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几个大城市中,我是比较喜欢广州的,如果硬要选一个城市在乱世里偷安苟且,我首选广州,在我看来,广州不仅有油盐柴米的眼前苟且,也有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北京太大,象滔滔大海,一个人被扔进去,迅即就被水淹没,连个浪花都无法泛起,在北京住过几年,算是比较勤快之人,经常在北京大街小巷乱游,还是没有游完北京城,且常常在厚重的金碧辉煌的皇宫建筑中走过,只觉得在这个城里要生活得够爽,只有做皇帝最好,做个平民百姓会有压抑感,要有很強大的心理,才能够云淡风轻,静看岁月升升起起。大海潮汐。上海太洋气,感觉离土里生出来的野草很远,做一个阿拉是不好做。人在里边,没有足够的钱,没有足够的背景,在里边做一个小市民也是很卑微。深圳则速度太快,快得连历史都追不上它的脚步,快得有一点让人感到不踏实,相对而言,广州还算是我比较喜欢的城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州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在这个城里总可以找到自己活法。新生与腐朽并存,现代与传统共舞,世俗与清高都在。做一个隐士,在广州做就好,真正的大隐隐于市。在一条小巷,在旧痕斑斑的西关大屋,做一个西关小姐或者西关老太太都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路是广州最繁华古老的街道,有如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很多年前去广州出差或者游玩,我是一定要去北京路去逛一逛的,一家毗邻一家的商铺门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是感觉热闹太热闹了,偶尔也见一些有年代感的房屋与小巷,青石板路,趟龙门屋,小巷里横七树八挂着的竹竿衣服,充满了烟火气息和平民气息,出得苍苔斑斑的小巷,又有广州百货大楼,新大新百货大楼,随便钻进去,都可以逛上一天,在平凡年代的物质世界里瞎逛是广州城那个年代留给我的喜悦和回忆。没觉得少了一点历史感的广州有什么不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生活总是在当下,当下的快乐与幸福是最实际的,有没有厚重的历史实在与老百姓的生活没多大关系。在这个城里,春风和熙,生活方便,饮食可口,四季凉茶,吃着干炒牛河肠粉烧鸭烧鹅云吞面,便是觉得天长地久岁月静好了,广州就是这样令人心安理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广州100多年前的老照片,照片是黑白的,照片里坟茔遍野,城墙蜿蜒,寺庙林立,寺塔庄严,荒草凄凄,三两间房屋,一派荒凉凄美之景象,这是一百多年前的广州。一下子我被吸引了,一个古中国跃然照片中,我喜欢这样的广州,我喜欢这样风萧萧,雾茫茫的广州,我喜欢这样的古中国,它埋葬着祖先们的梦想,仁人志士的诞生,新中国要在这样略显荒凉的城市中呼之欲出,别忘了广州还是黄浦军校所在地,中国所有在战场上撕杀的军人都出自于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州还应该是一个革命摇篮与襁褓。</p><p class="ql-block">100多年年前,中国所有的古城应该都是这个模样吧,它不繁华,也不色彩斑斓,更不高楼林立,物欲横流。但它给人的冲击力一点都不比今天少。它给人的幸福感也不会少。世道沧海桑田,今非昔比。然而人的快乐与幸福,世间的甜蜜与辛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不同。人生代代无穷已,何处春江无月明。我相信那个时候的广州也有它美妙动人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张照片唤起与广州有关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广州沿西江溯上200多公里,便是广西的水上门户梧州。几十年来,我便居住于此。梧州和广州一衣带水,一个在江之头,一个在江之尾,即便在改革开放前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从梧州下广州还是很便捷的,远比广西首府南宁方便得多,从梧州河东航运局的码头下船,坐上当飞跃号轮船,晚上下船,一夜涛声水声马达声,第二天凌晨便可以到达广州沙河码头。很多梧州人祖藉都是广东,不管是从文化地理语言还是血脉渊缘上,梧州人对广州的认同感更强些,跟素不相识的人聊天,梧州人更愿意说自己是广东人而不愿意说自己是广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调到梧州,十足的一个外乡人,对梧州的这种集体无意识很不以为然。就象是鲁迅小说里落魄的阿Q说的,俺祖上也阔过一样,怪怪的,说自己是广东人难道就显得高贵吗?,照我看来,个体永远是最重要的,广州也有贩夫走卒很平凡的人哟。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还是在庙堂里混过的呢。