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蔚州教研—浅谈新增素养“量感”

更生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i>  “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首次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哪什么是“量感”?为什么要新增“量感”这个关健素养?和“数感”有关系吗?带着这些问题我反复查阅网上有关量感的文章,更是特别关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关于量感的解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说文》:“量,称轻重也。”“量”字的本义是“衡量”,如《韩非子·有度》:“使法量功,不自度也。”由“衡量”又可引申为“量器”,如《汉书·律历志上》:“量者……所以量多少也。”又:“斗者,聚升之量也。”由名词又能引申为动词“丈量”、“测量”,如《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不过这里的量必须读为liáng,而不能读作liàng。</b></p> <p class="ql-block">  从上面的古语可知:量一词多用于度量上,可能表示容器也可能表示度量衡的一种。而<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数学量感,即能感知物体的大小、重量、长短等特征,并具备用数学知识准确量化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数感是“一种关于数字的直觉”,量感是“一种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比如北京王府井的张秉贵的“一抓准”和“一口清”就分别指量感和数感。顾客要半斤糖果,他一手便能抓出五两,这属于量感。顾客分斤分两买各种糖果,经常顾客要买多少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这属于数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怀军博士领衔的团队,近几年致力通过专</span>栏《度量教学研究专辑》,对“度量”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在度量教学中丰富学生的量感》中提到了“量感”,同时课标编写组组长史宁中教授针对新标准为什么增加“量感”讲的也很透彻,感悟很深,让我对数感和量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史宁中教授在讲座中讲到“量感”是2021版新课标新提出的一个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说<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b>”数感是可以去掉后缀名词,然后抽象出数,例如一匹马、两头牛、三件衣服,去掉后缀名词,可以抽象出1、2、3,这就形成了数感。而量感是不可以去掉计量单位,例如一尺、两公里、一两、两公斤、一升、两公升,这样的计量单位是不可以去掉的,如果去掉了计量单位,就让人不明白表达的意思了,这就是量感。</p> <p class="ql-block">  史宁中教授和李怀军都说到:在度量中丰富学生的量感。这也就是培养量感的方法。《经历度量工具创生过程,发展学生量感》中讲到:“量感就是对量的感受。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长短、大小、质量、速度等方面的感受。培养小学生量感的知识载体比较多,如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货币……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方式也不少,比如认读度量工具,借助度量工具进行计算,实测物体等。但唯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其缺乏对度量价值和作用地充分认识。”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培养量感的教学方法:认读度量工具、借助度量工具计算、实测物体,这篇文章还提出了重要的一个观点:经历度量工具创生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数感,这篇文章是以量角器的创生过程为例的。</p> <p class="ql-block">  例如在《认识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量感,正如《度量教学研究专辑》文章中讲到的:(我的理解)《认识周长》老师让学生深度理解周界的内涵,怎样算是有周界?什么是周界内、周界外、周界上?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计算周界的长度,于是就产生了周长的概念。学生通过借助周界的概念,通过测量、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创设情境:在公园内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坪种植新草,需要种多大的面积?让学生在需要中来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让学生操作辩论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而不是两邻边相乘。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了不同的方法探究:图形叠合比较、割补转化、数方格,使学生的学习更透彻。这节课凸显了度量的本质,彰显了计算公式的度量意义,因此培养了学生的量感。</p> <p class="ql-block">  史宁中教授在讲座中讲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大部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了。第一学段:《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我的教室》,认识前后左右;《身体上的尺子》,测量。第二学段:《年、月、日的秘密》;《度量衡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认识公斤、吨;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第三学段:《校园平面图》,测量;《体育中的数学》,运动与脉搏;《营养午餐》,数据分析;《认识负数》,温度、海拔的表达。一些量感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很好,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实践活动的教学很多老师重视不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聚焦量感培养 发展核心素养</b></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继续植根课堂,笃行不怠,让教育紧跟时代脚步进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蔚州小数教育人在路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