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鹤山两日游(上)高明:粤中纵队纪念馆、明湖公园、红亷基地 2022.3.4

廖晓玲

<p class="ql-block"><b>2022年3月4日</b></p><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广州出发。十点,即到达本次行程第一站——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粤中纵队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南粤中地区建立的一支人民军队。其前身是成立于1945年1月20日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9年7月18日,中共粤中分委、军分委宣布正式成立粤中临时区党委和粤中纵队。8月1日,粤中纵队在合水纱帽岗广场召开军民大会,正式宣布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粵中纵队驰骋于粤中大地,司令员吴有恒,政治委员冯燊。下辖粵中纵队独立第1团,粤中纵队第2支队、第4支队、第6支队和滨海总队、粤中纵队新会独立团,总人数一度扩大至16000多人。在4年艰苦的游击战争中,粤中纵队共对敌作战360多次,毙伤俘敌3000余人,瓦解和迫降敌军5000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的频繁“清剿”,控制和解放了粤中区的广大农村,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了粤中全境。粤中纵队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粤中区武装斗争的光辉史诗。</p> <p class="ql-block">  高明是我党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史称“三谭”)的家乡,合水一带是粤中纵队当年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2004年3月,经粤中纵队老同志倡仪,高明区政府在当年纵队诞生地高明区更合镇合水圩建立了粤中纵队纪念馆,于2005年11月建成。原粤中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欧初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18年,高明区对粤中纵队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提升。 </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建筑面积1033.57平方米,分二层,首层分别设有序幕厅、展厅和投影厅,二层为史迹陈列厅,分别陈列了有关粤中纵队及其所属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的文物、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近600多幅(件),再现了粤中纵队从1946年-1949年间的光辉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  粤中纵队主题雕塑墙是粤中纵队纪念馆改造提升的一个部分,该雕塑墙放置于纪念馆广场外,栩栩如生的再现了粤中纵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分为八个部分,序厅通过电子地图直观展示了解放战争时期粤中区的具体区域,并通过音影介绍粤中纵队的概况。作为展陈重点的史迹陈列,根据当年粤中纵队经历的不同时期分为七大部分,第八部分即展示粤中区新时代“不忘初心 粤中新貌”的概况。</p><p class="ql-block"> 史迹陈列厅详尽地展示了粤中纵队烽火年代的点点滴滴,带领观众重温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争取和平民主奉命北撒 分散隐蔽实行武装自卫</b></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加紧策划内战,大举进攻中共领导的解放区。1945年10月,国民党军队在广东恩平朗底猖狂围攻粤中人民抗日武装一——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经过浴血抗击,突出重围后,按广东区党委的部署,部队进入云雾山、天露山和大隆洞山区分散活动。</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会谈纪要和北撤协议,粤中人民抗日武装部分人员,奉命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其余1000多名指战员大部分先后安排复员。全区暂停公开武装斗争,仅留下140余名武装骨干,在各地坚持分散隐蔽活动。然而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残酷迫害、追杀各地分散隐蔽和复员的中共武装人员。粤中分散隐蔽武装人员被迫进行武装自卫,经过极其艰难困苦的斗争,终于坚持下来,实现了隐蔽精干,保存力量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粤中各地纷纷建立抗日组织和武装。1945年1月20日,中共领导下的粤中区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0月22日,国民党军队第156师纠集省保安团、县保警3000余人,分兵6路,对粤中人民抗日武装驻地恩平朗底实施大规模围攻。我军浴血抗击,牺牲37人,失踪、被捕30余人。此战标志着粤中区内战爆发。</p> <p class="ql-block">  北撤后,粤中地区地方党组织、隐蔽武装分开领导。粤中党组织实行特派员制,谢永宽任中共中区特派员。分散隐蔽武装人员由吴桐负责军事,李德光负责政治领导,在四个地区进行隐蔽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迫害,1946年8月,广东党组织以“东江纵队北撤人员”的名义发表通电,号召各地分散隐蔽人员开展武装自卫斗争。吴桐即在台山禾镰坑村召开粤中分散隐蔽武装负责人会议,决定实行武装自卫,反击敌人的迫害,以求得生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部分</b></p><p class="ql-block"><b>恢复武装斗争重建部队 反“三征”开粮仓发动群众</b></p><p class="ql-block"> 1946年冬,国民党当局为弥补其北方战场的兵力不足,陆续将南方各省正规军北调。针对广东敌兵力日渐空虚的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向广东区党委发出指示:“广东党今后中心任务即在于全力布置游击战争”。11月,广东区党委作出了恢复公开武装斗争的决定,并制定了“实行小搞,准备大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前进”的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 1947年初,广东区党委在香港召开扩大会议(湾仔会议)。随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同年5月,香港分局正式成立,统一领导华南地区党组织。分局将华南地区划分为七个战略单位,粤中区为七大战略单位之一。