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乡是什么?有人说,故乡是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老了回不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乡情是什么?我说,乡情就是对故乡的思念,思念幼时快乐时光,思念那条路,思念那座栋桥,思念那道水,思念那间老屋,思念与家乡父老乡亲、至爱亲朋的那些难以忘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笔者近几年回家乡赤水镇几次,家乡变化真是太大了,尤其是顺公路的东街、平街,原来的夹壁瓦房大多变成了砖混结构的二至三层楼房,仅剩东街口与西街口几间斑驳陆离的老房还能依稀让人记起老街旧时的模样;西街的老屋已寥寥可数;北街、南街尚存几处吊脚楼,石坎上的木质瓦房已多年失修,蛛网密布,残破不堪,大门敞开,无人居住,不知主人家搬去了哪里……</p> <p class="ql-block"> 那座有解放军战士值勤,我们童伴引以为傲、独特的青灰色大铁桥早已不知去向,换成了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的石桥。站在石桥上,听着桥下滩头滔滔不绝的水声,望着我们儿时嬉戏的那湾平缓水面,以及川黔对河两岸变换了的景色,令人唏嘘不已,记忆中的家乡已经回不去了,真如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诗中所写: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p> <p class="ql-block"> 再来几年,家乡老房子可能就都消失了,能勾起你记忆的只有四方的山形和眼睛面前那几湾水!到那时,老疙兜(疙瘩)们或许会说,这是我们的家乡吗?这是哪里哪啊?!</p><p class="ql-block"> 不必摆头,不必叹气,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是历史必然!现将收集的,自己拍摄留存的老桥、老房子照片,制作成画的格调,希望以按图索骥的方法,通过散点联想,与老伙计们摆摆家乡过往的龙门阵,唤起大家心中对故乡原风景的美好回忆,借以聊表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平街上、西街口王幺嬸、吴光龙表叔家挨着的老房,从这里,你会联想到左明大孃家,对面综合商店、市管会、理发店、医院、二饭店、缝纫社、胡清正老辈家、香兰水果店、转拐再往上、供销社生资门市、黄厚德家、老猴子家,供销社饭店、书店、卖布的门市,门市后面三孃家……,一想到街上那些年的人和事,心中会升起暖暖的感动!理发店里张柱才大叔与综合商店的胡会松大叔,总爱在楚河汉界上杀得难解难分,我们下相棋就是跟他们学的;进卫生院,陈医生,欧老师总是笑咪咪的问你,哪点又整斗啦?去缝纫社量尺寸,张二叔要说,两个星期来拿衣服……三孃吴光华在饭店工作,全街人常托她找熟人车去外面为事,她总是有求必应,事情只要办妥,就会走通街,叫人赶紧去赶车,还要叫你提早坐进驾驶室,占着位置!她的热心肠,常得到家乡人的称道!每当想起供销社门口那些年春节耍龙灯撒铁花的热闹场景,内心就会十分激动。赵丙成拿油捻子来!耍龙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队长高嗓门声音仍言犹在耳……</span></p> <p class="ql-block"> 看见西街口人家户门口的那只水桶了吧!是不是觉得很亲切?那些年,各户人家都有一两付大小不等的水桶,每天早上各家各户大人、小孩去小河沟,西煤沟担水,见你上坡担不动,邻家大叔会拎起你的水桶送到马路上,为你减轻负担!</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街口光龙表叔家有个厕所,成了半街人的公厕,人小进去方便,最担心两个问题,一是猪圈里的猪儿哼哼着,一大股热气冲屁股,你要边方便边用手拍圈板,两头忙!二是遇到孃孃嬸嬸进厕所,听声音是小孩子,她便冲进来,还吼你两句,咳什么咳,小娃儿家屁都不懂,裤(蹲)过去点!老辈子批评你,你还不敢开腔,一开腔,谨防她劈脑壳给你两下。知趣点的埋到脑壳就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瞎子奶娘老许妈居住的院子,这个院子住了好几家人,有木工师傅王泽厚大叔一家,有缝纫社陈二孃一大家子,有何家英三爹家,粮站唐光荣大叔家,院子里邻里之间关系相处得很好,你帮我我帮你,就像一家人一样。有几年我的母亲随纺织社去摩尼工作,我就和奶妈住在一起,在此期间,没少得到院子里老辈子们的照顾,找不到奶妈,我就会扯声卖气的叫唤,陈家华二孃就把我哄进家门,递颗水果糖给我。老许妈特别顾我,有什么好的东西,她自己不吃都留给我吃……常常想起和她在一起的日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辈子我都不敢忘了她的好!</span>让人遗憾的是,九几年她去世时,我在外地工作,由于信息不通,过后一段时间才晓得,每想到此我的心情会十分难受!只要回乡,我都要去她的坟上烧点纸钱,磕几个响响头!去年清明对她的坟墓进行了修缮,了却一下自已对她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院子挨着大舅家,大舅吴光荣的古书说得好,那些年逢年过节,老人们常聚在一起关着门听他说书,我也跟着母亲一起去听,什么《安安送米》,《薜仁贵征西》……等,说到悲苦时,大舅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听众也悲从中来,泪眼婆娑!