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一览

chenjy

<p class="ql-block">本轮疫情正常化,陕西历史博物馆官宣开放的第二天(3月23日),考虑刚开放人会少一些,欣赏氛围相对宽松,就决定前往参观。果真,博物馆里宝藏不少人却不多,馆内人员接待热心解答耐心,在这里直面珍贵藏品,感受历史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 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馆藏文物170余万件,居中国博物馆前列。</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分布为:</p><p class="ql-block">基本展览《陕西古代文明》,分一、二、三展厅,主要展示了陕西从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史前时期到1840年的历史变迁及出土文物,领票免费参观。</p><p class="ql-block">特展《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在四号展厅,展示何家村三个容器里发现的唐代玉器、金银器、钱币等,需购票每位30元,有老人等优惠免票,买了此票可以直接参观《陕西古代文明》展。负一层设有《唐代壁画珍品馆》,展品专业且票价不低。另外五、六、七展厅还有不定时的临时展览,为来访者提供各类需求。</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西周早期【旟yu鼎】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p><p class="ql-block">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3、西周晚期【多友鼎】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p><p class="ql-block">4、西汉【皇后玉玺】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p><p class="ql-block">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p><p class="ql-block">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7、唐【阙楼.仪仗图】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p><p class="ql-block">8、唐【宫女图】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p><p class="ql-block">9、唐【马球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p><p class="ql-block">10、唐【狩猎出行图】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p><p class="ql-block">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p><p class="ql-block">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p><p class="ql-block">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16、唐【三彩载乐驼】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原件在库房(?)</p><p class="ql-block">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p><p class="ql-block">18、宋【黑釉油滴碗】陕西渭南出土。</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 展示了史前、商周、秦代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陶盆】(新石器时代)是半坡出土的标志性文物。人面鱼纹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器型简约精美,是半坡人生活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牙璋】(新石器时代)牙璋是一种有刃的礼器,器身上端有刃,下端呈长方形,底部两侧有突出的鉏牙。考古中发现,它可能起源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一般被认为是祭祀仪式时手持的仪仗用器。</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旟鼎,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加之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时期的国宝。(该鼎没有展出,图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2.五祀卫鼎(西周中期)1975年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窑藏出土。五祀卫鼎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记录了一场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审理及结案的过程,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3.多友鼎(西周晚期)1980年出土于陕西长安县斗门下泉村,因其鼎铸278个铭文中“多友”二字出现了八次,便命名此鼎为多友鼎。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的一场军事战争,铭文数量之多极其罕见,并且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为研究古代西北民族文化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1976</span>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p><p class="ql-block">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span>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它盘】(西周时期)1963年出土于扶风县齐家村西周铜器窖藏。在商周时期,宴前饭后都要行沃盥之礼,它盘就是沃盥之礼时的盛水器具。该盘的正中央有一个“它”字铭文,具有族徽的性质。</p> <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器以其雄浑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精湛的书法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超的工艺</span>而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作为西周王朝统治中心的陕西,出土青铜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青铜器之乡”,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如此众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国时期秦国或秦代的遗物)1993年查获时已肢解。复原后的</span>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身饰鱼鳞纹,分铸焊接成型,形体巨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如此巨大而神秘的青铜器物,何种用途,考古专家有不同见解仍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石鼓】石鼓已存世2300年,从唐太宗年间在陕西宝鸡被发现,经历过数次历史浩荡,颠沛流离还是保存下来。石鼓身上刻凿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史籀文”,也有称它为“石鼓文”。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是上承金文下接篆书的过渡标志。