真正的耽于自己是贵族血统,出身于贵族之地而实际上眼界与见识都透露着一种小家子气,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人,便是梧州人当时给我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虽然梧州离广州很近,很多人到广州去也如趁墟一样,做生意的人,当官的人,私差公差,经常去广州是家常便饭。当时,我一个写作的人,去广州的次数屈指可数。很少有巧立名目的公差,也不是有生意要做,要去广州,我就得自己掏钱。我只在静静等待着岁月流传。机会来临。当然不来也不要紧,很多结果不是非要不可,心里有独自的花开,在哪里都一样,一个城想想就好,有缘就去,无缘随它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去广州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逮住了一个机会去广州,好像是去看在流花宾馆旁边剧院的一场演出。把这信息告诉了花地主编,说想见见面,因为他发过我最早的诗,纸媒时代,我是诗是自由投稿被选中的,他回过几封信给我,也是用笔写在稿纸上又通过邮局寄到一个边远小镇,现在想来真不容易,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是这么纯粹。那种年代是永远过去了。象地下党接头一样,他拿着一本花地杂志到广州车站接我,让我凭着这本杂志与未见过面的他接头。他送了一本胡适的尝试集给我,让我好好看这中国第一本白话文的书。我感到很纳闷,如此学究。这种交往也就是跟广州的交往,有点文化,却又不深刻,然而也是令人难忘的。</p><p class="ql-block">那次去广州看的好像是广东省歌舞团的演出。正是广东歌手唐彪安里最火的时候,这对广州歌坛的金童玉女,那场演出正好有他们两个人的对唱。他俩正值青春年华,一个帅气,一个美艳。我还清楚记得他们唱的歌:</p><p class="ql-block">轻轻敲醒沉睡心灵</p><p class="ql-block">慢慢张开的你的眼睛</p><p class="ql-block">看忙碌世界是否依然</p><p class="ql-block">孤独地转个不停</p><p class="ql-block">春风不解风情</p><p class="ql-block">吹动少年的心</p><p class="ql-block">让昨日的泪水</p><p class="ql-block">滋润了我面容</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的笑容充满了青春的骄傲</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祈祷明天会更好……</p><p class="ql-block">他们唱得很投入深情,唐彪还跳下舞台跑到观众席,引来一阵佛腾。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这首歌是很经典,有着那个时代的明朗和阳光。被年轻的唐彪和安里,演义得叫人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去广州少不了要去北京路,作为广州的地标之一,北京路那时候非常热闹,两旁都是骑楼风挌的铺面。人流如潮,而清石板,散发广州城古老潮润气息。去广州一般是来去匆匆,短暂时间里很起劲地在北京路逛店买东西,一逛就是半天,又匆匆转车去南方大厦,还有旁边的爱群大厦,这些都是广州的老建筑,有些南洋又西方风格,特点是高大上,在当时建筑中。鹤立鸡群。尽管是匆匆走过,也是令人惊鸿一瞥了。小城姑娘羡慕响往的单纯今天不会再有了,直感觉那时候真傻,是真的傻。回想起来仿若隔世,就象张爱玲说的,隔着三十年,看三十年前的月亮,觉得她又大圆。其实真的不是那么一回事,人的眼界是越来越广,越来越尖的,当你过尽了千帆,阅尽了沧桑,物质外的的世界真的很难让自己心动如初了,会有一种冷静与理性,城是别人的城,家是别人的家,欢乐是别人,郁闷也是别人。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你有你的命运,你有你的烟火人间,所谓红尘万丈,再厉害,你也只能只取一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流逝,后来去广州就很平常了。广州这个城依然让人感到亲切,人间烟火味很足,粤语一开口,有时候会感觉在梧州,各种生活习惯气候都差不多。因为见过多了,看见广州人都有一种平常心态。一个城能让人世世代代生活下来,那些人的举手和投足,都会带着那个城的味道,你说它是腐杇也好,新鲜也好,它就在哪里,任潮起潮落。花开草绿。去得多就麻木了,是人,在哪里都差不多,没有谁更高贵,也没有谁更低贱,众生平等,万物花开。更感兴趣是广州的老建筑,每次去都找有老建筑的地方玩,上下九,荔湾,沙头角,镇海楼,陈家祠,能去的都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回想起来,广州城是让我留连感怀的是那旧得非常不堪的建筑,经常去看那些屈指可数的旧建筑,它的每一片苍苔,它约每一截残壁断垣,都让人心生怜惜,想入非非。