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家广平事儿(第23篇)

李顺清

<p class="ql-block">文图/李顺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23篇 探访广平县的临时县城遗址一一新城村</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第6篇里了解了金朝时期的广平县城。在第9篇里了解了明朝时期的广平县城。那末,广平县还有一座临时小县城你知道吗?为什么要建这座小城呢?这里有什么故事?对此,我走进了新城村,进行一次初步探访。</p> <p class="ql-block">那座小城的遗址就是现在的广平镇的新城村。该村现在己是广平县城的城中村。它位于县城西北隅站前路南,路北是广平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一、为什么在这里建了一座小城?</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咱们把时间推移到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前后。</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前,现在的新城村及村西、村南都是高于今老县城的农田。如今,你站在新城村内的东西街上向东方瞭望,地势仍高于今老县城。显而易见地势高是建设临时县城的优势。据广平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二年的夏季里,老天连降大雨,发源于山西的漳河大泛滥,来势异常凶猛,带着浓浓的泥沙一泻千里直扑广平而来。它冲跨了广平部分防洪堤坝,冲跨了明朝崇祯年建筑的广平砖城和城内包括几乎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县衙),深深的掩埋掉了城内的道路及原东街(现在位于人民路东段,联通公司位置)的明朝兵部尚书王世扬的过街青石牌坊。处于盆地内的县城成了一盆泥糊涂,整个广平县境也几乎都被浸泡在洪水之中,成了水乡泽国。在县城附近仅有现在的新城村及村西、村南的土地象一座孤岛屹立在水中。广平县衙人员及城内、城周部分居民不得不紧急转移此处安身。随后,他们在这里搭建起来了简易房及县衙临时办公地点。更悲惨的是有很多百姓无可奈何流离失所,背乡离井,远走他乡,遭成广平人口严重流失。</p><p class="ql-block">等到雨停后,全县暂时脱离了洪水的威胁。但是,由于土壤饱和淤泥深厚,加上以后连年的雨水侵袭,所以县城内和县域内大多数地方一直积水不渗,地皮不干。听老人们说:八年里,广平被水淹的不见地皮。当时的广平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奈的,但是也从来没有屈服过。</p><p class="ql-block">面对水灾造成的沉重损失,官府积极组织百姓进行一系列自救工作,同时将现在的新城村定为临时县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二、建筑了一座什么样的县城?</p><p class="ql-block">由于今老县城被洪水淹得一蹋糊涂,无可奈何情况下,官府只得决定在今新城村建设了一座临时性小县城。</p><p class="ql-block">新城村主任胡金国、会计胡玉海、村民胡荣彬郑克亮告诉我:这是一座就地取土建成的小土城。它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城墙上口厚度约2丈余,周长约1200米,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约合120余亩。城墙外是建筑土城时挖的护城河,宽约2丈左右。北城墙及北护城河至今尚有部分遗迹。小城只有一条东、西街,东、西有两个城门,两座吊桥。县衙设置城内中部靠近北城墙内,坐北朝南(现在的新城村新英巷北面),约占地13余亩。康熙五十年,县衙重新搬回老城后,这座县衙逐渐破败。周围城墙也瘫塌的非常严重。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把新城做为据点在原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重建,使其与纪家寨炮楼形成犄角之势,组成相互火力交叉,成了支援保卫县城的前沿阵地。1960年之前,新城村周围城墙更加破败不堪。原县衙只剩下一个土台和一口井。村民称土台为“官儿堂”,称井为“官儿井”。后来,由于村民在原县衙所在地盖房就连“官儿堂”、“官儿井”也消失了。不过,居民在挖地基时也曾刨出了县衙遗址地基大兰砖,还刨出厨房用具锅台、灶灰之类的东西。当时,因这座临时县城没有建筑城隍庙,所以不能称之谓正式县城,只能称之谓新堡,号曰新城。所谓堡,即四周围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看来官府当时並没有在此长期设置县城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城当时不但具有安全保障作用,而且具有防止水患作用。</p><p class="ql-block">在康熙五十年老县城水退地干之后,知县华士捷在老县城旧址进行了初步重建工作。随之,县衙由新城搬回原址。一直到光绪年间,广平老县城的功能才得以较为完善的恢复。而号称新城的临时县城后改为现在的名子新城村。这个村最早定居的村民为胡姓、李姓等。现在胡姓己传承到了第16代,人数达300余口。全村人口由建国初期的不到300口增长到了700余口。