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9日,第一例病患报道为我们拉响了警报,我们的团队立刻响应开展第一批次全员核酸检测打响抗疫第一枪。3月5日晚间,社区核酸应急采样再次吹响了抗击疫情的集结号。</p> <p class="ql-block">记得幼时经常被父亲问及我的志向,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扛枪当兵,报效祖国。梦境中的我曾经在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战场建功立业,挥洒豪情。其实父亲也是希望我入伍参军,继承祖辈的革命传统,延续家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保家卫国、福泽乡里的传统荣光。没想到长大后我穿上了白大褂。当疫情来临后我们这些身披白甲的医护人员就成了身临一线,冲锋杀敌的白衣战士。当接到领导的动员令开始,我就进入了战斗状态。心里除了责任外,更多的是骑士亮剑前的亢奋。没有想过家庭困难、更没有人想到自己会深陷危险、当然也没有想到过待遇水平、更不可能临阵退缩。如果说13日的第一枪是我们仓促接敌的遭遇战的话,那么隔日一次到每日一次的核酸采样就是严守防线的阵地战;如果说元月2、3日两个小时结束战斗是集团歼灭战的话,那么深入隔离区入户采样就是定点清除的敌后特种作战了。如果说新冠隔离病区内的同行们是用血肉之躯携手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护盾,挡住了死神的狰狞,让生命重启的话。那么深入社区、校园等公共场所重复进行核酸采样就是编织起一张大网,不断筛查出危险因子,给病魔套上手铐脚镣,堵死病魔传播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期间,克服了物资短缺、设备匮乏、网路不畅、场地条件不足等硬件系统困难,也经历过由于封控造成物流不畅,我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去指挥部申领物资,每天防护服、面屏、手消、口罩、靴套等近20种不同防疫物资均靠自己人力搬运装卸。最让人头痛的是由于市区大面积管控造成的医务人员非战斗减员。幸亏学校红十字协会、医者仁心工作室、一附院学工部等单位伸出援手派来志愿者解了燃眉之急。特别某栋楼被封控管理后,大部分医务人员被抽调去封控区采样,管控区人手就更加紧张了,学校赛艇队的医学生队友们也来助阵,他们青涩的脸庞和坚毅的眼神总是让我想起年轻时的自己,相信他们未来一定都能承担救死扶伤的本职,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妻子心疼我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主动提出来去当志愿者,说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可以让我早点回家。其实我明白,她也是在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在为抗疫工作做贡献。同志们在现场主动为我们拍照留影,还开玩笑说这叫:“打仗亲兄弟,上阵夫妻兵”。</p> <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我经常被感动。一次,我和同事上门采样,有位同学送给了我们暖宝宝还让我们注意保暖。还有一次,一位女同学为我们送来了她们亲手剪出来的红色桃心表示对我们的谢意。研究生入学考试那天恰逢大雪,气温很低,食堂的师傅们主动为我们采样队员送来姜汤驱寒。每轮核酸检测的排班,我考虑到不断的重复动作特别消耗体力,想尽量安排年青人先上,但无一例外会遭到老同志的回绝,她们均表示,自己身体没问题,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坚决不会撤离一线。有位年长老师累的胳膊都肿了也毫不在意,第二天换另外一只胳膊照样工作。全市管控管理后,好几位同事为了避免被封闭在家里影响工作就主动搬到了单位办公室,还义务承担了单位24小时值班任务。家住北郊的年轻同事为了尽早赶到单位上班,几乎每天自费雇佣专车到单位,有好几次没有打到车就骑自行车回家。有位同事眼部皮肤感染,脸庞肿胀的几乎睁不开眼睛还坚守一线。25日和26日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两位医护人员担任了校区二级防护隔离考场的监考工作。从清晨6点起就驻守现场,他们全程穿防护服长达8小时,中间仅有30分钟饮食休息时间,他们没有丝毫懈怠,一直坚持到考试结束最后一刻。有哺乳期的妈妈忍受着乳房胀痛,有年长护士带病上岗,有生理期承受着疼痛和不能如厕的不便,她们都毫无怨言,全力以赴。党员在核酸采集工作中确实起到了模范作用,有的同志数次表示人手不够他就顶上,不用考虑轮休问题。有的同志年近退休仍然坚守一线;有的同志每次都让别的同事先撤,自己坚持采样直到最后一名同学。有的同志完成当天的任务刚刚回到家中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听到召唤后二话不说立刻赶到单位接受新的任务。有的同志为了保证封控区如期解封,凌晨时分还步行送样本到实验室。有的抢着到高风险的封控区和隔离宾馆采集样……</p> <p class="ql-block">门诊部留守值班的同事在做好日常门诊接诊工作之余,还主动承担了三个核酸采样点每次的耗材准备与入库整理工作。年轻的收费员也穿上了防护服,承担签到、身份核验、物资配送、标本转运等工作。护工同志不顾50岁的年龄,主动承担了三个采样点的场地清扫、环境消杀、医废处理等工作……</p> <p class="ql-block">两轮疫情下来来,我们已经累计完成近40场次,近20万人次的核酸采集任务。作为一名30年工龄,20年党龄的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我是一名医生更是战士,核酸检测的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是我们和病毒抢时间,和同事们并肩携手共同打赢校园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此期间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单独居住在郊区老家的父母亲都已经70多岁了,母亲已瘫痪在床9年多,平时我还能每周回去两三次帮忙照顾,疫情期间我做不到这一点了。父亲告诉我:“你只管干好工作,不要挂念家里。”封控管理后,父亲还好几次在电话里叮嘱我:不必担心,家里一切都好。疫情期间我没有能回家一次,觉得满心愧疚。</p> <p class="ql-block">近期新冠疫情呈现全国多点散发局部蔓延的趋势,我和我的同伴们已经做好了再次出征奔赴抗疫一线支援兄弟城市的准备。也许面对父母,我未能时刻尽孝于床前。面对妻女,我未能承担更多家庭责任。面对儿时的梦想,我未能像先辈期待的那样献身国防,沙场建功。但作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医务工作者,在若干年后我会自豪的告诉后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和我的同伴们,曾经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尽己所能,守望相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周凯华,男,1972年出生,医务工作者,副高职称,现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