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与“严”两字常被连在一起使用,原来他们关系如此亲密!追根溯源,问我们祖先来自何处?

天地人和

<p class="ql-block">庄严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严氏郡部堂号</p> <p class="ql-block">严氏宗族各地字辈</p> <p class="ql-block">  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据严氏族谱载:“严氏系出颛顼之后,以楚庄王的谥号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为庄,盖楚庄王之后裔也。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家原来一家,故有“庄严本一家”、“庄严不通婚”之古训。</p><p class="ql-block"> “庄”与“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种无比肃敬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庄严二姓 关系亲密</p><p class="ql-block"> 奇妙的是,以这两个字来表示的姓氏,实际上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严姓是庄姓改来的,所以有一部分姓严的人,根本就和庄姓是一家人,二姓之间的关系,真是亲密万分。</p><p class="ql-block"> 庄、严二姓的的奥妙关系是这样形成的:据《正字通》的记载,汉明帝的名字叫做刘庄,按照当时的习惯,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一些本来姓庄的人,像名满四海的一代高士庄光和大学者庄忌等,都改姓为严,变成了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严光和严忌。据说,这两位当代名人改姓为严之后,许多姓庄的人都纷纷仿效,就此以严为姓。至于他们在决定改姓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别的姓,而要采用严字,后世推测,大概也跟庄、严两个字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有关系—— “庄”即是“严”,“严”即是“庄”。</p><p class="ql-block"> 庄姓改为严姓这件事,是发生在西汉明帝的时候,也就是距离现在差不多1900年以前。那么,在此之前,中国难道就没有“严”这个姓氏吗?</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严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后汉庄光,避明帝讳并改为严。”</p><p class="ql-block">这段记载指出,早在春秋时代的楚国,就是楚王的后代以严为姓。楚国本来姓芈,是颛顼玄孙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则严姓自然也是颛顼的后代了。不过,严氏的得姓,跟其他大姓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既非以国为氏,亦非因官命姓,而是“以谥为姓”。</p><p class="ql-block"> 严姓,既然是早在春秋时就有了的,则后来汉代由庄姓改来的那些姓严的人,说起来好像应该跟原来的严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妙就妙在这里,庄姓是出自楚王,而严姓又为楚庄王的支孙所创,则推算起来,庄、严两姓岂非同出一源?怪不得汉代的庄光和庄忌这些人会心安理得地就改姓为严,因为姓严与姓庄,就血缘上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分别。</p><p class="ql-block"> 上面说到过,严光本来姓庄,后来因避明帝讳,才改姓为严,他的子孙也就此世代以严为姓,算起来还应该是这一支严姓的始祖。他是东汉初年的人,跟中兴汉室的光武帝曾经是同学,两人的交情非常好。光武帝即位后,严光改变姓名,隐身不见,光武帝想尽办法明查暗访,才把他找了回来,后来就发生了皇帝跟他同榻,他却以足加帝腹,被太史认为是“客星犯帝座”而大惊小怪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另一记述:</p><p class="ql-block">明初大移民__洪洞大槐树移民 </p><p class="ql-block"> 明初大移民又称明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指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移民。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p><p class="ql-block"> 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p><p class="ql-block"> 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根祖文化</p> <p class="ql-block">  唐朝诗人张籍在《永嘉行》的诗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p><p class="ql-block"> 《易经》64卦中有火地晋卦。晋者,进也,以日出地上,前进而明也。