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凤西书法瓷壁</p><p class="ql-block"> 评读《晋城赋》</p><p class="ql-block">(十一)</p><p class="ql-block">朱瑜国</p> <p class="ql-block"> “长平蝴蝶绕七佛,沁河古堡列天坛。三教崇安开化寺,海会碧落上龙岩。”</p> <p class="ql-block">七佛山</p><p class="ql-block">朱瑜国</p><p class="ql-block">七佛山上有神仙,</p><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享和谐。</p><p class="ql-block">最美不过自在行,</p><p class="ql-block">常临七佛寿延年。</p><p class="ql-block">七七亊实久长远,</p><p class="ql-block">二七实是好人缘。</p><p class="ql-block">人生自弃贪和欲,</p><p class="ql-block">不是神仙胜似仙。</p><p class="ql-block">发表于2011年《晋城经济》第1期</p> <p class="ql-block"> 七佛山在高平市东 1.5公里处,是一座佛教名山。七佛山高耸入云,景色秀丽,正如邑中名士李谷子先生描绘的那样:“山峦起伏,气势雄伟,松柏苍翠,四季清香,祥光紫气,盈山溢岭。幽雅宁静,花香醉人。朝闻百鸟颂歌,暮见群禽蹈舞,天然美景,令人迷恋”。“七佛山,景观奇鲜,南有圣水池,北有金牛石,夜有转山灯,昼有仙蝶舞,南池北泉,琼浆玉液,实超凡之山,灵圣之地。其趣无穷,耐人欣慰。环山脚下几十处清泉小溪,流水淙淙,四季不止。前后左右水库、池塘,大大小小,如镜如盆,似月似星。人登七佛,心处仙界,如醉如痴,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七佛山上还有一段“斟酒引蝶”的故事:七佛山顶原建有云月寺一座,寺内供奉七佛,故又称七佛寺。在七佛 山南端的贯甲顶,建有一座蝴蝶庙,每年暑伏的头一天,多姿多彩的蝴蝶 齐聚蝴蝶庙,上下翻飞。在这一天,人们带上美酒,到贯甲顶“斟酒引蝶”。当美酒抛洒山头酒香四溢时,蝴蝶蜂拥而来,翩翩起舞。有幸者尚可看到 大如手掌的金色蝴蝶。</p> <p class="ql-block"> “沁河古堡列天坛。”</p><p class="ql-block">历山吟</p><p class="ql-block">朱瑜国</p><p class="ql-block">高山一平川,</p><p class="ql-block">千古一奇观。</p><p class="ql-block">尧舜一犁耕,</p><p class="ql-block">沁河米粮川。</p><p class="ql-block">下川留遗址,</p><p class="ql-block">文明天下传。</p><p class="ql-block">祭祀舜王坪,</p><p class="ql-block">历山似天坛。</p><p class="ql-block">发表于2012年《晋城经济》第4期</p> <p class="ql-block"> 沁河古堡群在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巍然屹立在泽州县、沁水县、阳城县长约20公里的沁河流域两岸,曾有古堡54座之多,如今保存完好的尚有10余座,它们都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以民间力量修筑而成的城堡。古堡建筑群大多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类型众多,风格最为独特要数它的军事防御功能。蜂窝城墙、藏兵洞、看家楼堪称民间军事防御工程的顶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 这些古堡大都具有村在城中、城中有村的平战结合的特点,堡内防御系统严谨,分村庄、城楼、堡楼三道防线。高达六层的堡楼中多有厚约一米的城墙,内部碾、磨、水井、粮仓等生活和粮食加工设备以及防御用的垒石、射孔、地道、火药一应俱全。此外,古城堡群内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和走廊式的藏兵洞,在中国北方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军事功能,对研究明代建筑艺术史和军事史有着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沁河古城堡不仅有突出的军事防御特色,而且还有不同的建筑美学个性。古堡群具有浓郁的晋东南地方特色,大多是“四大八小”的棋盘式院落,远远相连,明断暗连。堡内的城墙、深宅、牌坊、祠堂等建筑,充满了质朴之美,是中华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或许是这里的名门望族多在江南为官经商的缘故,堡内的建筑格局和江南精巧的园林建筑艺术相结合,很多建筑与装饰或多或少又带有江南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这些城堡建筑还倾注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城堡内,院院相通、楼楼相连。或曲径通幽,或逶迤交错,或用过街楼串联,或有地下甬道连接。楼上楼下,房里屋外仿似铺就了一张网络迷宫。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建设理念和可防可守,可居可游的理性思维。绵延沁河两岸,联通着历山天坛的祭祀圣地。</p> <p class="ql-block"> “ 三教堂、崇安寺、开化寺、海会寺、碧落寺、龙岩寺。”从西看到东晋城万里松,从北看到南寺庙看不完。</p> <p class="ql-block"> 三教寺在晋城地区一直存在,这是一种特殊的三教堂。比如陟椒三教堂,孟匠三教庙,尤其是陵川杨村镇寺润村的寺润三教堂,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堂庙供奉的有佛祖、孔夫子,老子。这是当时老百姓根据财力物力情况,实行的一种简便的宗教信仰形式。当然也有三教合流,互相依托,外来宗教和本土宗教相融合的意思。融合也就是中华文化之精髓,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p> <p class="ql-block"> 崇安寺为陵川寺庙之首。隋开皇十六年(596)佛事开禁时,这里就比较繁盛。创建年代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 命为“崇安寺”。崇安寺建筑宏大,气势雄伟,经过全面修缮,重现它故有的风姿,成为陵川一著名旅游景点。崇安寺最壮美的建筑首推山门古陵楼。