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方印章中的历史信息</p><p class="ql-block"> ——《邵氏春秋》线索补遗</p><p class="ql-block"> 程显好</p><p class="ql-block"> 几天前,老作家王德风先生将其编撰的《邵氏春秋——千金寨(抚顺)邵氏家史及族谱》(邵彤主编)送给我。仔细拜读后,想起19年前一件与邵家有关的小事。</p><p class="ql-block"> 2003年春节刚过,朋友李家田拿来一方他在北台的老房旧物地摊购买的印章,让我帮助确定一下治印时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方名章,青田石刻,印面很大,3.9cm见方,上镌“邵葆清印”4个大字;其边款则刻有21个字:“意在撝尗牧甫之间,元黓㪟牂岁仲春之月,大钟郭镛。”(原文系繁体,无标点。)</p><p class="ql-block"> 据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记载:“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以上十‘岁阳’)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以上十二‘岁阴’)”(《尔雅·释天》)这种纪年方法,在后来的《史记》《资治通鉴》中,两位“司马”都曾大量使用过。</p><p class="ql-block"> 在抄录了《辞海》中的上面那段文字后,我写了如下这段话:“依此推断,此印当刻于1942或1882年(壬午)三月间。至于‘撝尗、牧甫’,系指赵之谦和黄牧甫。 显好识于20030211”</p><p class="ql-block"> 古汉语中“玄”“元”通假,“元黓”即“玄黓”,指岁阳之“壬”;“㪟”乃“敦”之异体,“敦牂”指岁阴之“午”;句中“元黓㪟牂岁”即壬午年,“仲春之月”大体应是阳历的3月份。顺便说一下,该边款中“黓”字的右偏旁多出一笔,将“弋”刻成了“戈”,当属“刀”误。至于“意在撝尗(通叔)牧甫之间”,是治印者自述其风格。赵之谦、黄牧甫二位都是晚清名重一时的篆刻大家,师法这两位,可见境界之高。而从印面文字看,结字平和方正,朴拙静穆,疏密变化间隐藏无限生机,确有赵、黄之风韵;仅从艺术上讲,也是难得一见的一方好印。作者郭镛亦堪称大家,大钟应是其号。 </p><p class="ql-block"> 这里说 “1942或1882年”而没有肯定地说是“1942年”, 源于我当时对印章主人“邵葆清”及其家族所处年代的无知。我来抚顺以后,虽曾听说过“邵家大院”,但也只是听说而已,并无更多了解。</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抚顺晚报》上读到一篇关于邵让之(邵葆廉)与葛布桥渊源的介绍,记得之后我曾特地打电话给家田说明:“那方印是1942年的。”现在有了这部《邵氏春秋》,不仅再次认证了这个时间,而且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印主邵葆清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邵葆清是邵氏四兄弟中的老二(四兄弟分别是葆廉、葆清、葆明、葆哲),但叔伯兄弟大排则是老五,故人称“邵五爷”。五爷出生年代未见记载,推测是在清光绪八至九年(1882—1883年)。</p><p class="ql-block"> 据《邵氏春秋》介绍,清康熙年间,邵氏先祖邵世爵夫妇携子辗转来到海城牛庄。之后,将次子邵有寿留在牛庄,邵世爵夫妇携长子邵有福等继续北上至千金寨。后邵有福被封为汉军正红旗官员,驻防抚顺一带。至民国年间,抚顺邵氏已成地方望族,在抚顺的早期开发中功绩卓著,被称为辽东近代商业的奠基者。</p><p class="ql-block"> 抚顺邵氏后人立邵有福为一世祖,至七世祖邵永年一代,邵氏兄弟、堂兄弟开始在千金寨垦荒种地、勤恳经营,至千金寨因煤炭开发形成都市,邵氏八世祖邵葆廉一代渐成地方大户,拥有众多商铺、作坊、住宅、房产,为千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名闻遐迩的“邵家大院”即在此时建成。</p><p class="ql-block"> 邵氏祖上重教尚儒,邵葆廉4兄弟及其后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事业各有所成。其中邵葆清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曾任热河省政府秘书、察哈尔驻军司令部参议、奉天省议会议员、察哈尔警务处咨议、凌南县县长等职。