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它立在哪,日日夜夜向星空大海诉说着这个城曾经的沧桑岁月。也有几分遗憾,这样的跳动着城市脉搏的建筑,在一个时期里被大规摸地淹没在历史风尘中,被一些口号和革命代替。广州城还冒出过一些光怪陆离的建筑,穿越整个旧广州城的高架桥,大煞风景。终于有一天高架桥在民怨的口沫声中拆掉了。千转百廻,赤子故里,才知道老祖宗留下来的车西是最美的,是经年琥珀闪耀着岁月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前都认为广州是个世俗的城市,没有多少悠久的历史埋在地下,曾有一个学者说过,挖地三尺,广州城也挖不出一片秦砖汉瓦出来。广州城的璀璨与繁华都是在地面上,不像西安古城,地面上呈现的都被它历史的璀璨所夺目了,闻名世界的兵马俑,神秘庞大的秦皇陵,千年古道,万首古词,唐诗宋赋都埋在了它的三丈黄土之下,翻开层层黄土,会有千年前的风挟着铁骑刀剑迎面扑来。千年前更千年前的广州城是什么样子呢?</p><p class="ql-block">岭南岭南,广州城就在岭之南,是皇帝流放惩罚他的罪臣之处,鸟飞过这里都要断翅膀。它的千年之前,更千年之前,果真是一派蛮荒瘴气吗?</p><p class="ql-block">广州城历史是个谜,谜底留给历史来释释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的某天,趁在广东顺德陪年迈父母的闲遐空挡,我独自一人到广州散心,我还是朝北京路走去,我居然发现北京路旁的西湖路有一座古老的何家书院,何家群筑建(也许是后来恢复的),那一刻我真是欢喜无比了。西湖路何家祠,又名庐江书院 在流水井旁,占地面积1722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沿着颇有岭南风格的牌坊,象穿越一条历史邃道。带回广州城的往日时光。古建筑是少不了的,不管是靥品还是真品,我一概照单全收。很愉悦地在里边转啊转啊,有点感谢广州城了,它竟有过这样的过去,听说过岳麓书院,还听说过这样那样的书院书院,从没听说过何家书院,在这个的闹市里流花水井旁,让广州城的历史凭添了几分诗意。何家子孙们可以早已流散海外,近百年的革命改朝换代,是谁将何家书院从历史尘埃中刨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旧中国曾经的模样,仁义,温雅数,知书达礼。崇尚文化,叫人一言难尽。对比今天,也许真会感觉,我们民族中最好的东西都留在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对广州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广州不仅有现在,她也有过去。她的过去在人们拼命往前赶,生怕腰包不够鼓,生怕房子不够大,生怕被这个滚滚向前的时代抛下来的氛围所淹没了。位于广州城心脏的北京路被一间商业店铺塞满,走进里边呼吸到的尽是商业的气息,时尚的气息,喧嚣的吵杂声,摩肩擦踵的人物让人走进去兴奋狂躁而回到家里内心又空空如野,感觉是一个被欲望塞满的的城市。这一次去广州,重访北京路,令人刮目相看。这也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城市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我跟家里人一起又去了一次广州玩,很随意的,这一玩,发现了广州以前没看到过的内涵。</p><p class="ql-block">两次游历广州北京路。让我对广州刮目相看。 从地铁站公园前钻出来,上到一条不大的街道,两旁是一间毗邻一间的时装店、杂货店,小食店,凉茶铺、牛杂</p><p class="ql-block"> 除了传统的岭南骑楼被修茸一新,文物部门经过考证的宋朝和汉朝的北京路,在经过几千年岁月后,被一层层剥开历史的尘埃,清晰展现在北京路下边,透过玻璃,看见汉代的泥土宋朝的砖瓦,那种感觉是很惊奇的,意味着几千年前,北京路也就是如今这个格局了,就有人在这里生活了,他们穿着飘逸的汉服在这条街道上走来走去,广州也是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城市啊。</p><p class="ql-block"> 顺着北京路往北走去,南越宫宛旧址博物馆出现在眼前,进得去转了半天,令人大喜,广州城终不负它的名望,它的历史并不象有些人所说的那么苍白,掘地三尺,也挖不出一个历史故事来。就在我曾经留连忘返的北京路下面,一层层一层层地叠加着古代五国历史,其璀璨其辉煌,让人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广州曾是南越宫旧址,是近代考古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在复活了的南越宫旧址,我们一行人转了大半天,只有在此刻,我才真正对广州城留恋起来,不是为她的今天,而是她的历史,一个有历史的城是魅力无限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