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门弟子”陈缘督

昨日重现

<p class="ql-block">陈缘督(1902――1967),广东梅县人。原名陈煦,字缘督,号梅湖。 1917 年从金北楼学画,1923 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p><p class="ql-block">1926 年参与创办湖社画会,为副总干事;曾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1929年,在他的一次个展上,刚恒毅枢机主教对他的画技大加赞赏,并诚邀他画一幅中国式的圣母像。他果然不孚众望,一幅圣母谟拜圣婴的绢绘不久即完成。这幅作品后来在许多公教刊物上出现,广扬四海,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公教画家们创作的灵感被激活了。</p><p class="ql-block">1932年圣神降临节,他请求领洗,取圣名路加,并被任为辅仁大学艺术教授,在他的四周形成了一个基督徒画家的群体。后在他的组织下,上海、北京举办了多次基督宗教艺术展,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后,他又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当选北京新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水浒》之五《杨志卖刀》,绘画:陈缘督,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2月出版,50开,83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水浒》之八《宋江杀惜》,绘画:陈缘督,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3月出版,50开,81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水浒》之十一《清风寨》,绘画:陈缘督,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6月出版,50开,140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水浒》之十九《大名府》,绘画:陈缘督,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1月出版,50开,206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水浒》之二十《曾头市》,绘画:陈缘督,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6月出版,50开,149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水浒》之二十一《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绘画:陈缘督,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12月出版,50开,96图。</span></p> <p class="ql-block"><b>【连环画贴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精研古法,博采新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被遗忘的民国名家陈缘督</b></p><p class="ql-block"> 陈缘督是金北楼的高足,民国时期北平画坛的风云人物。他擅长人物、动物画,在连环画方面也是贡献良多,作品部部经典,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藏家追捧。 文革中,他盛年离去,从此中国美术界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传统国画家、连环画家。而他也逐渐被人们遗忘!</p><p class="ql-block"> 陈缘督(1902—1967)现代著名书画家、连环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守护者。原名陈煦,字缘督,号梅湖,广东梅县人。1917年进京谋生,受金北楼赏识,从其学山水、走兽。后在金北楼点拨下专攻人物画。1923年入金城、周肇祥创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926年9月金北楼去世后,在陈缘督(梅湖)的提议下,由金北楼长子金开藩继承父志,会同其父的其他弟子惠孝同(拓湖)、赵梦朱(明湖)、陈少梅(升湖)、李五湖等在金北楼故居钱粮胡同14号组织湖社画会,金潜庵任总干事,陈缘督、惠孝同任副总干事,陈还担任评议员。后历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北京新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 1929年陈缘督的《渔翁》《承恩图》《征民夫》《春夜宴桃李图》等五幅作品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其参展作品数量与张大千、林风眠相同,比齐白石多3幅。之后,其画作在日本和欧美多次举办展览,1930年作品参加比利时国际博览会时,获金牌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陈缘督一生主张“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艺术理念,强调保存传统绘画,尤其是重视对宋元绘画的研究和继承,同时,并不排斥对西画的学习。其艺术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民国时期,主要从事中国画,以人物画和动物画最为著名,陈缘督走的是宋元一路画风,曾临摹历代名迹,故传统功力深厚。他笔下作品细腻入微、画面精致考究,人物、动物以及各种场景的描绘神形兼备,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缘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要数连环画,上世纪50年代,他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套书《水浒传》(全26册)中单独创作完成了分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志卖刀》(之五)《宋江杀惜》(之八)《清风寨》(之十一)《大名府》(之十九)</span>《曾头市》(之二十)《梁山伯英雄排座次》(之二十一)等6册连环画作品,其中《大名府》206册,篇幅之长为该套书中列第二位,还有1953年人美出版的连环画《白蛇传》《巧媳妇》;1957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西游记》之《高老庄》等大量连环画。他在人物该画上细腻入微之特点,是颇具影响的精品之作。有评论家认为,陈缘督运用传统白描手法于小幅之上,一文一图,以图济文之穷,以文点图之睛,可谓篇篇上乘,幅幅精彩,部部经典,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藏家追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陈缘督连环画作品目录:</b></p><p class="ql-block">1.《鼠疫细菌战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春明书店1951年1月。</p><p class="ql-block">2.