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 共分享 促成长——西坝河第一幼儿园第一届“乐仁杯”微课题组展示活动

西坝河第一幼儿园

为了促进教师由教学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助力我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园所的大力支持下,基于园所“乐仁”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由我园参与区教研室学习的教师为组长,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参与微课题研究,组建了研习共同体,进而提升教师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经过一年的研究,各组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思考,我园于3月15日和3月22日分别举办了第一届“乐仁杯”微课题组汇报展示活动。 让我们看一看各组分享展示的成果吧!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组:“静如处子 动如疯兔”</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健康组 组长:陶鑫、陆玉锋</h1> 陶鑫老师带领的体育组主要研究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设计与指导,通过理论学习,理解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流程,把握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如何上好一节体育教学活动,总结出体育教学活动的常用教学方法,如:主题游戏法、活动探索法、分组轮换法、任务竞赛游戏法等,对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在分享活动中, 我园组建了以区级教学带头人 、区级骨干为引领的专家团队,针对微课题小组研究提出点评意见,促进微课题小组更好的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点评专家:程绍丽、郭沁萍<div>程老师提出:研究能够着眼于实践研究,总结出实用的教学方法,可将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展示。<br>郭老师提出:研究内容可以更聚焦,希望体现小组中每位教师的参与和成长。<br></div>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组“巧思为趣 悦动于室内”</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健康组 组长:赵桐</h1> <div> 在赵桐老师的带领下,健康组依据于特殊天气情况背景下,如何在室内调动幼儿体育活动兴趣,促进身体动作发展,提升幼儿运动能力,借助于室内体育活动多种材料,大胆实践,在幼儿不断探索和尝试中调整器材材料,组内教师积极探讨,梳理出适宜园所室内空间体育游戏场地划分区域。<br></div> 点评专家:娄海英老师、崔春玥老师<br>娄老师:健康组能够发挥团队每人的智慧,结合健康领域特点,从多方面挖掘室内空间资源,设计出特殊天气下室内游戏活动,有很强的实操性。<br>崔老师:健康组可以从更专业的角度,挖掘活动亮点,借鉴传统游戏,研究新游戏、新玩法,通过儿歌、规则等方法,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三组“语言美”</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言组 组长:韩堃</h1> 韩堃老师和语言组教师们通过一起学习与研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分析“童言稚语”案例,聚焦语言领域谈话活动的核心经验和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支持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点评专家:李晔老师、金韩寒老师<br>李老师:分享体现了教师们的探究过程,有很好的理论支撑,在案例中教师给予的支持可以不仅限于谈话活动,关于最近发展区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剖析。<br>金老师:通过韩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深入的,在理论支撑下,明确了教师的主体性,对实践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在语言发展特征方面,谈话活动是否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内容有些多,值得再思考。<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四组“乐动悦享”</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组 组长:王一伊</h1> 王一伊老师的音乐组在丰富的理论支持下,以促进幼儿审美发展为主线,以“经典音乐”为载体,以一日生活、教学实践为途径,研究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紧紧围绕“音乐选择”、“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在经典音乐的润养与游戏的快乐中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发展,提升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点评专家:程绍丽老师、王青老师<br>程老师:音乐组老师们的选题很有现实意义,在音乐游戏中进行,抓住了艺术领域的价值,体现了游戏化活动的理念,建议在实践中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一些实践中的好方法。<br>王老师:王一伊老师作为对音乐领域有多年经验的成熟教师起到了很好地带头作用,带领组员研究的案例可操作性强。建议可以再从某一点开始抓细。<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五组“搞定熊孩子”</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殊教育组 组长:吴蔚</h1> 吴蔚老师与特殊教育组的成员们聚焦幼儿的问题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沟通发现需要、学习更新观念、观察分析幼儿、方案按需实践的途径,利用视觉提示法帮助幼儿矫正问题行为。做有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点评专家:娄海英老师、王一伊老师<br>娄老师提出:通过吴老师的分享,看到了老师们的成长和专业,在对待特殊儿童时,我们要因材施教,尊重和接纳个体差异,助推孩子成长。<br>王老师提出:特殊教育组的研究很有系统性,是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注重引导孩子有规则等好习惯的培养。