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幅浩瀚的画卷,其中的每一笔浓墨都承载着无数平凡人的付出。壬寅年,泱泱我国迎来了最成功的一届冬奥会,也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敲响了家门。我们在赛场上一路奔跑,也在抗疫路上互相搀扶。未完成的期末遗憾还在昨天,新学期的线上教学又再次展开。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关怀学生的情绪安定和心理健康,深圳市龙岗区大布吉片区于2022年2月和3月相继开展了线上教研及教学活动。 一、集体备课收获满满<div> 2022年2月22日,龙岗区大布吉片区开展了针对初三年级的学生示范课和家长示范课。本次备课活动由乔裕老师主持,近70余位心理教师参加。本次备课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四组老师进行不同主题的初三学生课和家长课说课,第二部分是由其他心理老师进行评课。<br></div> 在本次集体备课中,由南湾学校潘晓敏老师分享的《调整心态,奔向未来》从中考的两大核心——实力和心态入手,和初三学生共同探讨了在疫情下复习和应考的好心态宝典,并从当下这一秒出发,带领学生立即练习。南湾学校的冮硕老师则将居家学习视为一次加深亲子关系的机遇,以《好好说爱你》为核心,从想法、行为和方法三个角度剖析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中的表达和结果,进而引出了亲子关系中的积极三到:“心到”(对朋友的热情、对老师的尊重)、“眼到”(看到父母唠叨、指责背后的期待)、“口到”(我听到;我感受;我需要;我希望)。而沙塘布学校的李冰心老师则从学生的困惑中而来,从学生的思考中而去,为在冲刺中考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带来了一部《高执行力修炼法则》。将学生习以为常的行为加以总结,则直接让学生感悟到“改变随时都在发生,改变随时都能做到”。龙岭初级中学的李郴老师则更加关注家庭系统在构建学生积极心理中的作用,因此带来了一节《疫情下家长如何与初三孩子沟通》。本课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暗线,强调亲子关系中的任何行为或互动都是一种沟通,都有其功能,最大程度肯定了父母在家庭关系中的付出。明线则以亲子沟通有挑战——沟通不畅有原因——亲子沟通有办法入手,由浅入深,引导家长对亲子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四位老师说课完毕,片区心理教研组长及其他心理老师对每节课都进行了有逻辑、有思想、有共鸣的深度评课。 二、线上教学如火如荼<div> 教育是国之根本,疫情也阻挡不了育人的脚步。自线上教学开始起,大布吉片区近一百余所学校的心理老师深入学生,在不同主题下开展了符合学生身心需求的心理课。线上教学虽然少了师生面对面的碰撞,但却增添了无穷多的教学可能性。<br></div><div> 在情绪管理方面,老师们把握了线上学习中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视听觉灵敏的特点,将绘本、表达性艺术治疗、正念、oh卡等多种教学形式融入教学中,将一节短暂的心理课变得活力十足。<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部分学校的情绪心理课)</h3> 在学习策略方面,线上学习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机会。为了推动学生们对不同策略的直观体验,老师们充分利用课前调查、课堂分享、课后追踪等形式把适用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尽数呈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部分学校的学习策略心理课)</h3> 在亲子关系方面,更长时间的相处就意味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吗?心理老师用弗洛伊德的冰山模型、萨提亚的沟通模式带你管中窥豹,从思维、语言和行动出发,找到冲突背后的关怀和依恋,共同学习爱的话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部分学校的亲子关系心理课)</h3> 在积极品质方面,积极心理学将幸福定义为“身处逆境仍然能正面、积极地看待问题,面对生活。”木桶理论曾让我们一眼看到未来的尽头,但新木桶理论带来了终身学习的成长型思维。对于处于时代剧烈变化的青少年而言,如何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积极品质挖掘出来,是走向自我实现的首要前提。探索积极自我,也点亮了对人生负责的明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部分学校的积极品质心理课)</h3> 有趣、有料又有味的心理课给居家学习的学生们带去了欢笑与思考,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学生们虽未能行万里路,但也能观遍人生。此外,为了推进心理课在线上教学中的作用,自2月28日起,龙岗区教科院陈静雯老师每周定时对大布吉片区的心理课开展情况进行线上巡堂,并对各位老师的精心备课、用心授课提出了高度赞扬。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种艰难无法越过。在这场全民齐心的试炼中,是我们所有平凡人的力量,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文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