《陈国世大破地堡群》<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广艺书局1951年7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王同伦护厂捉特务》陈缘督,新大众1951年9月。</span></p><p class="ql-block">4.《永远光荣的李凤莲》<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美术读物1952年1月。</p><p class="ql-block">5.《好班长》<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广记书局1953年2月。</p><p class="ql-block">6.《鸭绿江上》陈缘督,新美术1953年3月。</p><p class="ql-block">7.《巧媳妇》<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人民美术1953年5月。</p><p class="ql-block">8.《白蛇传》<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人民美术1953年9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9.《杨志卖刀》(水浒传之五)陈缘督,朝花美术1955年2月</span></p><p class="ql-block">10.《宋江杀惜》(水浒传之八)陈缘督,朝花美术1955年3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1.《戚继光抗倭斩子》陈缘督,天津美术1956年4月。</span></p><p class="ql-block">12.《清风寨》(水浒传之十一)陈缘督,朝花美术1955年6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3.《曾头市》(水浒传之二十)陈缘督,朝花美术1956年6月。</span></p><p class="ql-block">14.《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水浒传二十一)陈缘督,朝花美术1956年</p><p class="ql-block">15.《仇大姐兴家》(聊斋故事)陈缘督、金协中,天津美术1956年12月</p><p class="ql-block">16.《白兔记》<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天津美术1956年8月。</p><p class="ql-block">17.《高老庄》(西游记)陈缘督等,河北人美1957年11月。</p><p class="ql-block">18.《大名府》(水浒传之十九)陈缘督,朝花美术1958年1月</p><p class="ql-block">19.《大名府》(水浒传之十九)(第2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人民美术1962年</p><p class="ql-block">20.《宋江杀惜》(水浒传之八)(第2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人民美术1962年</p><p class="ql-block">21.《杨志卖刀》(水浒传之五)(第2版)陈缘督,人民美术1962年</p><p class="ql-block">22.《清风寨》(水浒传之十一)(第2版)陈缘督,人民美术1962年</p><p class="ql-block">23.《曾头市》(水浒传之二十)(第2版)陈缘督,人民美术1962</p><p class="ql-block">24.《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水浒传)(第2版)陈缘督,人民美术1962年</p><p class="ql-block">25.《高老庄》(西游记)(第2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缘督</span>,河北人民1980年</p> <p class="ql-block">《高老庄》(西游记)绘画:陈缘督,河北人美1957年</p> <p class="ql-block">《白兔记》绘画:陈缘督,天津美术1956年</p> <p class="ql-block">1962年5月6日立夏《野猪林》陈缘督作</p> <p class="ql-block">1962年5月《飞云浦》陈缘督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陈缘督与民国时期的天主教</b></p><p class="ql-block"> 1930年,民国辅仁大学创设美术系,美术系老师陈缘督结合中、西方文化传统,用中国画技法描绘天主教圣母像,开创了民国天主教画派,这一画派的核心人物是陈缘督及他的学生陆鸿年、王肃达、刘彦斌、徐济华等。当时,该画派作品在欧洲许多国家有极大影响力,师生们的绘画集《中国公教美术》《我主圣传图》大量印制,1938年至1950年,先后有英文、法文、德文版发行。</p><p class="ql-block"> 该画派以《圣经故事》为主要题材,将其中的宗教人物中国化,譬如圣母玛利亚的绘像中使用了传统仕女画的造型和技法,还有的参用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观音菩萨像,面孔也是中国人的形象,实现了中西合璧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圣经》故事图像进入中国,则有着更早的历史。万历三十三年刊行的《程氏墨苑》,是制墨名家程君房的墨样图案集,其中有四种图像涉及圣经故事。这四种图像是传教士利玛窦赠与程君房,程氏请画家丁云鹏摹绘,然后翻刻在书中,以木刻版画模仿西洋铜版画,体现了极为高超的雕版技巧。《程式墨苑》里的圣经故事图像,当是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图像史料。</p><p class="ql-block"> 《圣经》故事图像进入中国,则有着更早的历史。万历三十三年刊行的《程氏墨苑》,是制墨名家程君房的墨样图案集,其中有四种图像涉及圣经故事。这四种图像是传教士利玛窦赠与程君房,程氏请画家丁云鹏摹绘,然后翻刻在书中,以木刻版画模仿西洋铜版画,体现了极为高超的雕版技巧。《程式墨苑》里的圣经故事图像,当是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图像史料。</p> <p class="ql-block"><b>辅仁大学的天主教画派(1936年)左起:</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u>陆鸿年、王肃达、徐济华、陈路加(陈缘督)、陈垣(辅仁大学校长)、白立鼐修士、张怀(辅仁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智超。</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世纪初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尝试以辅仁大学为例</b></p><p class="ql-block">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天主教开始绘画中国化运动。其中,以陈缘督为代表的辅仁大学美术系的画家团体堪称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他们尝试运用中国化的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后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本文从创作题材、艺术表现、绘画技法的角度,阐释当时的艺术家们对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理解以及实施的路径。