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世间》忆《渴望》 那曾经的痴迷和感动

老幺妹

<p class="ql-block">今日追剧《人世间》,每每坐在电视前,时时就会想起曾经的《渴望》剧情与及当年那种火爆场面。</p><p class="ql-block">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泸生,万众皆叹宋大成。这是当年火爆场面的写实。</p> <p class="ql-block">当年,是什么时年?1990年12月至1991年初,五十集电视剧巜渴望》首次播放期间。随着它的播发,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波澜,可以说不亚于前几年的汶川地震。时至今日,已老太的我,坐下来写这影评时,心中也有无限感慨!</p> <h3>是的,电视剧《渴望》当年确实轰动全国,感动千万人。以至于后来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里程碑,它创下的巅峰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h3> <h3>记得那时我正值中年三四十岁,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回家匆匆做饭吃,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渴望》。每天两集,看后过不了瘾,晚上睡觉做梦都在想。第二天上班,同事们见面就议论,"嗨,昨天看没"?不提名,都知道说的是电视剧《渴望》。"看了,这刘慧芳咋就这样倒霉,叫我昨晚上都在替她难过"。"王沪生这小子太可恨了"!上班议论《渴望》,晚上万人空巷看《渴望》,这确实是那个年代的真实。</h3> <h3>这是什么样的一个电视剧呀?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今天不少年轻人要问,心里是有质疑的。</h3> <h3>这也难怪,若没有从当年那个是非颠倒,混乱动荡的年代走过来,又经过乱而治年代的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h3> <h3>电视剧《渴望》其人物背景,其故事情节,就是产生在那个特殊复杂的年代里,是那个年代,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望。</h3> <h3>故事开始于一段复杂的恋情:年轻漂亮的刘慧芳面对两个追求者迟疑不决,一个是车间副主任宋大成,一个是来厂劳动的大学毕业生王泸生。她渴望爱情,但是前者有恩于她,后者身处困境,需要帮助。这使她左右为难。</h3> <h3>但是,她最终选择了王泸生。因为她善良,因为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知识份子困境的同情,并由此产生的爱情。</h3> <h3>婚后,刘慧芳的妹妹刘燕捡到一弃婴,刘慧芳对其萌发了母爱,王沪生不情愿,只好勉强收留,取名刘小芳。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王东东。</h3> <h3>深感失望的宋大成与刘慧芳的好友徐月娟结了婚,但宋大成对徐月娟感情不深,经常帮助刘慧芳一家。</h3> <h3>王泸生的父亲是著名学者,文革初期突然被抓下落不明。母亲急忧交加,病发身亡。姐姐王亚茹是医生,在送别未婚夫罗冈去干校后,发现已有身孕。她不顾罗冈的劝阻,偷偷生下了一女儿。</h3> <h3>罗冈突然深夜返京,王亚茹惊喜中未发现他神色有异。罗冈带着女儿悄然离去,留下一封信,告之他被通辑,让王亚茹忘掉他。</h3> <h3>王泸生父亲文革后恢复名誉,全家决定搬回洋楼住。王泸生,王亚茹只认王东东,不认刘小芳,不让其到洋楼住。刘慧芳不舍,带着女儿只好住娘家。两人的婚姻磕磕碰碰,充满结蒂。此时王泸生初恋情人肖竹心出现,刘慧芳得知后提出离婚,两人分手。</h3> <h3>刘慧芳读夜校与教师罗冈认识,偶然间,小芳身世大白。原来小芳是罗冈被遗弃的女儿。</h3><h3>刘慧芳的妹妹刘燕是报社记者,通过和罗冈的接触爱上了罗冈。</h3> <h3>罗冈对刘慧芳产生了感情,或者说对刘慧芳养大了自己的女儿的感谢,向刘慧芳表达了爱意。但刘慧芳知道王亚茹是小芳的生母后,坚持要向小芳说出真相,要成全罗冈,王亚茹一家人。</h3> <h3>自私狭隘的王泸生,王亚茹,当知道曾经嫌弃的小芳是自己亲人时,对刘慧芳心生愧疚。王泸生向刘慧芳请求复婚,刘拒绝。</h3> <h3>宋大成经常帮助刘慧芳,致与徐月娟的婚姻有裂缝,生活中两人误会多多。