我们这代人受忠孝仁义礼智信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大多是这样来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吴银项大舅家(街坊亲,我妈姓吴),小时候与奶妈一起,常牵着她去他家磨房帮忙磨面,新麦子出来,大舅娘做的小麦粑可好吃啦!至今头脑里还存有他家小麦粑与柴火混合在一起,香香的农家味道……</p> <p class="ql-block"> 对这三扇格子窗印象特别深刻,窗前有一颗石榴树,一天早上,梳着头的夏家姐姐推开窗户,红红的朝霞辉映在红红的石榴花和她红红的脸上,那场景把我惊呆了,第一次觉得家乡的姐姐们真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北街的房子随坡就坡,修在坡坎上,很有川南民居的地域特色,吊脚楼有好多处,如果有学画画的学生来这里写生,应该是很不错的选择,古镇的风韵感特别强!家乡的匠人很多,上北街周大爷的竹器活很有民间艺术特色,春节那条又漂亮又有气势的龙灯就出自他的手,划蔑条,扎架子,糊皮纸,上色……我们都爱去看稀奇,至今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仍浮现在脑海里!记得周大爷家有一个很长的巷子,连过去是木工师傅宪丙生大伯家,他的木工小墨活做得好,打的家具也漂亮!</p> <p class="ql-block"> 许家门口的环境呈现出苍桑感,别看现在房子看起来有点风雨飘摇,小时候从这里过,可热闹了!这里常晒有北街生产队的谷物,秋收时,打粮盖的场景此起彼落,热火朝天。晴日的早晨,你会看到姜登荣队长肩上扛着犁头,手上牵着牛,嘴里通知生产队的人,"出工了"的声音大半个街的人都听得到!印象中,北街生产队的土多是在上河沟;东街和南街两个生产队的土在下河沟、桫椤湾,高家园等地;西街生产队的在西煤沟,袁经理家房子周边那一坡,大河边沙坝上有一部份!春耕时节,百花盛开,田间地头都是劳动的场景,春天里家乡的风景是最美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说到袁经理,眼前就浮现出他从城墙下走路时"咯吱、咯吱"的身影,他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一支手,两条腿都沒了,走路靠假肢,大人小孩都尊敬他,有人吵架,他来评判一下,就烟消云散了。看见抗美援朝的电影《长津湖》,自然就会想起他,沒有他们那代人的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就没有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南街口的风景如旧,板壁房已破穿漏壁,场坝里堆了些旧物件,檐坎上还有小磨,这是农舍人家生活的痕迹。那些年,家乡居民、农业人口各占一半,有的家庭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居民户口,不少人家养有猪,鸡、兔、狗,鸽子等小动物,烧火做饭,不是烧柴、就是烧煤,晩霞映照,炊烟袅袅,赶着牛儿的牧童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景色回想起来都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 南街口坎下,这里有一个吊脚楼支撑的院子,印象中有五六间房,住有四、五户人家,都是吃商品粮的居民,大人或是从事小手工业,或是小商业者,大家和睦相处,有的家还喂有猪,小孩子们很勤快,相约一起砍柴,淘猪草……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大人减轻生活上的负担!</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南街是由一些大小不等的油逛石(青石)或鹅卵石铺就的石梯路,有的石板上有不少先人留下的深浅不一的拐耙印,小时候曾听老人们说是民国时期那些从叙永来赤水河,再到贵州毕节的背盐人留下的,很有些年深了!家乡人说现今的梯路变成水泥路是九十年代初河边毛台湾(台胞)探亲时出钱做好事修的!有人问,那些很有历史苍桑感的石头哪里去了呢?语气中自然含有让人惋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站在桥头仰拍的,画面由近及远呈现出铁器社、薜家院子、木器社,谢世珍家,苏银周大伯家染房……等南街老建筑的布局,让人想起那些年父亲在南街铁木社工作时,发生在自己身上、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一天,我和哥揭开父亲竹壳温水瓶的木塞,我看见里面亮晶晶的,好奇心驱使我丢了一颗石子进去……,哈哈,结果自然是老爸请我吃了一顿斑竹笋炒脚筋肉!</p><p class="ql-block"> 不容易回趟老家,那日,去看住在原铁器社老房子里、爱骂人的五孃和只是笑的姨父。两个老人都八十多了,一个患健忘症,一个耳朵聋,在一起生活几十年,女主内,男主外,把五个子女拉扯成人。最近些年身体大不如以前硬朗,儿女三番五次接去城里养老,向来说了算的五孃很固执,耍几天,不习惯,走了!就喜欢待在自家屋头。</p><p class="ql-block"> 见到我五孃认得清,对着我只是笑,反复叮嘱,老三,现在的日子好过,你们的福气好,要好好过哟!</p><p class="ql-block"> 听人说,每次家里来人,五孃总会夸五姨爹对她好。谈高兴了还对着姨父大声说:老狗X的,不要不耐烦,这是你的命,你今天经佑(照顾)我,我死了后,也要把你抓起去,在阴间照样经佑我! 