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课异构”是舞台,教师成长展风采。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积极探索高效中考备考策略,实现精准备考,我校举办了“名师助成长”——海南省特级教师及卓越教师工作室走进观侨系列活动。2022年3月22日上午,海南省王嫣雪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莅临我校指导交流。本次活动由初中教学质量监控及课程开发中心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敬格玲主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课堂展示篇</i></b></p> <p class="ql-block"> 海口长流中学吴一平老师及本校刘红云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风格迥异的《古诗词复习》课。</p> <p class="ql-block"> 刘红云老师选取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初中课本中的课内外四首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进行专题鉴赏。</p><p class="ql-block">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活动一、了解人物,知人论世。要求同学们给辛弃疾的四个人生阶段补拟四字小标题,并请小组代表简要介绍。活动二、品味诗词,归纳特点。可从创作背景、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活动三、直击中考,技巧答题。即参考中考常考题型、赏析题答题技巧及示例,每小组自命一道题,小组之间交换作答互评。</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刘老师引用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对辛弃疾的评价,引导同学们围绕爱国主题,回顾分享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将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吴一平老师从中考古诗词鉴赏常见考题之把握情感入手,带领同学们熟悉常见情感,并教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一定方法揣摩情感。</p><p class="ql-block">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中考回顾明考点。通过回顾近三年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总结重要考点。二、把握情感找妙招。先回顾所学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再速读《天净沙•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游山西村》三首诗词,组内及组间交流总结方法。三、小试牛刀做真题。师生共同完成近三年中考古诗词阅读中把握情感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均围绕情感主线,落实考点,点拨方法,共同诠释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教师说课篇</i></b></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分别从教学目标、设计意图、教后反思等方面进行自评。</p><p class="ql-block"> 刘红云老师选择辛弃疾的作品为初升高衔接打好基础,从磨课未与学生实现共情到最终达到陪学生共同走进辛弃疾世界的效果。遗憾之处在于时间把握不当导致学生展示不够充分。</p><p class="ql-block"> 吴一平老师更侧重于对中考考点的突破,根据历年考题引导学生对答题技法进行归类总结,发力于一点,并力求以点带面,讲练结合,层层深入,步步落实,以达到逐步拓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期待能有更多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评课交流篇</i></b></p> <p class="ql-block"> 初中语文组涂巍老师、阚华青老师、叶含胭老师代表老师们对两堂课分享了感受。他们认为:两位老师都体现了语文人的综合素养,整个课堂充满语文味。教师的语言精炼,不拖泥带水。</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的课活动充实,环节流畅,达到了人文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仪态大方沉静温和,举止投足间都能滋润学生的情感;学生思维活跃,收放自如;教师落实技巧,对学生价值观的渗透境界很高。</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教态自然,引导得当,点拨到位,总结方法值得借鉴;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课堂节奏把握的很好;面向全体学生,适时鼓励引导;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重难点突出,很用心很丰盈。</p> <p class="ql-block"> 海口一中王槐珂老师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复习的侧重点不同,刘老师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同学们通过常见题型,自主出题,并根据万能模板答题,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吴老师则从历年真题入手,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情感主旨,更加注重学法指导。 </p><p class="ql-block"> 刘红云老师的这堂课为老师们的古诗词复习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课堂富有感染力,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课堂内容及情感都十分饱满、热烈、有实效。建议:1.古诗词以读促品,以品助读,朗读应自始至终引领贯穿于整个课堂。2.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赏析仍要紧扣文本。</p><p class="ql-block"> 吴一平老师的这节课聚焦中考,重视一课一得。注重教方法练技能,如能长期贯彻落实,对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则大有裨益。同时也提出两点建议:1.针对中考试题,可适当增加课堂诗歌鉴赏的训练。2.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设计要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交流互动。</p> <p class="ql-block"> 我校初中部张照香督学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 首先代表学校感谢专家及老师,吴老师克服困难来我校献课,是对专业的敬畏,也是对职业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刘红云老师承担着一份责任,造就了忘我的投入,也沉淀着那份痴迷,更成就了文化的芬芳。不仅给我们带来知识,也带来精神和情怀。建议:1.活动设计上,小组合作可以更有机化。2.环节衔接有斧痕之迹,过渡句可更加自然。3.展示环节稍有生硬,还要不断夯实。4.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p><p class="ql-block"> 吴一平老师以她个人的人文魅力为我们营造了一堂有实效的语文课。可以看出她的备考经验非常丰富,无论是在学法指导、考点落实、还是学生技能训练方面都很充分。最欣赏的亮点在于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无时无刻不透着对学生浓浓地关怀,且注重学生多种思维的提升及能力的训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照香督学为吴一平老师颁发骨干教师展示课证书,王槐柯老师和吴一平老师与初中语文组老师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专题讲座篇</i></b></p> <p class="ql-block"> 最后,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汤成慧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高考小说复习指要》。汤老师真诚而有创见的讲座,引领方向,启迪思维,让我们积极探索,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彰显了语文人独特的教学韵味和扎实的专业功底,真正体现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优势资源互补,名师开路领航的魅力。我们观侨语文人将伴着名师引领的芬芳,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道路上笃行不怠,一路生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花絮•磨课研讨篇</i></b></p> <p class="ql-block"> 没有不好的课堂,只有不完美的课堂。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只有汇众智采众长,才能让课堂流光溢彩,促教学一路生花!</p> <p class="ql-block">撰稿:贾楠</p><p class="ql-block">审核:敬格玲</p>