刘慧芳为找酷意出走的徐月娟,心疲身累注意不集中,在马路中被车撞伤,成了残疾人。</h3> <h3>结局不圆满。或者说,生活还没有结局,甚至残酷。电视剧最终是刘慧芳瘫痪了!这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犹如圣母般善良,纯洁而崇高的女人。好人一生平安的主题曲,在这里响亮地唱起了,实使观众痛心无比。</h3> <h3>好人刘慧芳的后半生,谁来照顾?这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渴望》没有按人们的思维去继续,就结尾了。于是人们开始想向,猜测:是含辛茹苦带大的养女小芳吗?但她巳千方百计让她去认生母了呀!是她曾经爱过,又为他付出了全部的王泸生吗?但他却巳经重重地伤害了她呀!是为感谢她,而爱上了她的罗冈吗?但她也把他成全给了王亚茹呀!</h3><h3>………………</h3> <h3>没有圆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以至于剧结束后的好久好久,我们一批痴迷者(当时还没有追星一说),常在一起议论剧中人物,甚至有了一些共识引用在你我生活中,那就是:娶妻要娶刘慧芳类,嫁夫要嫁宋大成似。</h3> <h3>可以说,《渴望》确实影响和指导了曾经人们的婚恋观,价值观,乃至人们的思想和生活。</h3> <p class="ql-block">今天,时过境迁,人们的思想,生活,追求及婚恋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曾听一群三十多岁的后辈们议论,对《渴望》有万多个搞不懂——:</p> <h3>刘慧芳谁都不想伤害,谁都想体谅,该说的事她偏不说,该骂的人她偏不骂,该离的婚她优柔寡断,该爱的人她卻迎还拒,于是左是误会右是冤枉。她的贤惠忍让恰恰成为婚姻不幸的温床。</h3> <h3>刘燕既然爱上了罗冈,凭什么退出?她想成全罗冈与王亚茹及孩子刘小芳成一家吗?她神经错乱了么?再说那个王亚茹真可厌,当初不知刘小芳是自己女儿时,万般刻薄嫌弃。刘燕去成全这种人,值得吗?</h3> <h3>宋大成憨厚老实到了极点!为帮助刘慧芳一家人,把倒霉事揽在了自己一身,被误解被冤枉还乐此不疲。这种人,居然还被当时的年轻女人看好。搞不懂那时的人的思维!</h3> <p class="ql-block">还有许许多多搞不懂,甚至被现在年轻人认为愚之极的人和事,这里就不一一说了。</p> <p class="ql-block">今日《人世间》,也是再现了普通人那个年代的平常生活:郑娟的温柔善良,秉昆的倔强仗义,秉义的正直清廉,周蓉对爱情的不顾一切……,这等等人与事,现今观者们,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好评。</p><p class="ql-block">两部连续剧反响都火爆,为何《人世间》更能使年轻人理解?</p><p class="ql-block">我认为:《渴望》与《人世间》,这两部剧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普通人的爱情和家庭。年代起点靠近,然《渴望》展现年代不长,固定在那几年。而《人世间》,是从那个时候写到改革开放,写到近期的拆迁,在这个过程中,观者因剧中人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而理解。</p> <p class="ql-block">《渴望》的成功,就在于将人生的,人性的一切,有机地溶合在社会大时代的背景中,加上演员出色的表演,具有较高的社会审美价值,也是中国第一次用电视剧,展示了普通人"真实"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而《人世间》的成功,同样秉承了以上的成功经验,并将内容扩展上升到了一个时代。因此可以说,《人世间》代表着我们那一代人的真实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种经过艺术渲染的,"真实"的力量,是文学乃至电影电视剧创作的基础,千年不衰。这也是为何《渴望》播出已三十多年了,仍感动和感染着我。</p><p class="ql-block">由此我深信,《人世间》这个代表一个时代的真实,也将永恒!</p> <p class="ql-block">文字:老幺妹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剧情照网络 </p> <h1>  谢谢阅读 欢迎评论</h1><h1> 转发收藏随意并谢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