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独龙族是中国最具神秘色彩,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不足万人,有民族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p><p class="ql-block"> 独龙族被称“太古上民”,意为原始。</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他们没有族称,没有姓氏,仅以地名为姓氏,以家中的排行为名。</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俅人"、"俅夷"、"野人",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靠竹、木工具从事最原始的农业生产,靠采集和渔猎添补家用,靠"刻木结绳记事,鸟语花开辨时节"。</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独龙族的上层人士时,亲自给这一民族取名为"独龙族"。从此,独龙族人民不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族称。</p> <p class="ql-block"> 独龙族旧时有一奇异习俗,女孩长到十二三岁就需要纹面。</p> <p class="ql-block"> 纹面的过程,就是先用竹签蘸上锅底的烟灰,在眉心、鼻梁、脸颊和嘴的四周描好纹形,然后请人一手持竹钏,一手拿拍针棒沿纹路打剌。每剌一针,即将血水擦去,马上敷上锅烟灰汗,过三五天,创口脱闸,皮肉上就呈现出青蓝色的斑痕,成了永远也擦洗不掉的面纹。</p> <p class="ql-block"> 独龙族妇女的纹面,有四种说法:(1)由于当年藏族察瓦龙土司每年都要向独龙族人民强收名目繁多的贡赋,甚至连嘴、耳、鼻、头发都要征税。如缴纳不起,便强掳妇女到藏族地区为奴。特别是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常常面临着被掳走他乡的危险。为了免遭掳掠,逃避蹂躏与践踏,独龙族女子只好采取自残办法消极自救。久而久之,形成了纹面的习俗,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初。</p> <p class="ql-block"> (2)纹面习俗可能与已经消失的独龙族特有的图腾崇拜物有关。</p> <p class="ql-block"> (3)当时独龙族的女人可能以纹面为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4)作为区别各个氏族或家族部落的一种标志。</p> <p class="ql-block"> 在独龙江上、下游面纹有较大的差异,不但面纹图案多种多样,而且面纹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纹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象男人的胡须一样,纹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纹上。</p> <p class="ql-block"> 独龙江上游的二乡、一乡的妇女则从额头起,面纹布满了整个脸部,仅仅是花纹图案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据说,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居住的地方,是某个部落或民族的。</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目前在世的独龙族纹面女仅有20多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拜访的这位独龙族纹面女,今年87岁,一直生活在独龙江边。近几年因为年龄大了,由嫁到丙中洛的女儿接来一起生活。</p> <p class="ql-block"> 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