</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至5月间,中共中区特派员谢永宽召集各地分散隐蔽武装人员负责人传达湾仔会议精神,作出了粤中区恢复公开武装斗争的具体部署。各地纷纷重建武装,发动、组织群众开仓分粮,开展反“三征”(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斗争,打击地方反动势力。粤中区恢复武装斗争进入了“小搞”阶段。</p> <p class="ql-block">  中区武装工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部分</b></p><p class="ql-block"><b>发动群众大搞武装斗争 壮大部队粉碎敌人“清剿”</b></p><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主战场逐渐形成对敌战略反攻的总态势。面对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蒋介石派宋子文入主广东指挥“清剿”事宜。</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发出“粉碎蒋宋进攻计划”的指示,确定了“普遍发展,大胆进攻”的总方针。为适应斗争的需要,香港分局决定将粤中区划归粤桂边区领导,同时成立中共粤桂边区党委广南分委(简称中共广南分委),统一领导原粤中各县及茂名、电白、信宜的党组织及武装斗争,直接向香港分局负责。</p><p class="ql-block"> 从1948年3月起,粤中区武装斗争进入了"大搞”阶段。各地人民武装在反“清剿”中不断壮大,逐渐扭转被动局面,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并形成了新高鹤(新会、高明、鹤山地区)、滨海(台山、赤溪和开平、阳江等部分地区)、广阳(阳江、阳春、恩平、新兴及开平部分地区)、三罗(云浮、郁南、罗定地区)4个战略游击活动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部分</b></p><p class="ql-block"><b>转守为改,主动出击 建立广南游击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主战场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在广东,敌人抛出的两期“清剿”计划相继失败。10月8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指示广南分委应加紧"填空格”,重点做好两阳、新恩山地的建立与巩固,以大部主力完成山地战略据点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1948年9、10月间,中共广南分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作出了《为建立广南游击根据地而斗争》的决议。粤中人民武装对敌斗争进入转守为攻的阶段,不断巩固和扩大游击活动区。至1949年6月,陆续在新高鹤、广阳、滨海、三罗4个地区建立了游击根据地。粤中人民武装发展至6800余人,控制地区人口达250多万,有12个县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粤中人民解放斗争进入迎接全面胜利的新阶段。</p> <p class="ql-block">  粤中人民武装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b>粤中纵队成立整军整训 反扫荡反抢掠解放农村</b></p><p class="ql-block"> 1949年初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要求各地人民武装在南下大军到达前,必须解放广大农村。随着华南各地人民武装对敌发起猛烈攻势,国民党当局企图以华南作为“最后堡垒”的计划彻底破产。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49年7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同时成立粤中临时区党委。</p><p class="ql-block"> 为了做好迎接解放的工作,粤中临时区党委于同年8月上旬在高明合水召开第一次执委会议。按照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精神,粤中纵队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开展整军整训运动,开展反抢掠、反扫荡斗争,粉碎敌人最后的垂死挣扎,形成以农村包围城镇的态势,为接应南下大军进入粤中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部分</b></p><p class="ql-block"><b>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粤中 接管城镇巩固新生政权</b></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初,在以叶剑英为第一书记的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1949年9月在江西赣州正式组成)和解放军2野4兵团司令员陈赓等的指挥下,解放广东战役全面展开。解放军入粤部队2野4兵团、4野15兵团以及两广纵队,从赣南地区分左、右、南三路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入广东。根据广东战役联合指挥部的命令,粤中纵队编入南路军,任务是“向西江两岸进迫,肃清西江沿岸敌人及土匪,使大军占领广州后,将来入桂时能够顺利安全地朔(溯)江而上”。据此,粤中纵队命令主力部队集中西江南岸,解放沿岸,巩固江防,然后进兵四邑两阳,协同大军作战。</p><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广州解放。遵照毛泽东的电示,2野4兵团命令集中6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大军火速进入粤中,追歼向阳江方向南逃之敌;2个师溯西江而上向粤桂边追击;随后,15军45师进入新会、江门一带,追剿残敌。粤中军民积极配合大军作战,将逃至阳江平岗一带的敌刘安琪第21兵团4万余人实施围歼,取得阳江战役的重大胜利。随着粤中全境的解放,粤中纵队奉命进入城镇接管。粤中大地从此获得新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部分</b></p><p class="ql-block"><b>革命烈士 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 粤中区武装人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有数百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用忠骨铸起了一座座红色丰碑。他们的壮举已载入粤中人民革命斗争光辉史册;他们的英名将永镌粤中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来到此行第二站——明湖艺术公园。</p><p class="ql-block"> 公园坐落于西江产业新城核心区,是区内标志性公园之一。建于2012年底,2014年全面对外开放,从原来的一片滩涂,成为高明区城市升级的一张绿色名片。</p><p class="ql-block"> 公园建设有小广场、特色喷泉、亲水平台、溪湖水道、环湖绿道、雕塑小品、广场灯塔、景观桥、健身广场等休闲文化娱乐设施。