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朱鹮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大光明/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2.3.23</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朱鹮红冠啄嘴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素裹绮丽彩衣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忠贞情爱吉祥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婀娜多姿仙鸟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是鹮科、朱鹮属的鸟类动物,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体重1400-1885克,体长680-790毫米。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通过科学家的努力,人工繁殖,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2021年5月的7000余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3年和1959年鸟类学家曾在中国甘肃武都、康县采到过朱鹮标本。在1981年以前,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这十几年间,再也没人见过朱鹮的踪迹。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跨越九个省区,行程5万多千米。终于在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的营巢地、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当时,这两对朱鹮都忙于哺育幼雏,这说明它们都是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幼鸟落到地面后,鸟类学家们立刻把它拣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被收入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下期成为课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1993年至2003年,在中国陕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达四千二百三十公顷,此外为了扩大种群,北京动物园还积极开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鹮的科研机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5年8月9日,中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非繁殖期通体白色,头、羽冠、背和两翅及尾缀有粉红色。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最外侧飞羽几全暗褐色,仅基部的内外缘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内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余飞羽全白色。头后枕部羽毛延长成矛状,形成松散的羽冠。繁殖期头、上背和颈缀有灰色,两翅粉红色较浅淡,第1-5枚初级飞羽具灰褐色端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尤以初级飞羽的粉红色较浓,头颈部的羽毛特化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整个面部,包括额部、眼周、眼睑和下嘴基部裸露无羽毛,且呈鲜艳的红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红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黄色,脚亦为鲜亮的红色。繁殖季节的成鸟在整个头部和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头颈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须指出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分朱红色,跗蹠、爪及胫下部裸露部分亦为朱红色。幼鸟两颊被有绒羽,其余脸部裸露无羽,橙黄色。体羽缀有烟灰色而具玫瑰色光泽。初级飞羽黑褐色,脚淡褐色,虹膜淡黄褐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生活习性。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主要以小鱼、泥鳅、蛙、蟹、虾、蜗牛、蟋蟀、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活动在白天。通常在水边浅水处或水稻田中觅食,也见在烂泥中和地上觅食。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原来在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北方和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秋季多要迁到日本南部和中国黄河以南至长江下游、福建、台湾和海南岛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鲜越冬。而在中国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种群,通常不迁徙,为留鸟。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的种群亦不迁徙,繁殖期后向四周游荡。在7月份曾在离巢区20km远的地方发现已离巢的幼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分布范围。原产地:中国;可能灭绝:俄罗斯联邦(东亚区);区域灭绝:日本、朝鲜、韩国和中国台湾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在中国曾广泛分布于东北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和兴凯湖,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辽宁省辽东半岛大连、金县和营口,河北,河南西部熊耳山,山东,山西东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洋县,甘肃兰州、东南部徽县,安徽,浙江衢县,以及福州、台湾和海南岛,在中国仅见是陕西汉中洋县、城固县,陕西安康宁陕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观赏价值。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关于动物的价值,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分析,认为动物物种的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经济价值、观赏娱乐价值、生态生物学价值、科学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负价值等方面。朱鹮属鹳形目鹮科。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是古老的鸟仙。从油页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鹮科鸟类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现存的仅有大约16属26种。朱鹮的价值依然表现在生态生物学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等几个方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美学价值。围绕朱鹮的科学研究自十九世纪就开始了,到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和中国已经引起各方关注。通过对其生态分布、生理解剖、繁殖、历史变迁等项目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从朱鹮的濒危的因素着手,逐步深入了掌握了朱鹮的拯救措施,为其它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朱鹮的美学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文学、诗歌和自由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美。充分利用它便可创造相当的经济价值。朱鹮神态优雅,体形端庄,在给人们审美需求之时,必然带给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另外,朱鹮在对内开展宣传教育、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生物学价值。朱鹮的生态生物学价值。依据马建章等提出的动物物种生态价值的5个评价标准评述,朱鹮仍是一个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动物物种,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物链中朱鹮处于顶级位置,以小鱼、泥鳅、小虾、青蛙、蟋蟀、蝗虫、田螺等为主要食物,对控制猎物种群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朱鹮易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朱鹮的自然生产力较低,而物种稀有程度明显增高。物种的数量多少是衡量它价值的核心数量标准,与稀有程度呈正相关关系。2013年,世界上仅有陕西洋县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近400只野生朱鹮,其它所有的人工种群都来自原来重新发现的7只个体的后代。虽然朱鹮的濒危局面有所缓解,但不足以维持一个物种稳定繁衍的种群数量。无庸置疑,朱鹮的稀有程度和由此判别的物种价值是最高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文价值。在朱鹮的人文价值中,朱鹮给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场所和机会。仅它的发现和拯救过程就让科学界兴奋不已。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动物物种,在具有很高生态价值的同时,仍然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主要表现在科学、经济、文化、美学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和喜鹊作为“吉祥之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外交价值。2013年12月,中国向韩国赠送了一对名叫“金水”和“白石”的朱鹮。其中“金水”2014年4月成功孵化出“第二代”。2015年3月6日成功产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8年5月,中国向日本提供两只朱鹮用于两国开展合作繁育研究。促进中日友好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邮票。中国2006年8月8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邮资信封发行。邮资封主图为两只栖息的朱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0年2月25日发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Ⅰ)级小型张上,10枚中的第一枚是朱鹮。画面上只见一只朱鹮潇洒地低飞掠过碧绿的稻田、水塘,扇起的翅膀透出淡雅的橙红色,伸着细长的前端向下弯的嘴喙,一双黄亮的眼睛四下寻觅着它喜欢的食物,水中的鱼虾、田螺、青蛙和泥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朱鹮》邮票。中国国家邮政于1984年5月15日发行了T94《朱鹮》邮票,一套三枚,分别名为“翔”、“涉”、“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81年又发行了一枚《自然公园50周年纪念》邮票主图是朱鹮。“翔”票以纯静的蓝天,衬托着鼓起双翼、翱翔在空中的朱鹮;“涉”票画面上绿意婆娑的背景,一只朱鹮怡然自得的涉足于澄澈的涧水中;“栖”票则以明黄泛金的充满暖意的秋色,映现一对朱鹮,一立一卧,栖息在树枝之间,共同营巢,轮换孵化育雏,站立着的雄鸟嘴微微张着,好像正在和卧在巢中孵化小朱鹮的雌鸟呢喃而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自从中国送给日本的两只朱鹮——“友友”和“洋洋”孵出小朱鹮后,日本全国掀起朱鹮热。当年日本邮政省发行了“友友”和“洋洋”的纪念邮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发行纪念币。名称: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朱鹮。志编号: LJ30。发行日期:2001/01/01。全套枚数:1枚。全套面值:5元。邮局售价:发行量:6000000枚。发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类型: 新中国硬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银币:朱鹮 。年号: 1988。题材: 生肖、动植物。材质: 银。面值: 10元。重量: 27g。直径: 38.6毫米。实铸量: 34600。制造厂: 沈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文学作品:《最后的朱鹮》、《汉中朱鹮赋》、《铙歌十八曲》、《朱鹮飞回来了》、《远来的神鸟》、《朱鹮飞起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吉祥物。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之一是以陕西独有的秦岭四宝之一“朱鹮”为创意原型。朱鹮“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