凌南县地处辽西,治所在牡牛营子,因在大凌河以南,故名;1945年改称建昌县。邵葆清的长子邵文纶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学系,曾任抚顺高等女校校长;次子邵文绂及女儿邵述范均留学日本攻读医学,邵文绂1942年归国,曾任沈阳皇姑屯医院院长。邵述范回国后成为著名牙医,晚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历史,常常生动而准确地保存在一家一户乃至某些个人的生活履历当中。在大的社会变化里,一些特殊的家族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留存了当时当世的丰厚信息。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学家经常会把眼光集中在这样一些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家族身上,从中解析出一个个特定时段的独特光谱。在辽东抚顺,邵氏家族无疑具有这样的超常分量,在其起伏跌宕的兴衰演变中,承载了大量生动真实的时代记忆,因而成为一个标志性符号,引人探究,发人思索。阅读《邵氏春秋》,你其实是在阅读一个地方的社会史,经济史,民俗史乃至文化史,从而深切地感知今天的一切与旧日时光的巨大差异,并因而生出抚今追昔的无限感慨。</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愿将此文作为《邵氏春秋》的一点补充线索,供通家参考,并向王德风老师和邵彤先生表达我心中的深深敬意!</p><p class="ql-block">(20220322)</p> <p class="ql-block"> 程显好,生于1946年1月,辽宁本溪人,副主任药剂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抚顺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辽海潮音》副主编。</p><p class="ql-block"> 已出版作品有:散文集《闲潭落花》、杂文集《灯下杂弹》、《晨昏随想》、《星河璀璨__抚顺古代诗文选释》。</p> <p class="ql-block">李家田,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书法家、画家、收藏家。</p> <p class="ql-block"> 德风兄您好!发去我写的一篇小文,您看看有无不妥,敬请指正。😊</p><p class="ql-block"> 你读得很细,评得很深,升华了有关章节,实在佩服。</p><p class="ql-block"> 印章的发现,对邵家无疑是一贡献,因“文大”前后邵家被阶级教育展馆展示的东西(文宝)多方多次寻找一件没找回,遗憾之至。此印的由来说不定是散落其中一件,因此极为珍贵。加之你的考证解读,更提升了它的价值,待日后我将奉告主人。</p><p class="ql-block"> 对文字我无异义。文章很有价值,无论从考证、评论、补绌等方面来看都当发表。可试晚报或相关刋物及本会诸刋发表!不枉此文!</p><p class="ql-block"> 谢谢德风兄认可。</p> <p class="ql-block">显好,博学,笔耕不辍,佩服。</p><p class="ql-block">--冯民生</p> <p class="ql-block"> 巧的很,今晚邀请显好兄等几个人吃饭,运凡发给我这个美篇,显好博学,笔耕不辍,为人谦虚,亦友亦师。他也曾在北镇生活过,其夫人还是高中同学,运凡介绍给我认识显好兄,已有五六年了。我对绍氏家族,那段历史知之甚少,但知道他们家族对当年抚顺影响很大。转发这个美篇共享。</p><p class="ql-block">__冯民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为显好兄做了一个美篇《一方印章中的历史信息》--《邵氏春秋》线索补遗,发出后好评如潮。这不禁使我想起显好兄的另一篇力作《一组照片引起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一方印章,一组照片,不入人们法眼的物件,显好兄却能写出感人肺腑、如泣如诉的美文,非大家所不能也。</p><p class="ql-block"> 本是学医的药学家,会操拉丁文给卫校学生上课,业余时间却玩起了文字,一玩就玩到了极致。诗词歌赋、书法、书画欣赏,无不精通,还会翻译英文小说,奔八十的人了,又研究起佛学,为佛教事业呕心沥血,主办辽宁佛协刊物《辽海潮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