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03月20日,春分,春意浓稠,花香四溢,空气温润,一个适合举家春游的日子,与小高一家一行十一人欣欣然前往峰市信美村,村口大大的“信美村”三字引领我们拐入了村道,棉花滩边开阔地上一别墅式建筑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周围还有沙池水池草坪花坪,还有带车轮的野钓小船……一下车四个大小不一的小孩迫不及待地有冲向沙池水池的,也有冲向小船的,花儿草儿悠悠地散发着淡淡的春味,有人没人它自芳香。大人们急急跟在后面,呦呵着注意安全,一抬眼却见不远处“峰市记忆长廊”牌匾,一排的照片往小路深处而去,内心一点萌动仿佛破土而出,我招呼着大家激动地走向照片长廊。</p> <p class="ql-block"> 一张老峰市街全景图立马勾起了心中某种似乎早已淡去而又无限深刻的思绪!记得98年夏天,父母最后带着一卡车的“家底”恋恋不舍地撤离了我们家三代人生活于斯的峰市街,从此,有一种风景就再也难以企及,有一种缘分好像永远无法触碰,有一种感觉真的难以与君诉说,有一种岁月成了梦里心头永恒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 涛涛江水,嶙峋怪石,一柱高耸,四根铁索,一排木板,这是拐子石上沟通两岸的铁索桥,建成之后大大方便了峰市洪山两乡人的生活,然而江风横吹使得铁索桥在风中摇曳,这不知让多少初来乍到的外来人惊叫!记得我出嫁的头一天,左等右等不见两位从县城下来的闺蜜,突然醒悟她俩应该是望铁索桥而兴叹,我急匆匆赶到河对面,果真她俩进退两难,回县城没车,过峰市怕过铁索桥,于是我叫她俩闭上眼睛一边一个把她们带过了桥,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把她俩又一次带过了桥,这也成了我们闺蜜间独一无二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对铁索桥的故事于我却绝不止这么一个小插曲。记忆中我们家的第一个房子就在铁索桥那个位置,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铁索桥,只知道出了门下了码头就是拐子渡,进出都要坐船。因滩急渡江时小船随水流斜着直下,然后再慢慢溯水而上,高中时一闺蜜在直下的船上吓得大叫,被一船人鄙视,其实没坐过这种船的人是真的会怕的!</p><p class="ql-block"> 六七岁时,我站在岸边看爷爷洗衣服,一愣神掉进了江里,爷爷一脚跨进船里,从船的另一边把我抓了上来。从此以后,怕水至今,游泳成了我永远也学不会的高难技艺。</p><p class="ql-block"> 建在河边的吊脚楼主体是四根高矮随河边地势而起的青砖方形柱,横梁地板皆是木制的,洪水来了,一层一层往上搬,连同木板一起搬,水退了一层层往下搬,搬不走的东西水退一层洗一层,叫“洗大水” 。</p><p class="ql-block"> 在那河边的吊脚楼上生活的日子最美的是与邻家小伙伴的小秘密:我家的水缸背面是邻家的柴火灶,两家相隔的那排木板有一块是活动的,我和隔壁的小伙伴经常打开木板互通有无,他家种有多种水果,从活动木板中传过来的果香至今留存齿间,但小伙伴却因疾病早早过世,他的样子早已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7岁那年——1973年特大洪水,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去省里开会了,妈妈和奶奶把我们兄弟姐妹送到了下坑阿传伯家,父亲的朋友当时峰市武装部的苏部长协同妈妈、奶奶和大哥大姐搬家,据说苏部长把我家最后一床被子传出来后,房子就被洪水卷走了,大人们有惊无险地都平安无事!事后后怕不已。我们更小的兄弟姐妹4个站在下坑的石台阶上看洪水,看大人们在洪水中抢救自家财产,4岁的弟弟看到自家房子在漩涡里转圈,高兴地说我家房子太漂亮了!但话没说完整个房子就被洪水卷走了,淹没消失的何止是房子,是一家安身立命之所,弟弟立马嚎啕大哭……当时没有照相机,更没有人有闲情逸致去拍照,但是我和二哥二姐带着嚎啕大哭的弟弟站在下坑石阶之上的惊恐落寞和无家可归的狼狈不堪可怜兮兮的样子却瑟瑟在记忆里永远也挥不去!</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第一个家就这么没了😔还有我爷爷的房子也一并没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洪水留下了怕水的后遗症,爸妈决定把家搬到靠山的一边去,于是举家搬到了下街“美记栈”。靠山的房子都是青砖木头结构,依山而建,越高层越往后山延伸,面积越大。我家住在二楼,三楼横屋住着丁家,四楼住着张婆婆,童年里就有了张婆婆罗Z子妇妻的油酥子麦芽糖的又香又甜的味道,那都是当时峰市街孩子们永远渴望的美味,我爷爷当时也有卖,可惜爷爷很少给我们吃,记忆中都是张婆婆私下里偷偷给我的,罗公公发现了会骂人。感恩张婆婆给了我一个香香甜甜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不久,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家又搬到了上街头,峰市旅社的隔壁,这曾经是著名会馆“三益木纲”的所在,也就是当年的木排竹排人会馆,我们家搬去时早已繁华落尽,空留房舍,但是木门在中间,两边镶嵌着薄薄的青砖,这种砖夹木制成的美观实用的防火门虽已斑驳不堪,却倔犟地诉说着昔日的荣光,入相出将下漂亮的木屏风后是走起来嘎嘎响的楼梯,二楼木地板上也有一层漂亮的青砖,当年的奢华在斑驳的老青砖里依旧煜煜生辉。我们家就在这住到了搬迁,我的小学生活都在这里度过。</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怀的是上街头的街坊邻居,盛夏的晚上,不少人会坐在我家对面的阿算伯家门口摇扇纳凉,镶了布边的蒲扇,无伤大雅的家长里短,峰市的前世今生,挑担人的酸甜苦辣……和着盛夏的凉风,丰满了童年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更难忘的是阿算伯的好!