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文情,浓浓语文味——记安正学校小高部谢锦芳老师《两小儿辩日》公开课

特训二班

<p class="ql-block">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在小学阶段学习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光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3月22日上午小高部教研主任谢锦芳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两小儿辩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作为文言文,它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谢主任很重视读。无论是课前的自由读,还是课中抛出问题后的齐读,营造浓厚的古文氛围,让读变得有新意、有挑战。</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谢主任的板书也非常有创意,充分利用了板书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板书而板书。板书上的“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都是文中重点词,谢老师把这四个词作为“引子”,开启学生对辩日方法的思考,意在创造一种奇妙,引人入胜的课堂境界,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各自观察太阳的角度不同,观察结论自然也不相同。这是对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智慧的开掘,通过寻找这四个词语之间的两类关系,把两小儿的两个观点以及支持不同观点的论据全部从文本中提取出来。在这里,可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被整体把握住了。</p> <p class="ql-block">  文字本身是平面的,古文文字的简练性更使形象被大大地压缩了,而谢主任的《两小儿辩日》中,却用“还原”的方法,使蕴藏在文字深处的形象感得以凸显出来,并被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和把握住了。</p><p class="ql-block"> 例如在“辩斗”这一环节,先是对子之间的辩斗,学生之间的自由辩斗是进一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这种形象感,接着是老师和学生的pk,在这个环节里,可以看出,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可爱的古代“小儿”形象就这样被还原到了现代的课堂上。同时,在辩斗之时,师生的语速加快,情绪愈来愈投入,课堂语势层层推进,而此时教师却能自始至终地保持着冷静,张弛有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在体验、在把握,更是在享受。</p> <p class="ql-block">  纵观整节课,我们发现,老师对于课堂的动静、错落、疏密、起伏的把握艺术非常和谐,甚至对于课堂活动的时间分配,也是天然协调——“孔子不能决也”的讨论到师生“辩斗”过程中的重点朗读的时间,正处于课堂时间线的黄金分割点位置!时间的把握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群学时有学生提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借此引导孔子是怎样的一位大家,当然视频的解说后进行一个了情感的升华,寄托了老师对学生们对于身边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问题要不断的去探索,去钻研,去思考的期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利用第四节课的时间,听课的老师们对谢主任这堂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  谢主任这堂有古文味的语文课,给我们如何上文言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值得大家学习。</p>

课堂

板书

辩日

辩斗

小儿

学生

老师

古文

文言文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