公园种植各类大型苗木,号称高明“小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垂枝红千层</p> <p class="ql-block">  黄金串钱柳</p> <p class="ql-block">  残叶也有特殊的美。</p> <p class="ql-block">  旅人蕉,好奇特的树,树杆如画。</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高明区最新建设的红色文化场馆——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简称“红廉基地”)。</p> <p class="ql-block">  展馆位于高明区明城镇七社村沧江河畔,河堤上绘有美丽的乡村彩图。</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17日,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由谭平山故居、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展览区以及红色记忆主题公园三个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红色廉政文化展览区展出了100余件珍贵史料及革命文物,并综合运用展板、实物、场景复原、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高明革命历史,以及廉政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就。</p> <p class="ql-block">  序厅。两侧主题雕塑。</p> <p class="ql-block">  高明红色廉政文化历史陈列以鸦片战争为起始时间点,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以重大事件为分割线,将不同时期的高明红色廉政文化发展历程分为九大部分展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觉醒与抗争</b></p><p class="ql-block"> 高明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840年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空前严重。高明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五四爱国运动后,高明籍青年先进分子谭平山、谭植棠和谭天度等,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在高明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新思想新文化,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高明人民思想的解放和觉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部分</b></p><p class="ql-block"><b>工农运动的兴起和党组织的建立</b></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高明籍阮贞元等进步青年回到家乡,积极宣传鼓动高明农民团结起来,组织农会,开展反抗土豪劣绅、反对苛捐杂税、减租抗租等斗争。在高明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共高明地方组织成立。自此,高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表现了高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坚定信念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部分</b></p><p class="ql-block"><b>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b></p><p class="ql-block">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高明地方党组织领导高明人民冲破反革命的高压,以超乎寻常的革命胆略和无坚不摧的顽强毅力坚持斗争,捍卫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开辟了新的革命阵地县立第三小学校,建立革命团体"力社”,重建中共高明地方组织,领导高明革命群众走出低谷,保存了高明革命的实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部分</b></p><p class="ql-block"><b>军民团结齐抗日</b></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共高明地方党组织遵照中共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高明实际,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团体,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了高明地区抗日斗争的热潮。彰显了高明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先后派张云逸、云广英、廖承志到广东和香港,加强国内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并于1938年1月,成立了八路军驻广州和香港办事处。图为张云逸、云广英、廖承志(从左至右)。</p> <p class="ql-block">  云奋荣大哥在父亲云广英相片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部分</b></p><p class="ql-block"><b>解放粤中建奇功</b></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后,留在粤中的武装人员和复员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隐蔽斗争。同年底,在中共中区特派员的领导下,隐蔽武装人员公开恢复武装斗争,并逐渐发展壮大。1949年7月1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正式成立。粤中纵队英勇顽强地开展反抢掠、反扫荡斗争,挫败了国民党军的频繁“清剿”,控制和解放了粤中区的广大乡村,为最后配合野战军解放广东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开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部分</b></p><p class="ql-block"><b>十八大以来的新跨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八部分</b></p><p class="ql-block"><b>亷政建设历程与成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九部分</b></p><p class="ql-block"><b>高明红色亷政文化的传承</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