<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六组“自然美”</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术组 组长:高雅菲、罗海霞</h1> 高老师和自然美小组的老师们主要研究基于幼儿审美心理特点的自然美育资源建设,以中班玩叶子的审美桌创设为例,从创设目标、创设原则、创设过程及关注要点、创设效果来进行分享,为幼儿建构亲自然的美育环境和活动资源。 点评专家:裘伟老师、张宇老师<br>裘老师:自然美组课题中融入五大领域的教育,遵循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研究比较深入,形式丰富,能够在师幼互动中,体会美的融入,爱的教育。<br>张老师:美育的过程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过程,自然美小组的研究能够体现幼儿主体性,追随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提供适宜支持,教师不断反思,设计适合幼儿的审美活动,依据幼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后期的活动我认为很好。<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七组“美上天”</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术组 组长:蔡晨圆</h1> 蔡老师带领美术组老师们本学期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审美桌创设活动,激发幼儿多种能力发展,基于儿童兴趣及儿童视角,运用情感三部曲进行美术写生活动设计,让幼儿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并发展了教师日常的观察能力,总结分析能力。 点评专家:靳云飞老师、丁颖老师<br>靳老师:蔡老师分享的内容丰富,注重理论架构,深入了解幼儿心理,落实于实践,建议研究题目更聚焦,研究内容对照题目内容梳理,形成研究体系。<br>丁老师:从蔡老师的分享中能感受到美育中体现的幼儿与美的连接,体现出艺术领域的特点,以案例为介绍重点,梳理成果,是可应用的呈现。建议更加聚焦与幼儿审美的心理特点,借助审美桌的创设途径,梳理出成果。<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八组“快乐五仁组”</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社会组 组长:唐文艳</span></h1> 唐老师的社会组以观摩一节大班基于真实情境开展的社会集体教学活动为例进行分享,研究基于真实情境的社会教育活动的收获和不足展开了梳理和研究。 点评专家:李晔、吴蔚<br>李老师:唐老师能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幼儿进行研究,建议拓展思路,采用一课三研的方法,继续辐射给其他教师,发挥微课题辐射引领作用。<br>吴老师:唐老师组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解决了教师困惑问题,促进幼儿社会情感与交往能力提升,可将研究中的好方法、好策略进行梳理,提供给更多教师学习。<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九组“爱思考”</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学组 组长:严爱佳、赵美娇</h1> 严老师以在科学游戏中如何支架幼儿主动学习为题进行分享,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找出教师存在的困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小组成员共学共研。 点评专家:王维静、高雅菲<br>王老师:严老师梳理比较清晰,科学理论研读深入,将理论落于实际,融入到区域中、教学中,促进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很好。<br>高老师:严老师目标明确,理论指导实践,过程抓得很实,建议更加注重幼儿体验,通过对比、观察、梳理、分析等多种方法支持幼儿探究。<br>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十组“儿童为本 科学衔接”</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小衔接组 组长:郭沁萍</h1> 郭老师的幼小衔接组聚焦于今年热点话题“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进行研究,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件及精神,小组互学共进,将理论内化为实践,运用到园级、班级工作中来,总结经验进行分享,充分发挥了辐射作用。 点评专家:靳云飞、李晔<br>李晔老师提出:研究组将园所重点工作幼小衔接工作与微课题有机结合,专业引领强,落实班级深,研究思路为了更清晰,可把已研出来的成果进行梳理,接下来要以点带面,学习共享。<br>靳老师提出:课题研究有依有据,从教育部到北京市、区、园内的方案和指导精神,融入家园共参与,解决家长困惑。后期可以围绕四个准备更加清晰梳理出方法和策略,这样可以学以致用,辐射全园,促进质量提升。<br> 本次活动园所专门定制了分享纪念奖杯,以此鼓励微课题组研究人员的研究精神和研究行为。随后,张静园长首先肯定了前一阶段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同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大家的研究问题能够继续来源于一线,研究成果能够用于一线,认真做好研究过程材料的积累,不断优化研究策略和实施路径。同时有意识加强课题研究成果提炼能力,充分利用教研室资源,实践中贯彻落实先进教育理念,凝聚好研习共同体的力量,助力班级教学质量提升,提升教师教育实践能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届“乐仁杯”微课题招募啦!</h1> 在园所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22年我园共有23名教师加入区级各类平台学习和研究,为了更好发挥兼职教研员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不同层级教师专业提升,微课题组开启新一年研究的招募啦!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仪的研究组! 随着第一届“乐仁杯”圆满结束,希望全体老师都能把握机会,借助园所搭建的平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将今天所听、所思、所想、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专业型、思考型、研究型教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二届“乐仁杯”微课题的精彩呈现吧!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策划:刘琴 金韩寒</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王倩</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张静</div>

老师

幼儿

教师

研究

实践

组组长

教学活动

分享

梳理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