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23日,宜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学科“聚焦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课例研讨活动在杨守敬小学顺利召开。全市各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共同探索心理素养课堂的模式,聚焦心理核心素养培养,走进深度课堂,引领深度体验。本次会议由课例观摩、分组研讨及展示、专题讲座及新学期工作计划解读三个环节组成。</p>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课例观摩环节,来自杨守敬小学的杨艳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课《我不任性》,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学龄正是独立意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首先杨老师通过讲述身边的任性小故事引出任性的定义,然后通过情景扮演和画心情脸谱让学生体验任性发生时候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接着思考当自己伤心、烦躁、委屈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提供自己的小妙招,有人说可以深呼吸,有人说可以望望湛蓝的天空,还有人说可以多想想开心的事情……一年级孩子们无限的正能量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课结束以后,大家一起观看了两节优秀微课,来自创新实验学校中学部的陈明老师录制的《怦然心动-当爱情来敲门》和实验小学刘沁妮老师录制的《今天你‘被比较’了吗》,两节微课各有特点,陈明老师的诙谐幽默和沁妮老师的娓娓道来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微课制作中学习和借鉴。 </p> 分组研讨、展示 <p class="ql-block"> 发展素养的学习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教学,这也对全体心理健康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养课堂目标驱动下如何设置情景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如何在情景式课堂通过预设性、生成性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感悟?备课与行课过程中如何挖掘资源以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哪些方法突破不敢分享的难关,提升学生参与度?与会老师们通过分组讨论了以上四个问题,分组讨论之前,沁妮老师对素养课堂和深度教学进行了理论普及培训。</p> <p class="ql-block"> 针对素养课堂目标驱动下如何设置情景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体验感这个问题,第一组的老师们认为:心理课堂上在设置情景的时候首先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段和学生实际以及我们的知、情、意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景设置,比如:视频、角色扮演、游戏、绘画等等。</p> <p class="ql-block"> 针对如何在情景式课堂通过预设性、生成性提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感悟这个问题,第二组的老师们认为:在课堂提问时,首先内容设置要满足学生需求,前后问题要衔接恰当,围绕主题层层递进,其次是要把握好提问策略和时机。</p> <p class="ql-block"> 针对备课与行课过程中如何挖掘资源以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这个问题,第三组的老师们认为:在备课时我们可以挖掘的资源有“人、事、物”的资源;行课过程中学生、教师的体验和感受、课堂突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板书的设置都有可能影响课堂目标的达成。</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哪些方法突破不敢分享的难关,提升学生参与度这个问题,第四组的老师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以及参与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四个小组分组汇报结束后,聂晶晶老师和刘沁妮老师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梳理总结。</p> 专题讲座、新学期工作解读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潘教研进行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讲座和新学期工作计划解读,潘教研通过案例和知识要点结合的方式对什么是心理危机、如何识别中小学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如何预防和干预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提出工作建议,同时对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的解读和工作部署。潘教研还提到,作为心育人,我们自身也要做好自我关照,关注自身需要,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 </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知识的提升,帮助大家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相信有了集体的努力,宜都市心理团队的研学之路会越走越宽! </p> <p class="ql-block">图文:叶东灵、鄢雪萍</p><p class="ql-block">审核:潘素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