相传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陵墓就在楼下。寺东部的钟楼内有一只六尺高、口围一丈五尺有余,重约万斤的大铁钟,为寺之瑰宝。传说这口钟撞起来,声波可达三十里。当地甚至有“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谣语,认为陵川得名于崇安寺旁的石勒陵墓。</p> <p class="ql-block"> 石勒出身卑微,是我国唯一的“奴隶皇帝”,后来抓住机遇,终于成就一番霸业。公元330年,石勒成为大赵天王,历经近30年的时光,石勒从一名奴隶,终于华丽转变,成为皇帝。建国号为赵,史称后赵。据史载,石勒死后夜葬于山谷,世人莫知其所,于是传说石勒葬于陵川县城西北角处的崇安寺门东侧,又有人说葬在崇安寺的佛座之下。陵川籍的文学家郝经有诗道:“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夜葬山间人不见,至今犹有守坟僧。”</p><p class="ql-block">2006年05月25日, 崇安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我市退休干部母福珠, 经过十年的努力,以叙事方式呈现故事,以故事方式承载历史,创作了平民帝王石勒一生曲折起伏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石勒》。共计60余万字。小说一经问世,就引发了社会各界,以及台湾学者的广泛关注。客观的说,这本书弥补了文学作品在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方面的缺失,对后人学习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开化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陈区镇王村东北约2千米舍利山上。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年-926年),初名清凉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建造了大雄宝殿以后,改名为“开化禅院”,所以后来一直称为开化寺。</p> <p class="ql-block"> 开化寺大雄宝殿内的墙壁上绘满了壁画,总面积有88.2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宋代壁画中面积最大、独具特色的珍品。完成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内容为佛像和佛经故事。画面构图严,所绘建筑瑰丽,人物逼真、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是全国现存宋代壁画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为全国稀有文物。该壁画已被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编制成《开化寺宋代壁画》专辑出版,在国内外发行。</p> <p class="ql-block"> 海会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是一座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明清之遐迩闻名。 1965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值得赞扬的是海会寺别院:在海会寺中,有一处不起眼的院落。然而在明清两代,这里却是阳城一所最辉煌的书院。明清两代,阳城出进士120多名,其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在海会寺周围的村庄。古代沁河两岸文人鼎盛,从这里走出的王国光、陈廷敬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官员先后在全国各地任职,他们的成名影响了周围的读书人,他们的莅临又吸引了周围的文人。因此这里成了文人学子聚会的中心,从明至清,这里先后有不少诗社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樊南诗社”、“梅花诗社”、“七逸老人诗社”,他们都留有大量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碧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创建于北朝时期,后经多次鼎新扩建,名列古泽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卧云”为古泽州八景第一景。现存北齐石窟一座、唐代石窟两座。唐代及武周石龛10余龛、明代古桥两座。北魏至民国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现存最早为一方“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的摩崖题记。由于历史原因,碧落寺古建筑保存不多,且多为清代建筑。近年来,碧落寺文物管理所对该古建进行了大规模维修,先后修复了毗卢殿、地藏殿、水陆殿、观音殿、并重新翻刻了已毁的唐代名碑——碧落碑,2001年九月,我国著名的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察碧落寺后,欣然命笔,为碧落寺碑亭题写了匾额。</p> <p class="ql-block"> 龙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梁泉村,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重修过殿,为金、明时期建筑。是当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正殿前檐下保存有金碑2通,一为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一为金天会三年(1163年),记载了龙岩寺的历史沿革,碑文以草、篆、隶、楷、行等多种字体镌刻,书写流畅,刻工精湛,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还有沁水县中村镇上阁村上阁龙岩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不详,该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792平方米。现存建筑南殿为宋代建筑,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为清代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