在物质平乏,衣食不足的时代,阿算伯有的肯定就有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弟弟都在县城工作读书,我留在峰市陪爷爷奶奶,有时爷爷奶奶不在家,睡到半夜害怕了就打开窗户喊阿算伯,阿算伯就会起来隔街跟我讲话直到我又睡去。可惜她搬回广东了,连最后一程都没有送她。</p><p class="ql-block"> 最快乐的是过年,年二十四入年架(小年)后,家家户户晚饭后做过年吃的各种小吃,生活在有小香港之称的峰市街的人来自汀江和寒江的上下游,几乎一屋一姓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因此每家每户的小吃就各不相同,大人们负责做,我们小孩子则端着碗各家各户去送,当然也就各家各户去吃!一年最快乐的就这几天,除夕后这些小吃就没小孩们的事了,因为要留来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起上学一起拔兔子草一起拗笋一起上山砍柴一起……走过了小学5年的同学玩伴张瑜,你现在在哪?当年一起砍柴时被我不小心弄伤的手还疼吗?当年一起读书时被狗咬的印痕还在吗?当年一起……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日子你还记得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小学当时叫峰河小学,是曾经的天后宫,小学下边的大路直走是“下水”,一路有好多自然村,往左过石板桥只有茅坪头一个小村,一直顺水而下就是广东,这是小香港时期“挑担人”的生存之路,我奶奶就是通过这条路把家从广东三河坝挑到了福建峰市街。</p><p class="ql-block"> 那条石板桥跨过的是流入汀江的小小支流,青青石板不知走过了多少挑夫,也不知道被洪水淹没了几次,在我的童年记忆总有老师家长们从石板桥上手拉手接送茅坪头孩子上下学的画面,有好奇,更多的是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 茅坪头的同学玩伴们巧红菊英小芳莲英……你们都还好吗?你们的水果,后山的柴火……都成了我记忆深处的一抹光!</p><p class="ql-block"> 小学下边是水流比较缓平的地带,枯水时无数的石头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扁成平或尖或成水涡洞……它们或站或卧或坐或躺姿态各异千奇百怪又风情万种………那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地方,桥边还有碉堡,还有炮台……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却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中江渡口不仅有载人的小船,还有可载2至4辆车的大船!记忆中这大船好像是纯人力船。船来船往承载了每一个老峰市人和洪山人最深层的记忆!如果没有河两边连着车船的绞索转台,如果没有渡口两岸嘿呦嘿呦绞动轱辘的渡口工人,峰市洪山两乡人就与县城断了联系,渡口是峰市洪山两乡联通外面世界的枢纽。于我最快乐的是逢年过节扛着扁担水吊到渡口等回家的父母哥哥姐姐和弟弟以及他们带回来过年过节的满满的年货,分不清是为了等亲人回家亦或是等那让人心动的年货,但快乐则是实实在在的!</p> <p class="ql-block"> 峰市炉也是跳不过的记忆,有人问我家与峰市炉有无关系,我说有啊,我家也是峰市炉的忠实用户。峰市炉何止用于煮饭菜,外面裹上竹笼就是我们冬天取暖的火炉,冬天下米头雪时,大人们到河边捞“雪鱼”,我们必定抱着小火炉随时给大人们暖手,晚上我爷爷还把火炉放到床上暖床……峰市炉的好,煤炭炉应该是望尘莫及的!</p> <p class="ql-block"> 还有逢三八的墟日是峰市洪山仙师广东人的盛宴,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凑热闹的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我爷爷卖的是牛肉兜汤、带汤芋子包,还有美味绿豆汤,说起阿三伯的三汤至今还有人回味无穷!还有不定时的三角坪露天电影,还有下坑外婆的沙田柚,还有上坑的电影院,还有双栖岽(双峰山)的当年子(桃金娘),还有双水井头的水,还有砍不完的柴火,还有黄窠的枇杷李子桃子……还有好多好多的记忆从来不需要想起,从来也没有忘记!</p> <p class="ql-block"> 峰市中学应该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我小学毕业就到一中读书了,对它的了解几乎为零。</p><p class="ql-block"> 还有上水下水好多好多的村庄我也没有太多的了解与记忆,但一个个村庄名却是亲切无比。</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慢捻一缕花香,在岁月的长廊里,看红尘往事,爱到深处,让心痴狂。 人性情感就是这样,在日久中生情,在天长中浓淡。 这一排老照片推开了记忆的轩窗,盘点岁月的过往,深一道,浅一道,岁月的每一缕时光,如撕去一页页日历。在烟火里,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碎片。生命的每一段路程,如同雕刻的一圈圈年轮。在红尘里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回眸,光阴的长河涛声依旧,故乡的明月清辉永恒!</p><p class="ql-block"> 在此特别感谢美学照相馆温学元先生为峰市人留下了那么多那么美那么真实的老峰市照片。文中图片全部都是温学元先生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