欢的:风、水、大海、北方、夜晚的雪、天空、早晨……还有一句-----喜欢的:未被摧毁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词语并列安放,竟能生成如此美妙的意境。就像茶室女主人,轻声地介绍一片片来自遥远南方的茶饼:古树、茶农、热烈的阳光和叶子里封存的自然的味道……这些也是我喜欢的,像一首诗,没有韵脚,简单的陈列,就能生出芬芳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那些被压缩、发酵,沉默如废弃之物的叶子,如果给那么一壶水,它们就会还原出所有的光芒和味道。就像这历尽千辛的生活,虽然一遍遍被摧残,但只要有一杯水,或一个微笑,它就会全部复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