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镜故宫

雪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和殿与保和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向天庭深处</b></p> <p class="ql-block">  故宫三大殿和太和门广场,加上四周廊庑,四角崇楼,构成一座天下最壮丽的庭院,就像紫禁城的城中之城。</p><p class="ql-block"> 如果以交响乐来比喻:</p><p class="ql-block"> 太和门到太和殿,跌宕起伏,像第一乐章快板;精巧的中和殿相当于和缓的行板;保和殿掀起一个小高潮,犹如终曲。</p> <p class="ql-block">   先说中和殿。</p><p class="ql-block"> 它虽然体量小,但造型很有特色。平面呈正方形,鎏金殿顶为圆形,如一颗巨大的宝珠。</p><p class="ql-block"> 它还是紫禁城中路上唯一一座明代建筑物,建于明朝天启年间。</p><p class="ql-block"> 中和殿在南北大殿中起到过渡和平衡作用,有点像皇家大院儿里的多功能厅。</p> <p class="ql-block">  一是休息厅。</p><p class="ql-block"> 在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这里休息,再到太和殿接受朝拜。</p><p class="ql-block"> 二是宴会厅。</p><p class="ql-block"> 明代皇帝常在这里举办“莲花宴”,席上有种专用的莲花造型金杯。清初顺治年间,为犒赏带领清军入关的吴三桂,皇帝就在此设宴款待他。</p> <p class="ql-block">  三是议事厅。</p><p class="ql-block"> 如崇祯十七年三月,皇帝在这里召集了三十多位大臣,商量如何对付李自成大军。结果大臣们支支吾吾拿不出好主意。半个多月后起义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p><p class="ql-block"> 四是典仪厅。</p><p class="ql-block"> 皇帝在祭天坛、地坛、先农坛等之前,先在这里举行典礼。</p> <p class="ql-block">  中和殿以北的保和殿,建筑面积约为太和殿的一半。</p><p class="ql-block"> 它既是宫,又是殿。作为殿,具有行政功能;作为宫,曾有生活居住功能。</p><p class="ql-block"> 清初,年幼的顺治帝进京后,因乾清宫毁坏,于是朝廷先把保和殿修好,充当皇帝临时住所。</p><p class="ql-block"> 这一住就住了10年,顺治帝结婚时的洞房也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后,也在这里住过若干年。</p><p class="ql-block"> 年少有为的他,还把要解决的三大难题——削藩、治河、漕运,写成条幅张贴在宫柱上,警醒自己。 </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也兼具几项功能,如宴会厅、会议厅、接见厅、考场等。</p> <p class="ql-block">  明朝时,皇帝常在大殿两侧的后右门召见大臣。清朝时,保和殿常举办宴会。为了拉拢人心,蒙古王公、西藏班禅大师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最持久的功能是充当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殿试的考场,所以是古代读书人最心驰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殿试一般三年一届,四月份举行,时间为一天。考生数量不定,一般为200多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清初著名文学家袁枚参加过两次殿试。</p><p class="ql-block"> 先是在20岁时,由于文采出众,被地方官推荐直接参加殿试,终因年龄小被刷下。</p><p class="ql-block"> 3年后,他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资格,又来到这里,这次中了进士。</p><p class="ql-block"> 乾隆年间一个叫刘凤诰的考生,到太阳落山还没答完卷。监考官一看他的答题,发现书法出众,于是点蜡烛让他写完。发榜后他居然名列探花。</p> <p class="ql-block">  好玩儿的是,道光年间有个叫徐树铭的考生,写完试卷后着急上厕所,看到旁边有位器宇不凡的少年监考,请他帮忙照看试卷。少年乘机浏览答题,非常欣赏文笔。</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这位少年做了皇帝——咸丰帝。于是徐树铭连获升官。</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清朝在保和殿举行过112场殿试,上演了无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  保和殿还有件稀世珍宝——殿后大石雕。上面刻着九条龙,气势磅礴,重达200吨。</p><p class="ql-block"> 这是明初紫禁城遗物,只是在乾隆年间被凿去0.4米厚的原雕饰,重雕了龙纹。按说这么宏伟的石雕,不应该放在太和殿前让更多臣民膜拜吗?</p><p class="ql-block"> 一种解释是,石料在三大殿建成之前就已运到现位置。大殿建成后,有了重重宫门,搬不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更合理的解释是,这块石雕主要是给皇帝欣赏的。皇帝主要住在乾清宫,走出乾清门后,大石雕就扑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放在太和殿前,皇帝反而不大有机会看到。所以乾隆皇帝才花费极大代价把它重新雕刻。</p><p class="ql-block"> 过了保和殿,负责国事的外朝就算结束。再向北,就到帝王家的生活区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摄影:刘雪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字:米开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刘雪晶</b></p> <p class="ql-block">  估计不少朋友看了我的《雪镜故宫》系列美篇后,对故宫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此推荐一本屡获好评的获奖图书《故宫里的中国》。作者为摄影大师李少白和知名摄影师、撰稿人杨春燕。</p><p class="ql-block"> 前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专门为本书写序,称赞“这是一本下了功夫的好书!”。书从“国、家、屋”三个维度对故宫进行了深度解析,是一本知识性、观赏性、典藏性俱佳的好书。</p><p class="ql-block"> 此书一上市便荣登《中国新闻广电报》社科类好书榜榜首,入选《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名单。</p><p class="ql-block"> 最近,《故宫里的中国》一书又入选2022年4月份宁波市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推出的宁波读书月特别推荐书单,在宁波市有关媒体、图书馆、书店的平台专门做了推荐。</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各大网店、实体大书店均有销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