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早起,散步到已成废墟的塔下农场,不知不觉中走入通往乡村的一条小道,一路走到杨林村。</p><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原来杨林村民进县城的主要通道,快要被杂草湮没,原来通往前头水电站的水渠也已堵塞断流,只剩一段一段的死水沟,还依稀可辨识这里原是一条水渠。水渠东侧原来大片的稻田上已楼房林立,西侧原来的山林和稻田变成了工地,几幢高楼正拔地而起。原本一片开阔的田野已被钢筋水泥和柏油马路分割包围。原来偏居一隅的宁静的杨林村,变得喧嚣起来,村前村后的马路上车来车往,村东的县妇幼保健站挤满来做核酸检测的人,村西的崇文中学更是书声朗朗。村里原来高低错落的木构瓦屋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楼房,与城镇小区别无二致,村南原来一排老风景树也已七零八落,没有了原有的风采,颇具古朴自然风味的乡村风光已丧失殆尽。不禁感叹流逝的时光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身边的一切。触景生情,淡淡的乡愁涌上心头,一些与这条乡间小道相关的流年往事在脑海中泛起。</p> <p class="ql-block">乡道两旁风光。2022年3月23日摄。</p> <p class="ql-block">我最早走过这条乡道,是在1987年元月。我和新婚的妻子去前头电站寻访远房表兄姚青如。当年我们请了青如一家人喝结婚喜酒,但他们有事未出席。这次专程到他工作的电站去拜访他,给他送去一包奶糖。回来时,就在水渠边用自己的海鸥相机为妻子拍了两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前头水电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发电站,是当年全县屈指可数的几个电站之一,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非常大的作用。当年这满满的渠水为前头电站送去动力。如今电站早已不见,原址上建了崇文中学。1987年元月摄。</p> <p class="ql-block">当年照片中的这座水泥桥还在,只是原来做护栏的几个桩子不见了。2022年3月23日摄。</p> <p class="ql-block">在1993年调到二中担任美术教师后,由于教学需要,也为了提高自已的绘画能力,经常会独自外出写生。当时出行不便,只能到城郊附近的乡村转悠。塔下农场一带是我经常去的地方。一次在这条小道上还偶遇初中同学邹树林,得知他和邹成方两位同学都住在杨林村。在杨林村南发现一排风景树,极富沧桑、古朴的美感,于是多次到这里写生、拍照。</p> <p class="ql-block">1995年水彩写生,杨林村。</p> <p class="ql-block">2000年画的速写。</p> <p class="ql-block">1995年水彩写生,杨林村前的耶溪河,当年这里是一个采沙场,河上有运沙用的便桥。</p> <p class="ql-block">当年采沙场河道,如今两岸都修了护堤、护栏。成了市民早晚散步的好去处。以下两图2022年3月12日摄。</p> <p class="ql-block">2000年12月,坐在水渠边画的速写。图中田野中的小村已无踪影。</p> <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29日,时隔13年后拍摄的速写中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与上图同时同地拍的水渠上的便桥。</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便桥还在,在它的西边,一幢幢高楼正拔地而起。2022年3月23日摄。</p> <p class="ql-block">2012年4月2日,骑电动车带四岁多的外甥女郊游,在这条乡道上留影。当时这条小道可通摩托车。</p> <p class="ql-block">2 013年12月29日,又带外甥女郊游,在杨林村南拍照。</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均为2013年12月29日所摄。图中景象均为杨林村南的风景林。</p> <p class="ql-block">以下的图片为2022年3月23日所摄。是同一排风景林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本篇在3月27日被《宜丰百事通(宜丰在线)》转载,受到读者欢迎,到28日晚,阅读量近9000,并有许多读者留言。感谢宜丰在线的编辑朋友,感谢读者朋友。现把部分读者留言附后,以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