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和气清天道均”,3月22日(周二)上午8:00—12:00 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颜炳罡老师,利用网络云端为2505班的省培传统文化骨干学员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专题理论讲座----《四书之道与立德树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圣书,与西方《圣经》不同 ,它不靠禁锢人们的思想而立世,而为人们指明了一条处世立身之道,如:致中和。是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书,是真正的“中华圣书”!</p> <p class="ql-block"> 老师先介绍了四书的内容,指出读《四书》对我们国人的重要性。“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四书》是人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人生的指南针,所以读书明理。</p> <p class="ql-block"> 接着介绍了《五经》,分别举例指出五经是“源”,是“根”,如:孔子将其最“粗鲁”学生子路培养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这足以说明“礼”之重要,说明“圣书经典”之重要。</p> <p class="ql-block"> 怎样读《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有很好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朱熹认为: 《四书》应当依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来读。</p> <p class="ql-block"> 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大学》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厘清并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br></p><p class="ql-block">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论语》记载了孔门诸弟子答问,孔子的语默静动,把儒家思想的精义都囊括其中,可以从中了解并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p><p class="ql-block"> 《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朱子认为《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初学者难于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要放在最后来研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书》是做中国人的之礼之道,是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处事的分级。读了《四书》何书不可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何事不可处?</span>何理不可究?读了书后,有了道德准则,就没有贪念,就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明了处世之道。</p><p class="ql-block"><br></p>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子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蕴涵了朱子自身立教教人的深意,也好似人生的顺序,少时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青壮年意气风发、豪情干云,人到中年渐渐成熟、中正平和。 《大学》出自《礼记》。颜老师指出:礼的最高境界是“无不敬”。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就是教导我们从小要知礼行礼。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视《论语》为精神食粮,能滋润身心。他认为《孟子》大气磅礴,滔滔雄辩,如药,能振奋人的精神,增强我们的抵抗力。 <p class="ql-block"> 颜老师的经典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这一句句的经典名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仍然在我们的耳边萦绕着,在胸中激荡着!</p><p class="ql-block"> 身为教书育人的我们该如何扛起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教化的大旗?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吸精华去糟粕呢?在今后的从教之路上,我们还需研行相宜,传承好古人的智慧宝藏,树立好文化自信和凝聚力,让中国传统文化散发出它应有的历久弥新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