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个人简介</b></div> </h1><h1> 大家好,我是光谷第二十九小学的朱丽来老师,任教数学学科。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可以说有人类以来就有数学,从《几何原本》到《九章算术》,记录着数学的发展历程。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呢?就需要老师读数学史,了解数学史,将数学史用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h1> 读数学史,了解数学史,让数学的种子在课堂生根发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内容简介</b></h1><div> </div><div> 这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后写成的书,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十分鲜明,教学案例情境化、现场感很强,真实、自然、鲜活。是一位数学史的关注者和学习者对历史深情的回望,充满温情和敬意;从历史出发,观照现在,将现实和数学史相联结,充满深沉的思考;前瞻未来,对小学数学教育充满着美好的想象。<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目录页</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推荐理由</b></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数学原来真有趣,接下来跟我一起去瞧一瞧吧!</div> <i> <b>体现知识之谐。</b></i>数学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有其自然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史为鉴,方能确保课堂上每一种新知识的产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i> <b>获取探究之乐。</b></i>数学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问题、思想及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数学史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成功的体验。 <b><i>展示文化之魅。</i></b>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时,课堂上恢复了人的元素,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认识了丢番图和韦达;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认识了开普勒;在学习小数时,知道了分数的故事等等。从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我们看到数学文化所营造的不一样的课堂。 <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i>彰显德育之效。</i></b>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家似乎是班级里一名"额外"的学生,而每一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成了数学家。跨越时空的交流,让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span><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内容提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后心得</b></h1><div> 阅读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如果你也有很大的收获,可以和我一起交流哟~~~~</div> <b> <i> 关于概念与思维。</i></b><div> 数学教师不是数学家,教学中不用创造概念,但要创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概念来说,定义是重要的但对概念的学习来说,概念的意义比概念的定义更为重要。学习关键概念,本质上就是改造人——重组他的经验世界,拓宽他的认知疆域,提升他的数学思维。在原本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定理、公式间揭示新的联系,一定是因为有了新的数学概念、新的数学方法、新的数学认识。<br> <i> <b>关于数学教师与数学史。</b></i></div><div>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读数学史,不是为了教数学史,而是为了教数学。为了教学的数学史研读,是立足于现实中的“人”而去关注历史中的“人”。读史不能只满足于显性的史料,寻找"“"人类曾经有怎样的数学";更要挖掘历史演进中的隐性脉络,思考“人类又是如何递进做数学的”。为了教学的数学史研读,不仅仅是简单地寻找并拿来,还要基于多个历史碎片、基于多元理论进行融会贯通。<br><i> <b> 知识与方法。</b></i></div><div> 原理性知识上不能错,规则性知识上没有错可言。对数学来说,机械、一般的方法比个别特殊的方法更有价值对儿童来说,他们自己琢磨出的个性化的办法,才是更有潜能的办法。不要把历史选择的结果直接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来选择。不要否决和杜绝学生试着走其他的路,而是让他们走一点歧路后再慢慢地醒悟。<br> 数学史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思辨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研究源于阅读,收于实践。"截取文中观点,供阅读后继续琢磨。<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书笔记</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句分享</b></h1> <i>1.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虽未群体教学,但相对于人类的认识史而言,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就是个体思维。</i><div><i> </i></div><div><i> 2.从人类数学学科历史考察中,可以提供对当下儿童个体数学认知推进的预见性把握,当然也能够从当下儿童个体思维中窥见、回望历史中数学巨子曾为的数学儿童——“历史中数学家曾经那么像儿童”。</i></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段分享</b></h1> 了解历史,教好数学,我的分享就到这啦!如果你也喜欢的话,我们一起交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