</p><p class="ql-block">一、梳理这个时期辅仁大学美术系画家们创作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大致有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题材上,以圣经故事为主,尤其围绕“圣母与圣子”的题材进行大量创作;画家们笔下的圣母,典雅沉静、素朴平实,表情、形象、姿态类似中国传统的白衣观音像;画面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特别表现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代表性作品,如陈缘督的《月窗前的圣母》,圣母怀抱圣子坐在屋内,画面简洁,气氛宁静而温暖;王肃达的《圣母子与天使在花园》,画面选择在中式花园中,通过精细的工笔描20世纪初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尝试以辅仁大学为例文 吴涛绘出恬静温馨的氛围。之所以选择这类题材,显然更符合中国“重视家庭伦理”的文化传统。正如当时的枢机主教刚恒毅所说:“这些题材是如此的富有人情意味与甘饴甜蜜,即使外教人也容易领悟。”(《刚恒毅枢机回忆录》)相对而言,西方天主教绘画中经常出现的“耶稣受难”题材则较少出现,而且淡化了苦难的色彩,比如陈缘督的《负十字架的耶稣》,画面清和宁静,与表现这一题材的西方绘画大异其趣。</p><p class="ql-block"> 在艺术表现上,画面人物形象的服饰都是中国汉服,通常都是穿着衣襟、长袍、飘带;背景为中国传统建筑或者装饰,比如室内陈设的家具、屏风、花灯,或者是室外的长廊、庭院、假山,都是中国民间的生活景致;画作延续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风格,使用松柏、牡丹等各种象征性的视觉符号,注重意境的表达;或者是采用中国传统年画、版画的形式,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气息。比如,陆鸿年的《提灯盛会》,这幅以圣母子为题材的工笔兼写意人物画,人物、景物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画中的天使活泼可爱,延续了中国传统年画《百子图》的风格,喜庆的气氛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在绘画技法上,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法辅仁大学美术系画家们创作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大致有以下特点:在题材上,以圣经故事为主,尤其围绕“圣母与圣子”的题材进行大量创作;在艺术表现上,画面人物形象的服饰都是中国汉服,背景为中国传统建筑或者装饰;在绘画技法上,大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法而非写意画法而非写意画法,采用这种写实的技法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宗教画作中呈现过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与西方写实性绘画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细秀流畅的线条(而不是西方绘画通常使用的块面体积)来展现人物形象的情绪和情感;主要采用远景式构图或者散点构图,注重画面的留白,使作品充满诗意,充分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此外还采用精细工整的题字和图章,使画面虚实有度、整体呼应。比如,陈缘督的《耶稣与孩童》,人物神态生动,线条轻细柔和,构图疏密有致,属于中国画中常见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方式。</p><p class="ql-block">二、采用中国化的形式来表现天主教的题材,是这个时期天主教绘画作品的共同特征,也是画家们的主动选择,这其中就蕴含着画家们对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1933年,陈缘督相继在《圣教与美术》《民族美术》等文章中,阐述了采用中国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天主教题材的原因:一是使用中国化的方式,“循民族之特性习惯,易引起同情”,可以创作出中国人认同、接受的天主教绘画艺术,他引用历史上佛教艺术的例子来说明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意义;二是创制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不但有助于“保存中国固有之美术”,同时也可以使中国美术“因之进展发扬”,从而促进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转型”(这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画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由此使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能够与佛教美术一样,在中国艺术史占据一席之地。总之,在陈缘督看来,用中国化的方式来表现天主教主题,不仅在艺术上可以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意趣,同时也可以丰富中国的宗教艺术,拓展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这与陈缘督一贯主张的“精研古法,博择新知”的思想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1937年,他在辅仁大学的天主教美术展览上,鼓励画家们创作宗教题材的作品,“因为中国画家多半都眷恋中国历史与小说的题材”。他认为,尽管中国绘画艺术是“象征的和主观的”,与西方绘画艺术完全不同,但是这并不是一种障碍。相反,“中国绘画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它能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因此画家们尽可以采用中国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出他的风味与技巧”,中国历史上“佛教与道教都曾有过杰出的画家和画派”,他主张中国画家“可以借鉴这些老前辈”,同样来表现天主教题材。</p><p class="ql-block"> 这段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尝试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就因为抗战爆发而中断,但是具有相当的意义。天主教中国化是不同文化的交融、理解与沟通,天主教绘画中国化也不会仅仅局限于艺术符号的改变,而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丰富。20世纪初天主教绘画的中国化尝试,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的价值,更为可贵的是,它代表了一种有益的尝试,也一定会继续延伸下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吴涛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