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贵在坚持、创新和灵变

迷途羔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班级管理是一门慢的艺术,也是需要智慧的学问,没有一层不变的方法可以复制,没有一试就灵的神丹妙药,每天可能都在上演我们无法预料的大大小小的事,每一天都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手段和方法。作为班主任,想必每个学期都会制定班规约束学生言行,可试问又有多少班规是可以持续不断地付诸在管理过程中的呢?又有多少条款是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呢?有没有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又回到了起点,学生又变得无约束,无规矩,班级一团糟了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其实就是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的尴尬局面,班级管理制度要么朝令夕改要么一层不变,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演变过程,一开始学生兴趣盎然,意志坚定,表现得服服帖帖,在每次推出的新制度下唯命是从。但再好吃的东西吃久了也会腻,过不了多久,班委对制度的执行力和学生对制度的服从意识就会明显减弱,甚者目无制度,毫无危机意识、敬畏意识,我行我素,违纪不断,从而增添了管理者的管理难度,师生关系焦灼,对立情绪也随之突显,管理动力缺失,甚至“躺平”。久而久之,心灵焦脆,心累,疲惫,性情也变得急躁,容易发脾气,无效管理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接踵而至,更别谈工作成就感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育人管人靠的不是花拳绣腿,也不是像机器一样电闸一开就会自动连轴转,人的意志会因环境、思想和情感而转移,毕竟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群体,他们思想觉悟还不是那么高,自控能力还不是那么强,想要脚踏实地,想要自觉主动,还需要有新鲜活力的不断注入,需要用可行的制度框起来,有约束才能不越界,但是,又不能被框死,需要不断创新,需要除班主任以外的外力推动和监督,需要满足每个个体需求,否则问题就会层出不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在以前的管理中,我推行过很多“专政”,其依据多数是自身的主观臆断或者生搬硬套的没有生命力的约束性文字,条款缺乏温度,更多的都是“命令式”的或者“应付式”的,往往都是以点带面,这样的管理制度对班级优等生而言,勉强能够与班级制度同步,但对于消极型(后进)学生来说,时间久了,不执行制度,与制度对抗就在所难免。学生感觉不到温暖,执行起来就比较困难和被动,结果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初期还能同心同德,心存敬畏,心劲一致,可在执行一段时间后执行班委自己都会慢慢松懈,学生麻木,师生可谓是同床异梦,左耳进右耳出,无论你是来硬的,还是来软的,学生就是不愿意行动了,或者在强制“压力”驱使下,勉强蠕动一下,这样的管理无疑是失败的、无效的。那如何才能驱动学生自觉自愿的去执行去行动呢?如何唤醒学生内心的动力呢?又如何让班级管理制度保持新鲜感,始终保持热度呢?如何让学生参与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成就感更足,效果保持最佳呢?这是值得我研究学习的功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既然低效甚至无效,受困的我又该如何找到一条破局之路呢?很明显,管理贵在坚持、创新和灵变。首先,改变观念是改变班级管理现状的第一要务。班主任作为撬动班级这个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人物,如何可持续推进,如何减负增效,如何洞察管理中存在的真问题,如何杜绝管理制度走进死胡同,如何让班委不折不扣的认真执行你的精神,如何搭建好学生自治与治人的平台,改变自己的观念与抓好学生的观念同等重要。在双减背景下,新角色、新境遇、新要求,我们必须解放禁锢的传统思想,以顺应新时代下新教育变革政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其次,管理制度不能生硬,必须告别单一式管理方式,需要随时灵活变通,一生一策或者一组一策是最可行的人性化制度,要赋予班级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角色,赋予每一个小组不同的要求,做到分层管理,一班多策,百花齐放。班级管理目标必须精细化,计划到个人,方案到小组,落实到班级,精准施策,不可快刀斩乱麻一刀切,同时按照五会修炼之要求,重视检查、落实和总结。本学期我把学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帮扶工程推广到全班,给每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手册,每周总结、记录一次成长情况,做到一人一清单,一人一策略,这样便能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到“望、闻、问、切”,进一步引导学生唤醒自己的内驱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另外,慧眼识才,抓好用人很关键,班主任如果想要从琐碎繁多的事物中抽身出来,身边必须有几个得力的“左膀右臂”。马卡连柯说:“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因为它那里有机构,有职能,有责任,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下放职权,让“学生人人有事做,班级工作事事有人做”不仅是一句口号,我的任务就是做好重要班委(正副班长)培训工作,定好主旋律,明确职权和任务,进而加强对班委的监督,注重对班委的引导。接下来生生沟通的工作,制度考核的工作,激励奖惩的工作,活动开展的工作等都可以放心让班委去执行,为了避免轰轰烈烈之后销声匿迹的情况再度重演,班级一些机动的规章制度,包括各部门负责人任用等制度均放手让自己的“得力干将”去做决策。管理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只要每天把主要班委的工作激情调动起来,下面的一大摊子事不用担心没人做,更不愁做不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双减后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我们立于山顶统观全局,眺望远处的风景才能展开自己的思绪和想象力,而不是立于山脚仰望山巅,眼界受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金贤桂</span></p><p class="ql-block"><br></p>

班级

班委

学生

管理

制度

如何

管理制度

班主任

需要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