</p><p class="ql-block">就目前广平县城的新格局来看,其中集金、明、清三座县城于一体,成就了0.3平方公里小县城华丽转身为10平方公里大县城的大跨越,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一座罕见的庙宇。</p><p class="ql-block">在村主任胡金国、村会计胡玉海、村民胡荣彬、郑克亮的带领下,我们走到新城村西头。在路北见到一座“麦王庙”。</p> <p class="ql-block">这座“麦王庙”里主要供奉的是麦王爷爷、麦王奶奶、麦叔叔、麦姑姑四尊塑像。他们是一家人。解放前,这座庙在村西北五里有庙院地十余亩,由管庙人耕种,卖粮款项用于庙中设施维修和三年唱一次大戏。平时,我们参观过的庙宇一般都是供奉儒、释、道名人。但是,这里供奉的却是农作物类的“神”,俗称“谷神”。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儿?是不是一大奇事呢?一首老太太们念的所谓“麦王奶奶经”经文到是提供了一些线索。</p> <p class="ql-block">这篇经文是:</p><p class="ql-block">麦籽儿香麦面儿甜,</p><p class="ql-block">麦王奶奶住河南。</p><p class="ql-block">麦王奶奶身穿兰袍头戴玉凤冠,</p><p class="ql-block">脚蹬云鞋空中站,</p><p class="ql-block">手打着凉棚向北看,</p><p class="ql-block">河北的儿女遭了难。</p><p class="ql-block">又缺吃又少穿,</p><p class="ql-block">整天愁容锁眉间。</p><p class="ql-block">叫声梢公快开船,</p><p class="ql-block">咱到河北住几年。</p><p class="ql-block">麦王爷爷也要去,</p><p class="ql-block">你管麦我管秋,</p><p class="ql-block">每亩田地加担收。</p><p class="ql-block">麦叔叔也要去,</p><p class="ql-block">棉花地里打灯笼。</p><p class="ql-block">麦姑姑也要去,</p><p class="ql-block">芝麻梭上梳油头。</p><p class="ql-block">正月里正月正,</p><p class="ql-block">麦王奶奶上天宫。</p><p class="ql-block">手扶云梯往下看,</p><p class="ql-block">遍地白雪象梨花。</p><p class="ql-block">二月里麦苗青,</p><p class="ql-block">麦苗长得象青松。</p><p class="ql-block">三月里麦秀齐,</p><p class="ql-block">麦王奶奶扬风旗。</p><p class="ql-block">老天下了甘露雨,</p><p class="ql-block">麦苗长的真整齐。</p><p class="ql-block">四月里麦穗尖。</p><p class="ql-block">麦王奶奶坐云端。</p><p class="ql-block">麦籽儿灌浆身杆壮,</p><p class="ql-block">每亩地里加担三。</p><p class="ql-block">五月里麦子黄,</p><p class="ql-block">大麦小麦都进场。</p><p class="ql-block">大麦打了千千担,</p><p class="ql-block">小麦装满万万仓。</p><p class="ql-block">大囤满来小囤尖,</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好喜欢。</p><p class="ql-block">巳时磨面午时蒸,</p><p class="ql-block">蒸出馒头宣腾腾。</p><p class="ql-block">三牲大供把您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村民根据经文推测,这座庙宇应该是县衙搬回老县城后所建。这座庙非常罕见,可能只有河南省某产小麦县有一座,河北省仅新城村有一座。新城村具体什么时间建此庙,为什么建此庙尚属一个“迷”,难于破解。</p><p class="ql-block">新城村这座庙香火非常旺盛。一年当中有两个庙会。农历三月二十七日为麦奶奶会,农历五月二十七日为麦爷爷庙会,一个集会在收麦前,一个集会在收麦后,两个集会只间隔两个月,也够得上算是一件奇特的事儿。庙会非常有人气,香客来自本县各村及周边各县。正会前几日及正会期间日夜香火燎绕,烛光灼灼,诵经声声。</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很多人重视这两次庙会?因为这座庙宇中供奉的不是儒、释、道诸神,而是尤关百姓们命运生存的农作物。人们崇拜的是中华一脉相承的农耕文化传统。他们期待丰收和富余,更强烈的表现是他们对</p><p class="ql-block">自己辛勤获得的农作物的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建设在新城村的清代临时小县城距今约己300余年,遗址尚存,面目皆非。但是,它因特殊时期的存在,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载入了史册。翻开广平县志,你会对新城村这段历史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这次是初探,也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