什么也听不清的姨父看着五孃,在一边微笑着连连点头……</p><p class="ql-block"> 作家周国平说: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说住家的东街,这张照片是七八年兄长从部队回乡探亲时,用黑白相机照的,小学校的土墙瓦屋清晰可见,从学校拐拐沿公路往上,想起了酱油厂、农业社、下东街叶姓一大家、姜桂圆家、赵团长家等,想起去喂小伙伴桂圆家门口牛圈里的牛,在他家灶门口吹捧拍打红苕时的情景就很温馨!</p><p class="ql-block"> 下东街上来是农业社、派出所,说到派出所,就想起每天早上站在派出所门口,大钟旁穿一身白色警服远眺的王纯武所长,他也是一个抗美援朝老兵,一个警察和当地民兵负责赤水、中沙两个公社的社会治安,真佩服那些年家乡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p><p class="ql-block"> 派出所坎上叶世春家、杨纺迁、苟三三家、高房子,双龙家,许定远家,对门黄母牛家,胡清华家、戴天萍家、陈巧巧幺舅家、涂老四家,对门夏老师,王成莲家,东街与北街口唐世君家等。</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物资匮乏,每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小孩子们大都做家务,东家窜,西家逛,各家吃什么,吃早吃迟都知道。</p><p class="ql-block"> 闲来无事街上的男孩女孩常在一起跳街房,踢毽子,捡石子,跳绳……等游戏,玩得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租住在高房子,房东是叶幺爸家,我家和东家住底楼,二楼、三楼先后住了邓乔均家,许黑子家,李桂英家,翠娃姐家,许少洪家等!房东幺爸,幺娘一家人对人很和善,夏天天气热,三楼有两三间房是敞的,各家娃儿在木板上铺上竹席打地铺,在木块上点上叶二奶装的蚊烟,晚上摇着蒲扇,听着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我家与陈二爹家共同经营面房,母亲每到节假日很辛苦,起早贪黑帮人做面,磕睡很轻,住底楼,每晚,哪家人到没到家她都清楚,一直到整个住户都到齐了,门别了,她才入睡……</p><p class="ql-block"> 总之,整栋楼的住户,大人小孩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样。</p><p class="ql-block"> 高房子门前是粮站站长梅跃武老辈子主持修的斜坡小公路,一到秋冬就成了小孩子的乐园,大家在上面放叉车,玩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记得粮仓是由石条支撑的,下面非常干净凉爽,那时粮站是没有围墙的,小娃儿常相约去粮仓下习凉,被粮站的邓伯伯,韩大爷提根竹杆追着跑的场景仍鲜活地浮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那些年家乡谁家老人过世,实行土葬,全街人都去帮忙!东街生产队有一套龙杆,捆扎棺材,抬龙杆主要由东街生产队的石队长和七八个精壮汉子负责,说声"起",大家齐心协力往坟地抬,遇到徒坡,帮忙的乡親在前面用绳牵拉,后面也有不少人帮着推,还有高嗓门大吼:孝子磕头!人声鼎沸,古朴、庄严、肃穆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四川赤水河岸边有条柏油公路,顺河直上连通厦蓉高速,主持修路的人去年已离开我们,他是我的二姑父吴光富,是家乡原镇委书记,他在家乡工作了几十年,直到退休!脚迹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下基层总是住在困难户家中,把他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家乡这片热土!还想起了二姑的好,小时候总看见她的家门口每逢赶场天总放有一大盆凉茶和茶盅,提供给从双山、和平、天关的过路人饮用……</p> <p class="ql-block"> 看到铁桥的照片,就会联想到守桥部队,那神秘的碉堡、地堡,英武的值勤战士,以及到学校给我们搞军训的那位戴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解放军老班长,星期六下午粮站后仓库蓝球场镇上基干民兵连对守桥部队的精彩球赛,想起徐大武大叔的远距离投蓝!每年春节慰问解放军的文艺演出和公安班围墙上那条"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鲜艳醒目红底黄字的仿宋体行书大标语……</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本篇中的叙述大多成了故事,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故乡在变,人在变,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所处的环境,虽然各自有不一样的家乡情怀,但是,大家对故乡炽热的爱是一样的,我们这些在外的人,随时都在关注着来自于家乡的信息,对家乡发生的变化,家乡人生活的不断改善感到由衷的高兴……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会变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童年时光,献给我的童伴,献给我的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