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娟,克井镇佃头小学教师。从教以来,坚持让书籍“做永远的点灯人”,她“做永远的朗读者”。她认为,读书是一种“静趣”,亦是一种“心趣”,她带领着自己的学生们和老师一起读书。将学生带进书中领出书外,走个来回,让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不是科班生出身的她,命运使然,范小娟老师挤上了教学这趟列车。 专业知识的匮乏,教学语言的苍白,教学技能的缺失一度让她感到迷茫。正如窦桂梅老师说的: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所必需的生命方式。于是让书籍“做永远的点灯人”,她“做永远的朗读者”成了座右铭。渐渐地她就喜欢上了阅读,也越来越渴望读书。沙发上、床边、车上、教室、手机里储存着她喜欢的书,只要有空她就如饥似渴的读书听书。每天晚上睡觉前的枕边阅读是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从教育名著阅读《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从《跟着窦桂梅学阅读》到《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从《班主任兵谈》、《一线带班》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对教育思想的一次触动。<br>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开阔的人文视野。现在每年范小娟都会给自己列出一份书单,每年至少10本。这些书籍里有中外名家的教育教学著作、有心理学书籍、有文史类也有科普书籍;不仅有人物传记,还有开发思维的。更读文学作品(经典和大众的都读,又跟着班里的孩子们开始读经典文学。)中间搀杂着哲学类以及沟通类书籍。如:《国文百八课》《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名师教育机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飘》《简爱》《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苏东坡传》《李清照传》《半小时漫画中国历史》《全球通史》《思维导图》《有趣的汉字》《字理教学手册》《小猪叽里咕噜》《影子的游戏》……她力求做一名成长型的教师,能有不竭的知识引领学生成长。<br> “凡是遇到值得精读的好书,首先做好大量的读书摘记,然后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化为一篇篇或长或短的读书随笔。”——闫学老师说。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但白天班主任工作、包班教学或者其他工作,忙碌了一天,静下心来阅读半个小时,很难沉下心动笔写写读书随笔,因此这两年读书生涯她专心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将读书旁批落实好,每当读到动情或有收获的地方,她用不同颜色笔简单写下自己的反思与想法,失误或改进的方法,不足与需要补过的地方。一本书读完后,她简单记录读书心得,字数不限,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也算是愉悦身心了。<br> 读书是一种“静趣”,亦是一种“心趣”。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爱上阅读也是职责所在。因此周一至周五的班级午读课,就成了她所带班级个人的“读书分享秀”。她把自己读到的故事和感受跟学生们一起分享,还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读故事——读书有时候真的需要仪式感。如在和学生共读《海底两万里》时,她每天一边领着学生一章一章的共读,一边和学生讲故事分享,引起共情。由于书中故事情节较多,为了便于孩子们理解记忆,她和学生一起用思维导图串出故事线,用画线路图的方法将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然后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使学生直观看到跨越了大半个地球的鹦鹉螺号如此的了不起。这样的细节深度阅读,学生学习到了地理、文化、地质学、海洋等方面的知识,对尼摩船长的无可伦比的才华与学识产生了钦佩,更是对作者的敬佩,激起了学生对科普类书籍阅读的兴趣。现在她带领着小学一年级小朋友走进阅读,她读《一年级的小豆豆》《淘气包马小跳》《米小圈上学记》。一边布置教室环境给学生创造阅读环境、阅读氛围,一边家校结合开展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打卡。午读中的每天一句感兴趣的句子分享,每月一次新字积累赛,把书中看到的学到的带到生活中。开展中午入班的5分钟“静听故事说说她听的”活动。她开通《喜马拉雅》听书账号和孩子们听了《小豆丁讲民间故事》《小春姐姐讲故事》,将学生领进书中领出书外,这样走个来回,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br> “书是有灵魂的,你相信它,它就会给你更多”作为一名母亲,她读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儿童故事、青春期教育。用阅读解读孩子成长密码,遵循成长规律,陪伴孩子成长。<br>“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女人,她听《补壹刀》关注时事热点;听《朗读者》感受文字与人完美结合;《听谢涛.讲三国》《林更新.明朝那些事》《纪连海说清史》读史明鉴,知古鉴今;听《郦波品读唯美诗篇》《蒙曼品最美唐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画意,更有文字背后的诗人情怀和历史变迁;听《傅首尔·听她说人生》《樊登讲书-成为更好的自己》……唯有读书才能青春常在。<br> 阅读在,梦就在,以书为友,生活才能处处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