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浙江省立湖州中学的前身是“湖州中学堂”,于1902年由湖州知府锡守纶奉命筹备创办,承袭湖州爱山书院原校址、校舍。</p><p class="ql-block"> 1906年同盟会会员沈谱琴先生(下昂竹墩人)担任湖州中学堂监督,并在爱山书院旧址增设师范传习所(后称师范学堂),沈谱琴同时兼任师范学堂监督和程安高等小学堂堂长。沈谱琴先生将创办于1901年的私立志正学堂学生全部转入湖州府中学堂学习。</p><p class="ql-block"> 1909年,湖州府中学堂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堂”。1911年11月6日晚,沈谱琴、陈振甫等率领学生起义,攻占衙门,光复湖州。1912年3月,“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堂”改称“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校”。学校迁址天宁巷的天宁寺,整理天宁寺房屋为校舍。是年暑假招收新生,爱山书院旧址,由原校长沈谱琴续办至1916年止,改名为县立吴兴中学校,两校血脉相连。1917年,原爱山书院的师范学堂扩充为“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7月,省厅令原设“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并入省立三中,仍称“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校”,分设中学、师范两部,并附设小学部,中学部在天宁巷三中原址,师范部及附小在黄沙路原三师旧址。1927年10月,改称“浙江省立第三中学”。1933年8月,省立三中改称“浙江省立湖州初级中学”校址仍在天宁巷。1935年秋,学校增设高中部。1936年8月,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湖州中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浙江省立(湖中)</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1月湖州沦陷,沦陷区青少年学子大多求学无门,遭失学之痛,省立湖州中学的部分学生在校长周翔和师范部主任方秉性带领下,流往浙东和浙西。1938年,省立湖州中学奉令与杭高、嘉中、杭师、民实、杭初等七校在丽水碧湖镇合并成立“浙江省临时联合中学”;但浙东路途遥远,大部分师生仍滞留浙西。许多师生不畏险阻,越过日军封锁线,流向浙西天目山一带。</p> <p class="ql-block"> 在抗战时期,为响应各大中城市学联的号召,湖州各中等学校相继成立了校学生会,湖州学生联合会随之建立。为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湖州学联专门组织了日货检查团,走上街头,向民众和商界宣传,不买卖日货,并加强了对商店、河埠、码头的检查,还制订了严格处罚不法商民的公约。三师一学生在湖州学联成立大会演讲时,当场割破手指,血书“良心”二字,以示立志打倒卖国贼,抵制日货之决心。部分学生则当场焚烧了一些日用的“东洋舶来品”。学生们的义举和爱国行动,深得商界的支持。商界亦以罢市的实际行动声援学生的正义斗争,在湖州民众中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西天目山禅源寺创办了“浙江省第一区各县联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简称:战时补中),由原省立湖州中学师范部主任方秉性为校务主任。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2个班,二、三级插班生,共208名学生,8名教职员。因求学者一再增加,1939年2月,省政府接管补习学校,改办为“浙江省立浙西临时中学”(简称:浙西临中),方秉性接任校长。设初高中,春秋季各班,教职员增至60多人,大都由原省立湖州中学转来。添办高中、附设简易师范班,学生增至937人,教师65人。职工39人。学校的教育方针是:“推行战时教程,注重民族道德,提高科学研究,实施军事管理”。1939年3月24日,学校在禅源寺百子堂补行开学典礼,1500余人参加。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应邀出席,向全体师生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敌我对比与抗战必胜”为题的重要演讲。周恩来从四个方面肯定和赞扬了浙江抗日的成就并从七个方面分析了这些成绩取得的原因,又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浙江未来抗战应采取的策略。黄绍竑作“二十年复仇各有责也”的讲话。校门两旁廊柱,楷书楹联:“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面抗战,一面建国”以示艰苦教学。1939年5月,浙江省立浙西临时中学改称“浙江省立浙西第一临时中学”(简称“浙西一中”)。是月,学生顾亦民(女)、金希树、王瑞芝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浙西一中支部,归属中共浙西特委。同月,为了适应战时形势要求,省厅决定自8月起将几千人规模的浙西临中分设为第一、二、三临中,一中(本部)设在天目山禅源寺,二中设在孝丰县统里村,三中设在昌化县何桥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浙江省立浙西一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浙江省立浙西第三临时中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浙江省立浙西一师凡光级全体同学留影 32、6于观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省立浙西一师桐庐籍全体同学摄影1944、5于观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浙江省立浙西第三临时中学分立浙西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员合影三十三年元旦</span></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许明远接任校长,全校15个班,学生875人,学校仿似军营,学生着军装、戴军帽、系腰带、扎绑腿,男生削发,女生发不过耳。依部队编制,高中学级为一区队,班级为小队;初中学级为中队,班级为小队;高中生进行军训。学校组织音乐团,经常举行音乐会,演唱《谁敢夺我们一寸地》《少年先锋》《保卫我们的国土》《再牺牲再前进》《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在天目山》等宣传团结抗日的歌曲。戏剧团排演抗日剧目,曾赴安吉、孝丰、於潜、安徽宁国等县公演。同年4月禅源寺被日机炸毁,浙西一中部分学生转入浙西二中增设高中部,学校学生随校迁址於潜青山殿。1942年,浙西二中增设高中部,学校规模最大时达18个班级。1943年7月,日寇窜犯浙西山区,浙西二中所在的统里村惨遭却难,学校迁址西天目山上培。1945年初,学校又从西天目山迁到於潜麻车埠,7月学校又从麻车埠迁址淳安县航头镇。</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抗战胜利,省厅对浙西山区各战时临中作出如下定向:嘉属七县联中迁嘉兴秀州中学,浙西一中迁嘉兴,浙西二中迁湖州,浙西三中迁建德。1945年10月初,浙西二中全体师生近千人迁回湖州南门现校址,不久,学校复名“浙江省立湖州中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湖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湖中 ~1948 V重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民国38年6月(1949年6月)浙江省立湖州中学王维云毕业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福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副主任委员:应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盖章:浙江省立湖州中学钤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州市军管会文教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