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炊烟升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原创文、画:秋池</p><p class="ql-block">松枝橙味出熏房,腊月阳光妩媚霜。</p><p class="ql-block">排骨五花鱼肉挂,羊蹄鸡鸭院飘香。</p><p class="ql-block"> 立冬刚过,乡里人已迫不及待的杀年猪。</p><p class="ql-block"> 从村头到村尾,从山的这一边到山的那一边,只要有家户的门前,或多或少都可以看见晾晒着金黄的腊肠、腊肉,鸡鸭或风干的鱼……</p><p class="ql-block"> 乡人制作腊货依旧采用古法,通过腌制,风吹、日晒、清洗后熏制,熏制最好的味道莫过于松柏和橙皮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乡人腊蹄要熏的金黄,这是送年时候孝敬老丈人的最佳礼品,腊肉则是孝敬丈母娘包包子做早饭的必备。</p><p class="ql-block"> 乡人爱吃腊肉,现在年轻人更加注重食材的新鲜与营养,年轻人对烟熏火烤的热度已在慢慢的改变。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做腊货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大爷,您今年熏了四个猪蹄呀!</p><p class="ql-block"> 那是,那是,幺姑爷就喜欢这一口,给他们做好了就邮寄过去。</p><p class="ql-block"> 大妈,您今年的肉熏的不多呀!</p><p class="ql-block"> 那是,那是,外孙说不爱吃熏的,一头猪熏一半给姑爷,腌一半给儿媳妇。</p><p class="ql-block"> 幺婆,能不能借用你熏房,我们家老头腿脚不利,我去给你弄点柴火,孩子们说疫情要看情况,回不回来过年不好说,我想过几天还是给孩子们准备些,万一说回来了呢!</p><p class="ql-block"> 幺妹的婆婆每天站在门前瞭望,期待着崎岖的山路上有孩子们的车回来的声音,她早已把菜刀磨的铮亮,水烧的滚开,鸡棚的那几只土鸡也已分配好了,一个孩子四只,当然还有一筐土鸡蛋和晒干的洋芋片、炒好的炸胡椒…。</p><p class="ql-block"> 走在乡里的路上, 当浓烈的烟熏味冲入鼻腔的那一刻,终于理解了乡人祖祖辈辈对腊肉的爱已经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融入老人对子女的惦念,也是打开自己童年记忆的开关,这烟融入了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上舌尖又上心头,这不仅仅是情怀,也是时间的味道,是在寻找年味的源头的路上,寄托着让他乡游子记住啥是家,啥叫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