石鼓原件在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错金杜虎符】(战国)1973年西安市南郊山门口出土。这枚虎符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调兵遣将的军事权力,该杜虎符为左半符,是一只尾巴卷曲、昂首行走的老虎,其背面有槽,在老虎的脖颈处,还有一小孔,在杜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 调兵遣将时左右半符相合以为信,我们使用的词汇“符合”与这种古代符节制度不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来自两千年前的凝视—近距离观察兵马俑,以及他们穿着的石铠甲。</p> <p class="ql-block">【石铠甲】秦石甲胄是秦代的石器,1998年出土于秦始皇帝陵石铠甲坑(K9801陪葬坑)。</p><p class="ql-block">秦石铠甲的材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色泽均匀,经过磨制和钻孔以青铜丝串系。石铠甲作为陪葬品,故采用石片制作,历史上秦国和秦代的铠甲均是由金属或皮质制成。</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立车】(秦)1980年陕西临潼出土。2000年前制造工艺的奇迹,集中国最高冶炼技术之大成。原件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馆— 大汉雄风,以汉代文物为主。</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4.皇后之玺(汉)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西汉皇后之玺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白玉,</span>玉印的印面呈正方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面雕刻一只螭虎为钮,四侧刻云纹,印面阴刻篆体"皇后之玺"四字,</span>造型生动,雕刻技法娴熟巧妙。其发现地点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1000多米,故可能是吕后用印。</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5.鎏金银铜竹节熏炉(西汉)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茂陵1号陪葬墓出土。其状为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鎏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盖外侧刻有“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最为精美,此熏香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马蹄金】(汉)西安鱼化寨出土。汉代黄金货币,主要用于帝王赏赐和馈赠。</p><p class="ql-block">【金饼】(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汉代黄金货币之一,仅用于赏赐、馈赠及大额交易。</span>1999年出土于汉长安城东北谭家乡,共出土219枚,纯度达95%,其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姓氏戳记。</p> <p class="ql-block">【东汉 · “五铢”铜钱】圆形方孔,无内郭,外郭较浅,钱文为左读篆书“五铢”。 五铢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 年),王莽货币改革时将其废除,汉光武帝又重铸五铢钱。虽历经兴废,但五铢钱仍通行七百余年,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直到唐代开元通宝的面世,才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彩绘雁鱼灯】(汉)神木市出土。此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span>衔鱼的雁首、雁身、灯罩及带曲瓣的灯盘4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腹内可盛清水,燃灯的油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污染,此物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汉长陵出土的彩陶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金怪兽】(战国至西汉)神木市出土。匈奴首领冠冕上的装饰,集鹰嘴、羊身、马脸、驴耳、鹿角、蝎尾为一身,四蹄立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花瓣形托座上,其怪异的形象</span>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是最具代表性的匈奴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蚕】(汉)安康石泉县出土。制作精致,造型逼真,国内罕见。蚕身首尾共计9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说明当时人们通过蚕桑生产已熟悉蚕的生理结构。鎏金铜蚕是体现汉代养蚕巢丝业兴盛和中西丝织品贸易繁荣的代表性文物,也见证了2000多年前先辈们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马踏匈奴】</p> <p class="ql-block">【独孤信的多面体煤精组印】(西魏)1981年安康市旬阳县城东门外出土。此印为西汉名将独孤信不同时期之印。印用煤精制成,呈球体8棱26面,其中14面镌刻有印文。</p> <p class="ql-block">14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14面印文用途各异,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安迦墓的贴金绘】是不容错过的南北朝看点。</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 唐代的精华片段一幕幕上演,所有馆藏都堪称精品:</p> <p class="ql-block">【葡萄纹花鸟纹银香囊】(唐)</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2.鸳鸯莲瓣纹金碗(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两碗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摩羯纹金长杯】(唐)1981年西安太乙路出土。此金杯为四瓣海棠形,内底中心装饰摩羯戏宝珠形象。摩羯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龙头鱼身的动物被认为是生命之本,河水之精,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在唐代被广泛应用于金银器的装饰,这个长杯应是中国工匠的创新之作。</p> <p class="ql-block">【唐代丝绸织物】</p> <p class="ql-block">【海兽葡萄铜镜】(唐)1980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出土。海兽葡萄镜又被称为瑞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的代表。这面海兽葡萄镜为圆形,镜背面图案由高浮雕式的若干瑞兽和葡萄枝蔓组成,形态各异的瑞兽穿梭嬉戏在葡萄藤间,充满了生气。而葡萄和狮子都是域外的生物,也说明当时欧亚大陆文化交流颇为活跃。(照片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鎏金铁芯铜龙】(唐)1975年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银开元通宝】(唐)1970年西安何家村窑藏出土。这些都是仿照铜质开元通宝铸造的,并不作流通货币使用,而是作为皇室游戏、厌胜,或是皇帝赏赐臣民所用之物。文献记载唐玄宗常常在长安城大内的承天门楼上陈乐设宴招待臣属,并向楼下抛洒金银钱以作赏赐,形成有名的金钱会。</p> <p class="ql-block">【三彩女立俑】唐人眼中的美人是什么样?柳眉细眼,小嘴红唇,俊朗洒脱中尽显俏丽。</p> <p class="ql-block">【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唐)西安市郊区出土。