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淡化与留白 胡卓娟初中语文名师+研修共同体第83期简报

<p class="ql-block">  注意到朱超,是因为他的趴姿听课。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不翻书,不听课,伏在桌上,老师的提醒似乎更像暖风抚摸过他的柔发,而脸上对提醒话语的厌恶之状更明确地表达着他的抵触和敌视。</p> <p class="ql-block">  疲惫的我似乎需要鼓起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应对这种可能一触即发的挑衅。其实,我多想回避这种乏味的交锋。作文还有一半没改,改过的还有十几份需要面谈,稿子内容需要考虑,还有今天中午要及时回家做饭,下午需要备课,还有个电话需要打,上完公开课的反思还没写……我的日程总是需要提前按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排好,然后一一实现,不想因为恶劣的学生,打乱整体的完成节奏。</p><p class="ql-block"> 问题总归是要及时处理的,早处理可以消除隐患,杜绝后面可能出现的更大的问题。常规处理一下,面谈问问,提醒鼓励,批评教育,我就打算放过这个问题学生了。</p><p class="ql-block"> “朱超,你怎么上课不翻书,总趴着?”</p><p class="ql-block"> “不想学语文。”</p><p class="ql-block"> 哦!?我心里有厌倦、有气愤,更有好奇。是什么问题引起这样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老师,你的一举一动我都看不惯,你想知道自从你带我们班后,我为什么语文成绩下降了?你还记得你说我作文的问题,你知道被人说的感觉吗?”</p> <p class="ql-block">  哦,我想起来了,因为作文审题和阅读都偏离题意和文本的客观,主观性太强,我的确为此专门找他面谈过,也在班里提醒过他。但是,如此刺耳的语言,我气愤了!这个在我带他以后曾考过班里第三的学生,就是这样回馈我的教学工作的。“老师你是教语文的,能说会道,我说不过你。”还没等我说完话,朱超就提出,不管他语文有什么问题,以后都不要我管他的语文了。我同意了,但希望他写个书面说明即可,免得家长质疑学校教育的不妥。但朱超拖了十多分钟也不同意自己留个书面说明,还不许我把此事告诉班主任和家长。“奇怪,你执意要做的事为什么不敢让班主任和家长知道呢?”他沉默了。可是,我的内心被深深地刺痛了。</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有力量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没有人知道我为学生付出了多少。我想,现在是初三上学期,直至他毕业,我不会再理会朱超了。虽然教师要诲人不倦,但教师也是有人格的,面对这样的敌视和污蔑,我不想失去尊严而再进一步实施教育。对他而言,失去一位语文老师的教导不算什么,只要他以后不失去他的朋友和提供给他帮助的人就好。但,学校教育是纠正家庭教育偏差和弥补家庭教育局限的最直接的场所。内心颠来倒去,犹豫不决。</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我边做中午饭,边流泪。在孩子回来之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女儿每天都很关心我的脸色,看到我有不高兴,就会问:“妈妈今天不高吗?”“妈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真的没有再批评过他。</p> <p class="ql-block">  淡化矛盾,给彼此留白,对他对我都会好一点。</p><p class="ql-block"> 一对一的谈化和留白不能阻碍整体教育的进展,在我的学科的教学中发生了这样不愉快的事,就还是得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进行德育渗透。</p><p class="ql-block"> 因为别的同学在课堂上小声嘲笑那些表现好的同学,我会讲到“恶意的侃”和“风凉话”在班里应该杜绝,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友善是多么重要。因为《出师表》,我谈到感恩;因为《曹刿论战》,我谈到鲁庄公不耻下问的谦虚;因为《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谈到接受别人珍贵的建议是聪明人的标志。我希望学生和我一起向大海学习,因为大海把自己放得很低,于是,“百川东到海”;我希望学生和我一起向成熟的稻子学习,因为成熟的稻子谦虚地低下自己的头;我希望学生和我一起向大树学习,大树默默地给世界奉献了美丽的绿色,却从不炫耀自己。</p><p class="ql-block"> “人们最先看到的是一棵树的树干,也看到了树冠,因为树冠姿态美丽,常常重视树冠。但你们猜猜,什么才是树最重要的部分?”</p><p class="ql-block"> “是树根。”是他——朱超猜对了!</p><p class="ql-block"> “是,你猜对了,是树根!就好像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优点,或者他的水平,甚至看到他为人处世的态度,这些,就好像是树冠,但你看不到他的三观。而三观就是树根,对人发展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在学习中逐渐树立积极的格局大的三观。”</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平时的点滴德育渗透,能影响到孩子们的品德建构。</p> <p class="ql-block">  面谈作文时,师生之间为切磋问题而热烈讨论;作文讲评时,过去作文的落后者展示了自己的佳作;表扬同学时,没有了小声的唏嘘和风凉话,同学们为进步者报以掌声。同学们和老师融洽相处的学习生活是生动活泼而亲昵的。这中间,没有朱超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游离于群体的学习活动之外,令他心里着急。令我意外的是,潜移默化和对比感化真的会发生作用。</p><p class="ql-block"> “老张,哦,张老师,那个,那个……朱超想让你给他改一下发言稿,他自己不敢来,让我带他来。”我看见他羞答答地站在冯浩身后,拿着自己的班会发言稿,低着头。我给他提了稿子的修改意见,为了使他更明白,边讲边在我手底下的纸上写写画画。</p><p class="ql-block"> “哎呀,我怎么把张歆艺的作业当成草稿纸了?!哈哈哈……”我和他相视而笑,他用两手半捂着脸,脸涨得红红的,又尴尬又羞涩地不敢正视我,既想笑又不敢放开了笑。许久以来积蓄在我心里的难过,让我不知对眼前这个曾轻狂的少年说些什么好了。</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依然淡淡地。因为书写问题严重,要求十个同学每天练字一行,其中有他。由其中的一位同学作组长负责在我上课前,把他们练字的生字本放在讲桌上,我下课批阅并谈话。</p><p class="ql-block"> 几天以来,他练字都很认真,书写水平真的提高了,写的字改观了许多。一次,我把他练的字给大家展览,他又高兴又故作淡定。</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作文,他真的认真写了,没有一个病句,只是,所举事例与主题不搭调。</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这次作文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我能说你的作文吗?”</p><p class="ql-block"> “能说,老师!”</p><p class="ql-block"> 我和他谈到上课铃响起。</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段时间的淡化和留白让我和他避免了一些冲突;也许,这段时间的淡化和留白让我和他都有时间和距离审视彼此;也许,这段时间的淡化和留白给予我们彼此更多的思考。眼泪使我坚信,付出的劳动,学生心里是有数的。他的改变更使我坚信,学生毕竟是孩子,还有教育的余地。在每日平凡的教育行走中,我看到了生活和命运给予我的那片辽阔的土地,这里,有太多的教育故事,满是希望和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