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往事:举人范成模与郜村的尊仁庵

运河小子

<p class="ql-block">  郜村是个了不起的江南小村,不仅它的名字在江南独一无二,而且宋代的吏部尚书陆德與还在这里造了一座郜村庙,引来了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故事和诗作。就在郜村庙南,还有一座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存世的小庵,名曰“尊仁庵”,庵座落在现郜墩村褚家角组的最西边,庵旁是一条南北向的界河,河水清清,两岸绿树成荫,河的对岸就是青石乡,旧时这里同属积善乡十四都宣丰里。港上有一座沙宁桥把二岸连接在一起,因尊仁庵就在沙宁桥的东桥堍,久而久之,附近的村民便把尊仁庵称为沙宁庵。清乾隆年间因为一个叫应诠的和尚,在这里倡导惜字活动,而声名鹊起。</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倡导惜字运动始于宋代,到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了,通常建造于集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有些大户人家也会在自家院内建造惜字亭。一般塔龛中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与吉祥图案。</p><p class="ql-block"> 古代读书人的书桌边,都会摆一个纸篓来装废弃的字纸,等人收取带到惜字亭去焚烧。焚化后的灰烬,则会选定黄道吉日,送至溪流或江河放流。古人就是以这样虔诚的方式,表达着对文字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明人凌濛初所著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开篇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旧时小孩子若用写有文字的纸张当卫生纸擦屁股,会被大人警告以“天雷要打煞”。可见敬惜字纸的风气,由来已久。于是惜字会、惜字局之类的慈善组织也相应而生,并在各地建造起一座座惜字亭。</p><p class="ql-block"> 郜村地处杭嘉湖的腹地。民风淳朴,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清代,这里惜字成风。最著名的就数尊仁庵了。</p><p class="ql-block"> 尊仁庵历史悠久,清嘉庆《石门县志》、光绪《石门县志》都有记载,“尊仁庵在郜村,乾隆间僧应诠置田九亩三分,为收拾棄字费,范孝廉成模为记。”可见在当时,尊仁庵在石门地带还是很有名望的,尤其是惜字工作颇有成效,引起了文人范成模的注意,范成模因应诠之邀请,专门为这乡下小庵作《尊仁庵惜字记》。</p><p class="ql-block"> 范成模是被誉为石门文坛五虎之一。清代乾隆年间的举人,字颉涛,好学不懈,尤工诗赋,年四十余始领乡荐,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举人。著有《梦园文集》、《芷怡诗草》。可见才华横溢,但对应诠的为人非常敬仰,对当时开展的惜字活动非常支持,于是欣然命笔,为尊仁庵留下了墨宝。清嘉庆《石门县志》卷九祠记一章,载有范成模为尊仁庵所写的惜字记一文:</p><p class="ql-block"> “僧应诠,石门人。幼出家于武林,自乾隆四十二年来郜村之尊仁庵。戒律精严,暮鼓晨钟,无间寒暑。村去城镇远。凡字纸之散弃者,向无人掇拾,僧乃募造纸篮,分送存贮,度其将满,逐担归爇之于炉,又络积。募置田九亩三分,完课之外,收租息为惜字用,如是者葢有年矣,但其田本非庵中所有。今僧年且老,恐后人昧厥前因利其田之人,而弗尽其事之勤,则字纸乃散弃不收。而田亦终归蕩废,思勒石以垂久远。而求予为之记,予惟字之重也,无不作字之人即无不作字之日,而旋作而旋弃之者,往往而是惟读书明。”</p><p class="ql-block"> 记写成之后,应诠不顾年事已高,当即让人找了一块高一米有余。宽六十厘米左右的白色的石碑,把范成模所写的记勒石置于庵前,以示众人牢记惜字之事。成了村上百姓教育子女的样板,尊仁庵应诠和尚惜字的故事也由此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尊仁庵几经兴废,惜字碑历经太平天国,抗日战争,文革等动乱之年,仍然巍然不倒,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碑牌尚在。可惜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初,被文物贩子盗走,成了村上人的一件憾事。</p><p class="ql-block"> 为了一睹尊仁庵的风采,我二次走访了尊仁庵附近的村落,尤其是它的落脚点褚家角自然村,褚家角是个大村,有五十多户人家,大多人家姓褚,尽管好几百年过去了,尊仁庵依然是村民心中的乡愁。本世纪初,村上的信众筹款在原地重建了尊仁庵,庵堂修得富丽堂皇,但可惜的是昔日由范成模书写的惜字碑一去不返。成了村民心中的心结。有几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尽管庵堂已经变成一块荒地,但那块刻字的白石头还在,小伙伴们经常躺在光滑的白石头上休息,有时还在光滑的石头上玩纸牌游戏,大人们还时常告诫大家要好好读书,爱惜文字。</p><p class="ql-block"> 郜村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子,对中华文字非常崇尚,敬而惜之,一直以来倡导尊孔尚儒、爱惜字纸的风尚。他们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能读书识字是不容易的事,自宋朝以来,这里出过不少读书人,在当今恢复高考以来,这里更是一代胜过一代,每年都有村上的学子考入重点大学,北京的清华,上海的交大,杭州的浙大都有郜村人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惜字碑已成为历史,但它永远是郜村人心中的乡愁,几百年所传承的文化是永远不会消逝的,郜村人的后代一定会记住历史,继往开来!</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摄于2018年5月,其时沙宁桥尚末修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