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中语文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之导学案前置式新授教学模式试探

韩雪萍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教材的采用,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在“三新”的背景下,</span>为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全体教师于3月22日在行政楼201召开了教研会。谷云峰老师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导学案前置式新授教学模式”为方向进行了授课。</span></p> <p class="ql-block">课题:《谏太宗十思疏》</p><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高一语文组谷云峰</p> <p class="ql-block">文言知识回顾环节</p><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是个双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输出的信息,学生收集加工,学生收集加工如何又要反馈给教师,教师在回收处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信息的输出。在这节课的开始,谷老师就向我们展示了,教与学,不是简单的讲与听的单向关系,教师的教,指导着学生的学,而学生学的结果,又影响着教师的教。</p> <p class="ql-block">学生的流利应答体现了这个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预热,课后复习巩固。这为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学生上讲台实战翻译,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做到了及时回收,准确加工,科学反馈。</p> <p class="ql-block">学生互评,教师点拨,体现了教学评价与检查阶段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 <p class="ql-block">文本探究:</p><p class="ql-block">请将本文与初中所学之诸葛亮《出师表》进行比较,分析唐太宗之所以能够采纳魏征建议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生自由讨论5分钟,以朴实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谷老师的课堂,学生充分地活动了起来,师生互动良好。</p> <p class="ql-block">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加扎实和有效。</p> <p class="ql-block">教师提示:从“何人所疏,疏给何人,所疏为何,如何而疏”四个角度思考。</p> <p class="ql-block">生1从“如何而疏”的角度,分析魏征<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超的劝谏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教师点拨:高明的劝谏艺术</p><p class="ql-block">1.妙在技巧</p><p class="ql-block">2.妙在目的</p><p class="ql-block">3.妙在语言</p> <p class="ql-block">生2从“疏给何人”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见解,比较刘禅和唐太宗的不同来切入。</p> <p class="ql-block">生3从“何人而疏”的角度分析诸葛亮和魏征与君主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教师补充“所疏为何”角度并总结课堂。</p> <p class="ql-block">谷老师的课堂,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课堂的精彩与美妙。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p> <p class="ql-block">唐欣欣老师总结评价,“真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真实的课堂上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不能只注重自己该怎样教,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从中去发现学生好的想法和错误想法,及时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如今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形式的东西太多了,花哨的不实用的东西也太多了,感谢谷老师今天带我们返璞归真。</p> <p class="ql-block">陈海涵老师评价这节课,文言知识的积累很扎实,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谭嘉璐老师评价这节课,逻辑性非常严密,用词精准,将前置式学习模式落实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谭嘉璐老师就这节课拓展了导学案前置式学习的相关教研内容。</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学习的高效,就必须在原有的课程模式下,实现一系列的转变。当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查缺补漏,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在新教材的大背景下教师变先教后做为先学后教,即: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运用知识”为“互相交流”等。</p> <p class="ql-block"> 新课程的“变”,实际上是由学习目的到学习方式的转变。怎样将新课程的理念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呢?前置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实现途径,其最大的优点是使学生的问题和疑难得以提彰暴露和展现,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探究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道路上,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将始终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去探究、学习、分享、实践、反思。我们定能踔厉奋斗,笃行不怠,做到不负学生,不负自己!</p> <p class="ql-block">文/韩雪萍</p><p class="ql-block">摄影/韩雪萍</p>

学生

教师

课堂教学

学习

前置式

课堂

老师

新课程

这节

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