这一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均为兽首人身,着敞领宽袖袍服,衣襟垂至足下,双手拱于胸前,于文雅中显露着一种滑稽之相。整组俑组合完整,造型生动,是难得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6.三彩载乐驼(唐)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此造型新颖浪漫,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乐舞俑8个,7男乐俑1女舞俑。乐俑环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p><p class="ql-block">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虽经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7.黑釉油滴碗(宋)陕西渭南出土。“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殊品种之一,属于结晶釉,乌黑的釉面呈现出银灰色金属光的小圆点,似一滴滴油珠,晶莹瑰丽。“油滴”碗出土较多,但如此油滴莹润的大口径“油滴”碗并不多见,堪称瓷中瑰宝。</p><p class="ql-block">有点遗憾,没拍出晶莹的油滴!</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8.青釉提梁倒灌壶(北宋)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此件提梁倒灌壶是著名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产品。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明嘉靖)1959年铜川市耀州区寺沟出土。此物通体施酱釉,描金彩,纹饰精美,壶底有青花铭款“富贵佳器”4字,是明代景德镇仿波斯铜壶形制烧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彩绘仪仗俑群】(明)西安市长安区阎玉井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出的是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城南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所在地)发现出土的一批唐代遗宝。何家村遗宝共1000多件,分别埋藏在2个大陶瓮和1个银罐之中,深埋地下上千年,出土的这些金、银、玉、水晶、玛瑙、琉璃器皿富丽堂皇<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工艺精湛,器型独特,大气典雅,既彰显大唐风范,又具外域风格,展现了唐代在各方面的极高水平,也破解了大唐皇室诸如杨贵妃佩戴的“香囊”、风流天子唐玄宗的舞马、神秘的“金开元通宝”等等谜团,令人惊叹无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玉有孔带銙】(唐)</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6.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唐)。这件银壶是金银匠为皇家贵族外出游猎活动,巧妙地借鉴契丹族皮囊壶制作而成。在壶身的两面,以模压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提梁、盖及舞马纹饰均鎏金。此壶造型、纹饰别具匠心,舞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风采,印证了史书中记载的玄宗驯养舞马祝寿的故事。《舞马干秋万岁禾府词》的诗中说:“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恰恰是这件鎏金银壶上骏马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3.鸳鸯莲瓣纹金碗(唐)这是当时同时出土的两只鸳鸯莲瓣纹金碗之一,内书文字九两三。金碗可能是皇室用酒器,就已出土的唐代金碗而言,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是仅见的最富丽堂皇的金碗。</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4.镶金兽首玛瑙杯(唐)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杯由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span>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杯呈弯角形,状若一尊伏卧的兽头,有浑然天成之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口部镶有笼嘴形金塞,可以卸下,</span>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葡萄纹花鸟纹银香囊】(唐)该香囊再次印证了唐代的香囊确属金银所制,这种香囊设计精巧,不论外部球体如何转动,中间的香盂总是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也不至于撒在外边。专家介绍说,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这一原理在欧美是近代才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而中国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时就已掌握了此项原理。</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15.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唐)唐朝文物,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通体装饰,图案繁复华丽。以鱼子纹为地,腹部正、背面各以鹦鹉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组成团形图案;左、右两侧以鸳鸯为中心,饰折枝花,余白填单株折枝花草。颈部与圈足饰海棠形四出花瓣。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提梁上饰菱形图案。纹饰皆鎏金。盖内有墨书二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表明为储存药物之用。此提梁罐造型雄浑典雅,纹饰富丽堂皇,是一件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唐)形制上虽然还保留着粟特带把杯的遗风,但褒衣博带的仕女已着唐装,这很可能是唐代工匠在粟特银器影响下改造、创新的制品。</p> <p class="ql-block">【孔雀纹银方盒】(唐)分盖和身两部分,正面中央有锁鼻,可以上锁,应为贵重物品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镶金白玉臂环】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两副玉臂环,出土时装在莲瓣纹银罐内,从器盖墨书“玉臂环四”可知唐代对它的称谓。</p><p class="ql-block">这件玉臂环由三段弧形白玉衔接而成。以金合页将三段弧形玉连接在一起,每段玉的两端均包以金制兽首形合页,并以两枚金钉铆接,节于节之间由三个中空穿扣合,穿内用小金条作辖相连,可以自由活动。其中以金针为插销式,销钉可以灵活插入或拔出,一边关闭合开启,便于佩带。虎头用金片采用錾刻、锤击制作而成。虎头内侧用两颗铆钉铆接。构思巧妙,制作精细。利用黄金、白玉、珠宝三种不同材料不同的质地、色彩、光泽互相衬托,交相辉映,使玉臂环更显华贵富丽。从文献看,玉臂环似乎不是唐代本土的产物,可能为进贡或从对外战争中所得。</p><p class="ql-block">也不由想起2008年奥运会的金镶玉金牌。</p> <p class="ql-block">【赤金走龙】(唐)纯金制成,可能是祭祀仪式中所用法器。</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些展厅,与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擦“面”而过,叹而观之,从没感觉过历史离我们这么近。快离开博物馆了,余兴未尽,还念念不忘寻找孙女果果们来参观时看到的鎏金铜马!</p><p class="ql-block">从文物铭牌介绍、网络资料查询、现场拍摄整理而得,2022–3–28 落笔成文,记忆文物宝藏的前世今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