不言进而言晋者,进止有前进之义而无明之义。晋则有进而光明之义。</p><p class="ql-block"> 山西简称晋。这里的“晋”,指的就是山西的简称。南方居民们的祖先,应当有相当多的一批人,都来自于山西或与山西为邻的陕西。</p> <p class="ql-block">  数百年来,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移民遗址。数百年来,民间也广为流传着一首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洪洞大槐树,也被人们尊为“图腾”,当做是“老家”,被称为“根”文化,成为亿万华夏子孙心目中神圣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有据可查的正史记载着,从明朝的洪武元年到永乐15年,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共达18次,长达50年之久,人数达数十万之众,声势之大,范 围之广,旷古绝今。</p><p class="ql-block"> 具体分布于18省市、500多个县市,其中,河南106个县市,京津冀129个县市,山东92个县市,苏皖两湖61个县市,陕甘宁51个县市,山西34个县,内蒙9个县市,辽宁10个县市,吉林3个县市,黑龙江4个县市,广西1个县市。</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这些被迁徙的百姓们惜别故土,背井离乡,遍居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北、陕甘等广大荒凉地区和边防重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生活的发展生产,有力巩固和增强了边防安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么,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具有“移民之冠”的大规模移民事件,共流放出来的有多少姓氏呢?</p><p class="ql-block"> 目前,现有可查的资料中,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在如今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祭祖堂中,10大供橱中,较为清晰罗列、敬奉着大槐树移民先祖姓氏名单:</p><p class="ql-block"> 其中:</p><p class="ql-block"> 1号供橱姓氏牌位名单如下:</p><p class="ql-block"> 山西洪同,历史尤长,炎黄子孙,尤代荣昌,尧都平阳,虞由英皇,羊解士师,禹夏商汤,周朝文武,攻成姜尚,巫霸亓熊, 林栗好强,燕韩赵魏,齐楚秦庞,相茹纪信,汉高刘邦,晋隋唐宋,辽金祁连,蒙时末年,战斗弋常,天宰水寒,北国田干,甄主元章,明君建江,徐礼郁新,过桥行路,辈进吏乡,京经鲁于,苏折涂杭,冀安东省,宁淮陕甘,湘桂隆庆,旭惠泽桓,社刁弓张。</p><p class="ql-block"> 2号供橱姓氏牌位名单如下:</p><p class="ql-block"> 智慧和畅,富饶欣慰,芮雪降祥,辛勤劳作,霍岳丰唱,麦苗青绿,玉锋峦岚,知足能乐,硕果森满,温柔遆贴,幸福快苑,宫廷繁华,俞院梅兰,景泰晨花,贠阵,宣阵童宣,康郏靖,崇振綦苌,吾顼邢海,吕律陶颜,宗族修普,寻根记念,范黎朱公,暴财施善,陆游包程,孔丘屈原,典韦蔡伦,堤玄於钱,来嵇冯申,孟柯鹿班,彦博毕升,乔扆许郇,萧何窦仪,邵甬倪赞,裴臣卢值,晏隐薛旋,粟宇阮籍,邓攸龚贤,彭悦樊邰,聂耳释邝。</p><p class="ql-block"> 其他3-10号供橱的姓氏牌位名单,受文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1号供橱到9号供橱,每个供橱各有160个单姓氏,10号供橱则有116个单姓氏牌位,还有“宇文”、“尉迟”、“ 鲜于“、”叱干“、“端木”、“相里”、“长孙”、“轩辕”、“司徒”、“闾丘”、“上官”、“呼延”、“司马”、“夏候”、“皇 甫”、“欧阳”、“令狐”、“白岳”、“刘付”、“诸葛”、“淳于”等 21个复姓氏牌位,共计137个。</p><p class="ql-block"> 从山西大槐树祭祖堂1至10号供橱敬奉的流放姓氏名单数量中,不难看出,参与移民的姓氏一共有1577个。</p><p class="ql-block"> 抚今思昔,报本溯源。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一水之脉而万流,一木之茂而千条……</p><p class="ql-block"> 山川无恙,叹先祖功归何处?情系家乡,开拓中原,亲情团结,荫庇万民至今。问后辈志在何方,当胸怀祖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造福人民,长留功德于后。</p><p class="ql-block"> 山西古槐迁民功德不朽!槐乡后裔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在江西南康有个百家姓姓氏文化城。</p> <p class="ql-block">把根留住</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文,源于网络。感谢网络,促成编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记录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注美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快乐每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