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处处生机勃勃。数学学科组的质量分析暨计划交流分享如约进行。在上学期我们响应时代呼声,让出课堂,显学生主体;呼应质量底线,团队协作,促共同提高;照应“生”长需求,搭建舞台,激学生内驱。很好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工作。本次分享交流力求通过质量分析找到真问题,通过计划交流解决真问题。</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年级</h1> 一年级老师分别是70后、80后和90后梯队教师的代表,老师们一直在学习、研究的道路上向内求 ,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向外探,不断解锁更多的可能。他们成长的时态,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专业引领,活动历练,“数”海拾贝,妙趣横生。 阅读指导,多法并举,提升兴趣,文化滋养。 评价引领,综合应用,生活实践,乐动成长。 “双减”下的评价,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面向更高的目标,在课程中实现价值引领。<div> 多维课程,循环链接;<br> 多样发展,激发内驱;</div><div> 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适性启能;</div><div> 以成长共同体为愿景,提升素养。</div><div> 让孩子从这里走向世界和未来!</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二年级</font></h1>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的主题是:同“评”共“正” 灵动发展。“评”:即评价;“正”:即正能量。评价的目的是给孩子带来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从出发点到落脚点,连成一条快乐且充满爱的成长路线。</p> <p class="ql-block"> 从新起点看新方向,射出无限可能的万丈光芒。</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的老师们愿将常规过程性评价进行到底,将有温度的激励性评价进行到底,将尊重个性差异的多元化评价进行到底!</p><p class="ql-block"> 愿孩子们在这样的全身心彻底放松的状态下,灵动、主动、快乐地发展数学技能、丰富数学乐学情感,让生命在这里尽情舒展!</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三年级</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转变思想,着眼细节,赋能共生</font></h1> “双减”推进至今,三年级老师在考虑教育“不做”或者“少做”什么的时候,更在思考教育应该“做些”或者“多做”什么,从而回归教育本质,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复盘与反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协同作战,齐头并进</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组合作,凸现自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程评价,保持动力</h3> 延续与精进<br> 三位老师从中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进一步夯实基础,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br> 激发自我潜能,为自己的教育理想筑梦。<br>倾听教育外部的声音,不自我设限,<br>让思维碰撞,让认知升级,构建新的思维模型。<br>仰望真理,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br>解放思想,做顺应发展、传递正能量的老师;<br>提升自我,做不负时代、敢于突破的老师。<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四年级</font></h1> 减负不是本事,“减负不减质”才是能耐。如何确保“减负不减质”?如何在“减负不减质”的前提下同步提升“数学素养的培养”?四年级老师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践行---促进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三会六素养,精准解读教材,教学目标瞄准基础本质;基于学情分析,教学关键瞄准学生视角;紧扣数学脉络,教学过程瞄准内外延展。 挖掘文化素材,知晓文化历程,追溯文化本源,彰显文化内涵,感受文化乐趣。我们在整合中尊重教材,解编者之意;调整教材,理知识之线;重构教材,切发展之点;延伸教材,扩视野之界,才能让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div> 蹲下来,了解评价前的起点,激活内驱;慢下来,经历评价中的过程,积累经验;静下来,注重评价后的激励,提升效能。多元评价互相作用,不断从学生本身发展需要出发,将对孩子一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br><br> 不定义、不拘泥、不设限---<br> 心动,触动学生已有经验;<br> 口动,推动学生语言表述;<br> 手动,启动学生素材探究;<br> 脑动,舞动学生思维触角。<br> 在光阴流转间寄存沿途风景的每一帧热爱;<br> 在风雨兼程里扶植生命旅程的每一个幼苗;<br> 在持之以恒中坚守教育生涯的每一份责任;<br> 力之所向一站到底,踔厉笃行静守己心!<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五年级</font></h1> 数学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吗?数学教学就是干巴巴的做题讲题吗?NO。数学也如同玫瑰一般充满了魅力和浪漫,数学教学同样也伴着诗意和远方。请看五年级的汇报主题——“春风化雨润桃李,百草深处起芳华”。 一、凝心聚力化春雨,精耕细研润无形。<div><br>1.立足课堂,减负增效。<br>(1)合同协作,精心备课。<br>(2)把发现的权利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div><div><br>2.游戏激趣,活动育智。</div><div><br>3.课后延伸,因材施教。<br>基于课标,分析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数学本质。</div><div>立于学情,剖析学习起点,适时搭建学习支架。</div><div>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数学应用意识。</div> 二、多元评价巧并立,和合共生笑春风。<div><br>1. 评价主体多元化。<br>(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br>(2)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br>(3)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br>(4)引导家长评价,促进家校联系。</div><div><br>2.评价内容多元化。<br>(1)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br>(2)着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br>(3)并重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div><div><br>3.评价方法多元化。<br></div> 数学也应该是一缕春风,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我愿变成一缕缕春风,化作丝丝春雨的感动,评价和数学素养喜相逢,在心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六年级</font></h1> 六年组的数学老师致力于孩子可持续发展,精准调控抓“五期”,有备而战向“未来”。 抓取“攻坚期”——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克难“运动战” 抓紧“加速期”——以“发展”为目标,做好弹性“游击战” 抓好“展望期”——以“革新”向未来,做好坚定“持久战” 老师们秉承“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储备能量”的理念,心存大的教育观、学生观、数学观,以学习中心为牵引,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这片沃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各年级的分享结束后,吴强老师进行了上学期的质量回顾,也看到了上学期老师们卓有成效的的付出,并提出在新的学期,数学组在如下方向着力:<br> 一、自我加能,构建生本之课<br> 二、评价引能,定制发展之路<br> 三、因减而加,创新作业之道<br> 四、活动促能,提升内驱之力<br> 五、阅读激能,感受别样之美<br> 思想是改变的前提,希望能用我们的改变去成就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学得欢喜 分享结束后,王主任对部分教师进行了现场采访,将我们的这次分享的意义和目的用提问的方式带着老师进入到深度的思考。提出要用专业提升实效,用敬业抓好平衡,用乐业让孩子乐学。 熊校长在随后的发言中,对各年组的分享进行了精当的提炼,在分享中看见的老师们的创造力,并对数学老师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一课题,如何面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考虑受众,让孩子站在课堂的中央,与孩子产生情感连接。 最后,严校长提出数学老师要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才能面对未来,鼓励教师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情景的创设者。每个老师都要沉淀和消化,真正做到变于心,化于行,成于生,同时也成于师。 鉴往知来,这一次的分享既是交流,也是看见,更是一场直抵心灵深处的培训和教育,我们唯有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所学所得。相信在新学期,老师们一定会将孩子们放在一切教育和教学的起点,让孩子们喜欢数学,爱上学习,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剪--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