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镇“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范鑫

<p class="ql-block">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人人身上有担子,事事有人担责任,工作部署真落实,法官镇从2021年11月开始,实行“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制度。周一安排工作,列出任务清单,周四集中“交账”,专班负责推进。通过明责任、限时间、卡节点形成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形成干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p> <b>核心工作纵深开展。</b>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是当前乃至今后五年的工作核心,为通过创建全面提升城镇面貌,法官镇落实8名干部组成专班负责推进。但示范镇创建涉及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单靠工作专班难以系统推进,“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制度实行后,值周班子成员会同专班,将全年工作细化分解,实行项目包抓责任制,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倒排工期,快速推进,促进示范镇创建精准定位,“医药康养、三产融合、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更清。将镇区建设与景区开发有机结合,采取中心带动、轴线拓展、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建设策略,全力打造秦岭康养旅游一体化发展新高地。 示范镇建设规划 <b>基础工作稳步实施。</b>整流域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建设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兴农富农的基础。“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制度实行来,法官镇采取班子成员值周督办、科级领导牵头领办的方式,在高速路、黄漫路、靳家河沿线,打造链条完整、特色明显、优质高效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逐地块明确发展项目,努力将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如黄家店村在现有茶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玉米套种黄豆,既发展特色产业,又保证粮食安全;姚湾社区坚持一季水稻一季油菜,发展观光农业;花庙子村围绕油脂加工,春种芝麻,秋种油菜......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的创建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连接成片的油菜田 <b>关键工作有序推进。</b>整流域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现代新农村的关键。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道路、民居、河道等方方面面,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为保证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专班实行“日清单”制度,每天制定任务清单,值周领导负责督促,每天一汇总,一通报,日清日结,形成有效工作合力。近期来,共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及公益性岗位60余人,清理河塘沟渠87处、杂物3886处、沟渠淤泥2千米,整治乱堆乱放柴草55处,拆除违建18处,铲除房前屋后、村内巷道、公路两侧杂草21公里,新建、补植绿化带2000平方米,种植花卉5000平方米,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焕然一新的原乡全景 <b>  难点工作突破开展。</b>2021年7-9月,法官镇连续6次受暴雨灾害侵袭,法官庙村赵家湾组出现山体滑坡,滑坡体内赵贻安等16户农户房屋致危,无法居住。在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对受灾群众采取避灾安置办法选址重建。新建房屋需要征用土地5.9亩,地是群众的命根子,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搬迁安置工作进展缓慢,赵家湾避灾搬迁安置点建设成为当前工作的“难点”。“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实行制度后,在涉及民生的急难险重工作中形成了有效合力,工作专班推进,干部分片包抓,挨家挨户宣传动员,逐人逐户解释政策,征地工作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项涉及民生保障的重要工程终于可以顺利实施。姚湾社区郭沟组废品收购站是镇区环境整治的“牛皮癣”。屡关屡开,过段时间又死灰复燃,群众对废品收购站影响镇区面貌的呼声很高,实行周“交账”制度以来,在值周领导和责任领导双重作用下,整治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进度,经各方共同努力,终于得到彻底根治。 安置点设计概念图 <p class="ql-block">  据统计,实行“周安排周清单周交账”制度来,法官镇累计实行交账16次,共安排各项工作任务118项,其中107项阶段性工作全部完成,其余11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p>

交账

工作

清单

专班

推进

法官

整治

安排

实行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