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马兰峪镇裕营房村关帝庙老照片。

龙闲赏燕

<p class="ql-block">遵化市马兰峪镇裕营房村位于遵化市西25公里长城脚下的马兰峪镇,村北紧临许家峪村,南部相连定营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村行政区面积2368.7亩,共有274户,1136口人,汉、满、蒙古、壮多民族聚集区。其中少数民族占95.4%。耕地1154亩,山场1095亩。建成区面积204亩,村民收入以板栗、核桃种植和粮食生产为主。</p><p class="ql-block">裕营房原为守护胜水峪(乾隆皇帝)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的八旗官兵和礼部营房,各妃园寝不单建营房,其兵、礼部员役都住在同一帝陵营房内,事务由帝陵衙门管理。后繁衍成村,故取名为裕陵营房,后简称裕营房。兵部关防铜质牌,长9.9厘米,宽6.2厘米,厚2厘米,文为“X陵看守山河关防”,满汉合璧背后有铜柱型柄,长9.5厘米,现在,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藏有“裕陵看守山河关防”。营房内除两系统官兵员役居住的房院外,兵部营房内都建有关帝庙一座,为兵、礼部人员顶礼膜拜和集体活动的场所。清朝帝王为了保护陵寝的安全,永祚皇图,江山万代,不仅从物质上以较高的俸禄换取护陵人员的忠孝,而且在精神上还利用关帝庙教化护陵人员,以提高他们的“皇权神授”意识,增强“忠孝结义”精神,所以在护陵营房中广修关帝庙。裕陵营房关帝庙前殿五间,后殿三间,有山门一间,均无钟鼓楼和配殿。有西耳房三间,殿前主位正中是“汉寿亭候”关圣帝君坐像一座,左边关平抱印,右边周仓持刀站像一座。裕陵营房关帝庙的文臣武将神像还有廖化、马良、华佗。后殿供奉关帝的祖上三代神像。关帝庙的山门、大殿,挂有匾额“万事人极”,大殿两楹挂有对联:“关夫子,孔夫子,二位夫子;读春秋,写春秋,一部春秋。”各殿四周墙上绘壁画,前檐额枋上是“苏式彩画”。关帝神像前供放着神牌,神牌上的文字是清朝各代皇帝加封给关帝的谥号,也就是表彰他生前死后功绩的称号。每加封一次,就要在神牌上累加两个字的谥号。从顺治九年到清末光绪朝,关帝的谥号累增到22个字,全称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住在营房的护陵人员除了参加陵寝祭祀外,其次重要的祭祀活动就是顶礼膜拜“关圣帝君”偶像。关帝庙每年有三大祭祀,关帝的圣诞五月十三日是固裕祭日,逢二月、八月都是选择吉日做为祭祀日期。每次祭日,不值班官兵全部参加,祭祀人员于前一日斋戒一天,这一天,不祭神、不还愿、不上坟、不作乐、不会筵席、各衙门不办公,护陵人称五月十三日为“祭科”。比二、八月祭日更为隆重,人们就像过节一样,祭祀礼仪结束后,各在本营房关帝庙集体会餐一次。这些关帝庙平时是护陵人员班余时间集中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论文比武、切磋技艺、说书聊天、谈今讲古;也有上香讨签、求神还愿的。这里既是护陵人员学文练武的公共场所,又是宣扬忠孝仁勇思想、传播关帝神灵功德的圣地。每到晚上,各殿堂灯火辉煌,更是人们晚饭后向往的地方。关帝庙在各营房所居方位一样,都在兵部主门之内,裕陵营房的关帝庙原址就是现在的裕营房村委会院址。此庙于1967年“破四旧”时被拆毁。(照片文字:裕營房村修理關帝廟工程完竣會首等合影紀念 民國二十八年十月 興隆辦事處五營房聯保辦公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